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振华教授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经验总结

北京中医药大学 | 刘颖

[背景]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rimary biliary cirrhosis,PBC)是一种与自身免疫有关的慢性进行性胆汁淤积性肝病,早期以肝内小胆管非化脓性破坏性炎症为主要病理特征,晚期进展为肝硬化。目前西医对于早期病人应用以针对胆汁淤积的熊去氧胆酸(UDCA)治疗有一定疗效,但对于终末期患者只能进行肝移植。近年来,中医药治疗PBC的报道逐渐增加,中西医结合治疗能够更好地改善PBC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董振华教授多年来从事风湿免疫病的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在临床实践中潜心研究,对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积累了丰富的治疗经验。 [目的] 本文通过对董振华教授治疗96例PBC病例整理,总结其病因病机、辨证规律、治疗用药的思路及特点。为今后提高临床疗效,发挥中医药治疗PBC优势,以及进一步研究和阐明中医药治疗PBC作用机制的创新性研究奠定基础。

[方法] 通过在北京协和医院病案室查阅及门诊跟诊收集导师治疗的PBC病例96例,并系统整理,依据导师辨证分型,观察分析证型分布规律及证型转化特点,并结合导师平时带教点拨及其近年来发表的相关学术论文,总结董振华教授对PBC病因病机、辨证治疗,以及遣方用药等方面的特色。

[结果]

1主证分布规律:

①肝郁脾虚型32例,占总数33%②脾胃气虚型22例,23%③气阴两虚9例,9%④肝肾阴虚14例,15%⑤湿热蕴结14例,15%⑥瘀血阻络5例,5%。

2各主证兼夹证候分布规律:

①肝郁脾虚型兼证最多的是湿热和湿热血瘀,分别为13例(41%)和6例(19%)

②脾胃气虚型中湿困伤津和湿热血瘀相对较多,均为3例(14%);

③气阴两虚型各兼夹证型有4个,均只有1例,各占11%

④肝肾阴虚型中兼夹湿热和肝郁脾虚相对较多,各3例(21%

)⑤湿热蕴结型兼有阴虚和血瘀比较多,分别为4例(29%)和2例(14%)⑥瘀血阻络型总数只有5例,兼夹湿热,脾虚湿热,气滞湿热伤阴各1例(20%)。

[结论]

1病因病机特点:以脾胃病变为中心,脾胃气虚贯穿疾病始终。

2辨证特点:①主证辨证以正虚为主,而正虚之中又以脾胃为主,这与其脾胃气虚为病机关键,并贯穿疾病始终的思想是一致的。②各主证兼夹证候不尽一致,常为同时兼有数个病证,并且兼夹证型比较分散。由此可见,PBC证情表现比较繁杂。③PBC的中医证型与病情程度有一定相关性,随着疾病的进展部分病人的证候可以发生由轻到重的转化,经过治疗的干预,证型变化亦可以发生逆转。

3遣方用药特点:遣方不拘一格,博采众方,组方上精于配伍,善用对药。中西互参,辨病用药,擅用中药拮抗激素,减毒增效,疗效卓著。

机 构:

北京中医药大学

领 域:

中医学; 中医学;

关键词:

董振华教授; 经验;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综述;

4 525查看目录

开通博硕季卡/年卡, 优惠更多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