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成为手机下一个战略制高点!然而大多数手机会掉队?

智能手机的下一个高地是什么?业界众说纷纭。市场对双摄像头似乎已不再感冒,全面屏目前热度还在,最近 iPhone X 大热则会掀起一波 Face-ID 人脸识别潮流……不过,从最近发布的顶级旗舰机来看,AI 可能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下一个智能手机战略制高点。

iPhone X 之所以可以实现 Face-ID 功能,除了有 3D 传感器外,还配备了一颗性能强劲的 A11 处理器,其拥有神经网络计算单元 Neural Engine;前段时间发布的麒麟 970 芯片,则专门配备了 NPU 机器学习模块。三星下一代旗舰手机三星 S9 也被传出要用上和苹果类似的 Face ID 技术和 AI 处理器。还有传闻指出,月底发布的荣耀旗舰手机荣耀 V10,也会主打人工智能,其邀请函已打出“我 AI 的快”这样的口号,丝毫不掩盖对 AI 的兴趣。

种种迹象表明,人工智能正在成为下一个智能手机追逐的热潮。

1F

  为什么手机需要人工智能?

为什么手机需要 AI?这个问题的答案已经写在“智能手机”这四个字里面了,手机一直希望可以智能化,成为人类的助理甚至无所不能。然而,过去十来年智能手机的“智能”更多是指可扩展性——可以安装丰富的第三方应用,进而获取功能、内容和服务,手机成了相机、MP3、计算器,可以叫外卖、打车甚至开锁。说到底,智能手机过去还是在强调功能性,只不过相比功能机的功能更丰富了而已。

不过,过去几年智能手机厂商们一直都在致力于让智能手机真正智能起来。硬件层面,Moto X 在 2013 年便开始尝试在芯片内植入协处理器;高通和三星的旗舰芯片一直都沿用协处理器来辅助中央处理器进行数据处理,这可以看作是人工智能芯片的雏形。软件层面,Siri 之后智能手机纷纷加入语音助理,实现了浅层的智能服务。

不同的是,今天是真正利用以深度学习为代表的 AI 技术来实现手机的智能化,AI 可以给手机带来什么?

AI 处理器的加入使 iPhone X 的 Face ID 得以顺利实现,因为唯有 AI 处理器才能在瞬间分析和处理多达 30 万个人脸识别点的数据量,让 iPhone X 的 Face ID 快速准确识别。NPU 可以将麒麟 970 处理的性能挖掘得淋漓尽致,基于此华为或者荣耀手机的系统,可以智能管理应用,长时间使用后依然保持流畅,同时还可在图片识别(5 秒识别 100 张图片)、相机算法上也有了质的进步(新一代徕卡双摄、AI 慧眼识物功能)。

可以看到,AI 的加入能让手机的性能和能耗表现更加优秀,系统更加流畅好用,还能让手机实现过去难以实现的功能,比如 Face-ID、智能相机算法等等。正是因为此,手机行业的发展正在指向“人工智能”这四个字, AI 有望成为手机行业发展新的制高点。

2F

  蹭人工智能热点的手机多

因为 AI 对于市场很有吸引力,因此市面上有许多自称“AI 手机”的产品,其中不乏浑水摸鱼甚至滥竽充数者。

目前还没有一个标准去界定到底什么是“AI 手机”。事实上,到底什么是真正的 AI?很多用户也不一定清楚。有的认为只有 AI 芯片加持的才是真正的AI手机,如 iPhone X、华为 Mate 10 等;有的认为有 AI 操作系统的才算 AI 手机,如荣耀 Magic 手机;还有的认为只要有语音助理的就可以算是 AI 手机——如果这都算那实在是太容易了,通过第三方语音技术服务提供助理功能不是什么难事。

事实上,目前市面上大多数 AI 手机,都是普通手机,它们宣传的“人工智能”,都是停留在应用层面,甚至只是第三方应用,比如将第三方的图像识别应用和语音交互应用接入。

