《审度【老子道德经】之全译》 ---62
第四卷治外篇
A 第六十二章
道者万物之奥。善人之宝,不善人之所保。美言可以市尊,尊行可以加人。人之不善,何弃之有?故立天子,置三公,虽有拱璧以先驷马,不如坐进此道。古之所以贵此道者何?不曰:求以得,有罪以免邪?故为天下贵。
B 现代汉语
大道阴生阳遂,万物之源。有思想文化的人以此为本,无思想文化者遵循大道而生。华丽的语言可以换取好的名声,显赫的地位可以博得民众追随。如何管理国家民众的好与坏呢?所以立天子,设置三公等管理国家体系,让民众看见拥有金钱财富,必须先遵循国家管理形制,这是获得金钱财富的道路。古代的人们追捧金钱财富,不就是说:如果得到,有罪的时候可以豁免吗?所以社会民众纷纷追随。
C 各家注释
1河上公注:奥,藏也。道以万物之藏,无所不容也。善人以道,为身之宝,不敢违也。道者,不善人之所保倚也。遭患逢急,犹能知自悔卑柔也。美言可以市者,夫市交易而退,不相宜售善言美语,求者欲疾得,卖者欲疾售。
2王弼注:奥,犹暧也,可得庇荫之辞。宝以为用也。保以全也。言道无所不先,物无有贵於此也。虽有珍宝璧马,无以匹之。美言之,则可以夺众货之贾,故曰美言可以市也。尊行之,则千里之外应之,故曰可以加於人也。
3杜光庭注:以所宝不保,俱明道用。美言尊行,表以训人,开国设官,俾之行教,不贵拱璧,不弃於人,显妙本深奥之功,故为天下之贵。
4王安石注:莫非道也,善人求之,足以至于道;不善而求之,则足以免于罪。
5吕吉甫注:万物负阴而抱阳,冲炁以为和,则未有一物而不足於道者也。室之有奥,深邃燕问,而尊者之所处也。万物莫不有深邃燕间,尊高之处,则道是也。故曰道者,万物之奥。唯其如此,故善人之宝,而不善人之所保也。何则?善人知其善之所自出,则得之而有无穷不-赀之富,非其宝耶?不善人知其不善,至於此而玄同,则虽有万恶,泱然而释矣,非其所保耶?夫言之美者可以市,行之尊者可以加人,则人无善不善,固知美所美而尊所尊也。
6苏辙注:凡物之见於外者,皆其门堂也。道之在物,譬如其奥,物皆有之,而人莫之见耳。夫惟贤者得而有之,故曰善人之宝。愚者虽不能有,然而非道则不能安也,故曰不善人之所保。盖道不远人,而人则远之。
7时雍注:道者虚无之渊,人皆见物而不见乎道,则以道为万物之奥故也。得道之妙则为善,是谓性命之宝。得道之言则为不善,然亦於道有所保焉。市者,众人之所归。加者,置诸众人之上。美言尊行,人之不善於道者,亦足以得众而人上之,夫何弃之有?
8邵若愚注:道者,乃万物之奥也。善道人贵道之若宝,不善道人恃德之所保身,是故尊道为美言,从之可以如市,以德为尊行,可以加於人。夫人不善道德者,又何弃之有也?
9王夫之注:繇此验之,则有道者不必无求,而亦未尝讳罪耶?无求则亢,讳罪则易污,有道者不处。天下皆在道之中,善不善者其化迹,而道其橐籥。是故无所择,而聊以之深其息。
10林虞斋注:言道在天下,人人有之,无智无愚。其为善人者,有道之人固宝之爱之矣。其不善人者,有道之人亦保合容之。此即中以养不中之意。市,人之相与以利交也,亦能为美言以相悦。一乡之间,才有一善可尊者,人亦推敬之,可以加于人之上。
D本注
1本篇为治外篇之六,阐明社会价值观念的形成,和国家管理的引导方向。周礼行用“礼乐”,国家引导之始作,“六艺”,教育公学之基础,置三公,以监国之形制,有条不紊可以运行。战国以来,名实之心遂起,文化认知则沦。人性之欲,心之外衣,固有或言百家,或言另开蹊径,或言唇舌之能,皆外用虚名,内托私利者。中国文化之渊源,始于阴阳五行,行用易,医,道,儒,墨,五者。后世流传,不论何种文化,不外此五家者也。战国后,秦汉得兴,名实之心,纷起如云,大道不复,民害国难之源也。
2 道,为一,德,为一,人亦其一,贵为水之德,而牝牡之合,生有万物,固道为万物之奥。人有思想文化认知,则体道悟德,则善人之宝,悟见人之价值;而没有思想文化的人,循社会踪迹,人行我行,则为不善人之所保,流于民生而已。
保,会意,从人从子,甲骨文字形,象人用手抱孩子形,本义背子于背,《说文》养也;没有思想文化的人,虽不能够体道悟德,却以社会为社会而行民生,则为保。
3华丽的语言可以换来好的名声,显赫的地位可以引起众人的追随。美言与名声,身外物,究其本,不过是生存之路;财富与权力,身外物,究其本,亦为生存之路,两路皆归于生存,民生问题,原因在于有无思想文化之别,有思想文化,循自然大道,礼义仁德,渐进而道成;无思想文化,于民生生存,何尝不循于道?
4善,分上中下。上善,施于社会;中善,施于近邻;下善,施于自身;不善者,因不善而形制约束,社会体系因此而形成。或天子,或三公,或官宦财富之家,存有金钱宝器,非滥法所为,遵循形制而有,固先驷马。
驷,做动词,驾驶马车,古代统称为御,需要高超技法,管理国家,也如是。 驷,形声,从马从四,本义驾四马之车,《说文》马一乘也;四匹为一乘,两服两骖,服在车内,骖在车外,骖为三匹马车。在古代,驾车是一项技艺很高的能力,《周礼·保氏》“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御,五曰六书,六曰九数。即为礼制,音乐,射箭,驾车,写作,术理,是古代教育的杰出代表。
5古代历来鼓励人们,加入此道,人们也因此追捧,为什么呢?一则封妻荫子,光宗耀祖,一则为祸及身而得免,正因为如此,天下人于是追捧。后世解读,只见“得而有罪以免”,不见“虽有拱璧以先驷马”,断章取义,歪解老子,则国必乱,私利心作祟。治理国家,器用形制,先驷马后拱璧,而人性丑恶,不懂驷马,强行拱璧,民岂有不愤,国岂有不乱,何言形制?不善之人,虽有小恶,不越形制,可以得免,形制之外,则齐之于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