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楼记 | 感受光岳楼的建筑之美
说到历史文化名城聊城,不得不提被东昌湖环抱的水上古城,说到水上古城,不得不提坐落在古城中央的光岳楼。
光岳楼之名,是有渊源的。光岳楼一开始是利用修城剩余木料在城中央修建的高达百尺的更鼓楼,名为“余木楼”,但因吏部考功员外郎李赞书的 一篇《题光岳楼诗序》,取其“近鲁有光于岱岳也”之意,所以更名为“光岳楼”,并一直延用至今。
趁着周末的休息机会,这一次终于来到光岳楼一睹风采。光岳楼为四重檐歇山十字脊楼阁,是四条古城大街的中心,分为楼基和四层主楼,楼基为砖石砌成的方形高台 。
西侧悬有清解岚所题“就日瞻云”匾。南侧上悬康熙题“神光锺瑛”匾,乾隆手书的“光岳楼”匾,康熙年间董沐所题“宇宙文衡”匾。
一楼外面有很多重修记石碑,可惜的是这些石碑字迹模糊,已看不清具体的是什么,但是我想这些这些石碑伴随着光岳楼由古至今,它带给我们的意义是让我们看到石碑见证了光岳楼建筑经历了时间岁月的考验依旧屹立不倒。“天下第一楼”是带给光岳楼的荣耀,也是带给我们历史文化古城的骄傲。
一楼门内北面,有一处鲁班神龛,龛内设塑鲁班神像,龛上方悬挂一“巧夺天工”木质匾额,为傅杰所题。
在一楼的南面门额上,悬有木刻横匾一方,为“宇宙文衡”。来到光岳楼的第二层,此为清翰林院庶吉士、国史馆协修撰修朱学笃所题的“文明景运”。
此室过去为供“ 文昌帝君”之用,故名 文昌阁。据说,乾隆皇帝7次下江南 ,6次东巡,9次过东昌府,5次登光岳楼。并多次住在文昌阁内,曾先后为光岳楼赋诗13首。因此文昌阁也名“乾隆行宫”。
登16级台阶到第三层楼面。第三层是光岳楼的暗层,实际是楼的结构层。利用横木穿插,梁枋扣合,将自下直贯而上的12根金柱和20根檐柱从上端构成一个整体,使之更加牢固和稳定,故第三层也是楼的主要框架,它是光岳楼建筑学、美学、力学、工艺学的结晶。
登13级台阶到第四层楼面。这是光岳楼的最高层,迎面而来看到的是中间为空井的的正方形,周围皆设栏杆。屋顶八道斜脊中心悬挂着莲花,各种悬梁横木纵横交错,既在建筑上稳定支撑起了光岳楼的楼顶,也在美学上通过各种结构形式凸显了几何之美。
楼层四周设有6扇窗,窗户上的花纹及其有特色。从窗户往下俯瞰古城风景,古香古色的街道在眼前缓缓展开,一副优美的画卷在眼前展开。
如果您还没有来过一次光岳楼,一定要来一次感受一下古时的历史文化面貌。踏上那吱吱呀呀的木板,望一眼那充满古代智慧的悬梁横木,与光岳楼来一次美好的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