更不幸的是,很多宣称是“AI 手机”的产品,不但性能没有变化,反而出现了体验下降的问题。部分手机在接入语音助理后,因为要能够被实时唤醒,所以需要耗费更多电能,导致手机续航能力的直线下滑;有手机的智能交互如语音识别算法不精,还比如直接用手打字方便;还有手机宣称通过算法来智能清理后台应用,却因为算法有问题导致手机系统乱杀后台应用,出现耗电增加或者BUG 频发等问题。

不只是 AI,无边框、全面屏、双摄像头等等新概念出来后,很多智能手机都跟风推出具有对应卖点的产品,然而不少都是“伪”的,比如现在一堆全面屏手机,不少就是当初窄边框手机的改头换面;再比如有些双摄像头手机,徒有其表,拍摄效果还不如用单镜头。AI 的门槛比全面屏、双摄像头等等还要高,因此一些玩家打肿脸充胖子就可以理解了。

3F

  AI 手机将只属于少数玩家

为什么安全高效的 Face ID 只有苹果 iPhone X 才能做得出来?因为 Face ID 不是简单地接入第三方的图像识别技术就可以实现的。其工作过程中需要 A11 处理器、前置景深摄像头和 AI 算法三者协同工作,才能顺利完成从加密到解锁的工作流程。如果没有 A11 处理器的生物识别能力,iPhone X 就不可能这么快识别人脸(比 Touch ID 快且准确率高);如果没有前置深度摄像头,就不可能在用户戴眼镜或者留胡须时准确识别。总之,普通厂商根本没有驾驭从 AI 处理器到硬件到算法三位一体协同工作的能力,因此只有 iPhone X 实现了 Face ID,未来也只有少数厂家才能实现对应功能(注意:不是人脸识别或者虹膜识别,而是面容识别)。

为什么目前只有华为、荣耀敢宣称“越用越快”?这背后和他们在 AI 领域的深度探索和驾驭能力有关最重要的是“芯+端+云”三位一体的能力(跟苹果的能力可一一对应)。以麒麟 970 处理器为核心,由 NPU 嗅探和分析数据,然后交由云端网络进行深度解析和制定方案,最后回传到手机内由麒麟 970 处理器执行优化方案,操作系统则负责不断学习用户习惯、实时感知用户场景,进而保证手机能够“越用越快”,根治了 Android 卡顿的老大难问题。荣耀本月底发布的新品被传会接入麒麟 970,与 Magic Live 系统配合实现“越用越快”的效果,以及更多 AI 功能。

可见智能手机要真正具有AI能力,就必须要先满足四个条件。

  • 第一个条件是 AI 芯片,有没有 AI 芯片可以说是判定一台手机是不是AI手机的基础。

正如马化腾所言,AI 的四大要素之一便是计算力,与一般的计算机计算不同,AI 需要大量的计算,特别是图像生物识别等技术,只有云和 AI 芯片才可胜任这样的大规模计算,云负责实时性要求不高的计算,但像 Face-ID、智能摄像这样的本地即时性计算,则要终端 AI 芯片负责。可以说,智能手机要实现真 AI,本地 AI 芯片不可获取。

  • 第二个条件是 AI 算法,能不能不断学习自我进步是 AI 手机的关键价值。

人工智能之所以近年来走向成熟,关键就在于深度学习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和应用,不论是 AlphaGo 还是华为的“越用越快”,本质都是在用深度学习技术,让机器通过“吃掉大量的数据”来自动学习,改进算法,进而更加智能。比如荣耀 Magic 的 Magic live 智慧系统,其在语义理解、语音交互、视觉识别都带来良好体验的关键就是运用华为自研机器学习算法,不断学习用户习惯和历史数据,感知用户场景智能反馈。

  • 第三个条件是云端服务,整合有效丰富的云服务是提供智能服务的关键。

为什么苹果地图一直无法与谷歌地图媲美(搜索也是)?为什么 Siri 在中国要与百度合作?关键原因在于后者具有更强的云服务能力,比如餐饮服务、资讯服务、地图服务、支付服务等等。只有足够丰富的服务被整合到云端,智能手机才可以智能地给用户匹配对应的服务来满足用户。然而智能手机大都不是做互联网出身的,因此云端服务能力是比芯片还匮乏的东西。如果说 AI 处理器自己做不出来还可以找高通和三星买,算法也可以找人工智能企业购入,但是云端服务这一块就必须要靠自己了。

  • 第四个条件是 AI 系统,只有系统 AI 化才可整合 AI 能力和提供极致体验。

除了 AI 处理器、配套算法和云端服务,智能手机要实现 AI 功能还要终端的支持,如 iPhone X 上的 Face ID 的一个基础是大量的传感器,再比如华为第三代徕卡双摄的基础是后置双摄中的传感器模组、对焦系统模组还有 ISP,这些元器件与芯片、算法和云服务,都在一套 AI 系统中得到了有机整合,正是因为此,荣耀很早就推出了荣耀 Magic live 智慧系统,来整合硬件、云和软件,从系统层面提供智能化的体验。

不论是芯片、算法、云服务还是系统,对于一般智能手机而言都是难上加难——只有少部分手机公司有芯片研发能力;算法则是互联网软件公司擅长的事情,智能手机大都擅长于硬件,一般都是基于 Android 做 ROM,对于 AI 算法的布局也是很匮乏的,更别说 AI 系统了;云服务的整合、云平台的搭建维护,也要极具实力的公司才能做好。

由此可见,AI 不是一个功能,一个模块或者一项技术,而是由 AI 芯片、配套算法、云端服务和操作系统共同组成的完整系统,具有这四个能力的公司寥寥无几。因此可以认为 AI 是智能手机的战略制高点,一般公司根本上不去,AI 红利只会属于少数手机。

4F

  手机行业如何应对 AI 大潮?

全面屏、双摄像头、快速等等都可以通过买买买来实现,但没有一个第三方可以给手机公司提供一个“AI”能力。那么智能手机要如何抓住 AI 大潮呢?答案是:逐步解决。

芯片方面,作为手机芯片领头羊之一的高通,几乎可以肯定的是,会推出具有 AI 处理能力的芯片,正如上文所言,尽管高通还没有正式推出任何 AI 芯片,但是已经尝试过将协处理器整合到旗舰芯片中,这可看作是 AI 芯片的雏形,未来这个协处理器可以变成 NPU,形成类似于麒麟 970 的 AI 芯片。三星也在 AI 处理器上布局,韩媒报道三星已在研发 AI 芯片,Exynos 9810 芯可能会加入 AI 协处理器,增强 Bixby 的能力,三星的芯片可能会给第三方。

因此,智能手机厂商可以等候第三方 AI 芯片出现,不过这需要时间,而且依赖第三方很难实现极致的整合,也等于被掐住脖子,这是为什么苹果很早便决定研发 A 系列处理器的原因,更多有实力的手机厂商将布局自主芯片,这比等候第三方的时间恐怕更长。

算法方面,目前第三方更多是提供单一算法,比如科大讯飞等公司提供语音算法, 再比如有的公司提供图像识别或人脸识别算法。谷歌、百度等互联网巨头在 AI 算法和开放上也有不少动作,未来安卓也可能在系统层面加入一些 AI 元素。不过这些算法都只能让智能手机拥有单一的 AI 功能,如语音助理,无法形成综合的、全面的 AI 能力。

系统层面,不少 ROM 都宣称已具备 AI 属性,通过智能算法给用户推荐,或者智能管理后台等等,不过此“智能”非彼“智能”,基于规则而不是机器学习的智能体验不会好到哪里去。

最难的还是云端服务。技术层面搭建云平台做数据的云端处理需要很高的成本,服务层面整合第三方云服务更需要耗费巨大的精力,即便连苹果眼下都还做得不尽人意。与互联网公司战略合作或许会是未来的一个方向。不过,还有一种可能是智能手机公司规模足够大,可以推出接口和标准,让第三方服务自发接入手机来服务其用户,继而实现服务整合。

总而言之,AI 将是智能手机新的制高点,然而要实现真正的“AI 手机”,门槛却非常之高,短时间内一般智能手机公司都无法真正摘到 AI 的果子,苹果、华为、荣耀、等公司拥有一个非常黄金的竞争时机,在这个周期中 AI 将只属于它们。

{  今日话题  }

你觉得怎样才算真正的“AI 手机”?

欢迎留下你的看法与大家交流,留言获赞最高的小伙伴,小雷将送出奖品一份。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