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支钢笔描绘城市眷恋 ——记常熟乡镇老街系列创作者杨凡

2017-04-20 09:06 常熟日报

文并摄/本报记者 杨婧

一个人,一支笔,一座城市的眷恋。黑白线条构成对于家乡全部的思绪,水墨老街化作最缠绵的回忆。一次无意间的寻访,再也忘不掉的印记。日前,“70后”小伙子杨凡利用闲暇时间为常熟各乡镇老街创作的一系列钢笔画,在微信朋友圈转发后收到点赞无数。儿时的玩伴、斑驳的青石板以及再也回不去的那段时光,被深深刻在这一笔一划中。

突发奇想记录老街景象

杨凡真名顾伟峰,从事广告设计工作。说起创作老街钢笔画,他说:“有一段时间正好比较空闲,想找点素材,发现常熟有很多老街特别有意思,好像还没有人专门去系统创作过,于是就开始了尝试。”

钢笔画就是以钢笔为绘画工具所绘制的图画,它起源于国外鹅毛管笔的绘画时代。古代西方国家写字一般用鹅毛管,其后才逐渐发展为使用钢笔及自来水笔,同时也就有人利用它来作草图、插图和装饰画。杨凡觉得,老街的风格比较传统,因此用钢笔的黑白来表现会更符合定位,更具有张力,也让老街的印象更为突出。

钢笔画在创作过程中,最大的难度在于起始的铅笔稿,需要一定的架构和铺陈,而这些必须要有相对娴熟的绘画基础才能驾驭。只有初稿成形了,再用钢笔进行绘制,才会得心应手。杨凡平时就喜欢画画,时不时就会在速写本上涂涂写写,水彩画、插画、漫画他都尝试过。之前他创作的南门坛上水彩画系列,就呈现出浴春池、总马桥等地的繁华与忙碌,让人眼前一亮。

家乡之美引爆社交网络

为了画好这组老街系列,杨凡走遍支塘、梅李、淼泉、徐市、浒浦、福山、杨园、碧溪……所到之处便拍摄照片用于后期创作。每幅画从构图到完成至少需要花上三四个小时。有时,一幅画完成,已经是深夜,城市的繁华与桌前台灯的寂静让杨凡感慨万千。整整半年时间,这一组乡镇老街系列把常熟的人文风貌都融了进去。

在创作过程中,有位老人令他印象深刻,这位来自大义的退休老人所拍摄的照片由于年代关系里面的石头桥并不完整,希望通过杨凡的画笔进行重新构建。最后杨凡重新勾画整合成了一座完整的老石桥送给他,让老人很是感动。

乡镇老街绘成画卷,手中的钢笔犹如媒介,让杨凡的社交圈一下子变得热闹起来。这一系列钢笔画甫一发布,就受到了很多网友的关注。他们纷纷私信希望认识这位创作人。还有不少文艺工作者专门找到他,希望杨凡能为自己即将出版的书创作系列插画。杨凡笑着说:“感觉今年我的人脉一下子丰富起来,通过这些钢笔画,我认识了很多人,和他们交流生活以及对老街的情愫,对于创作我也有了更多灵感。”

留住记忆唤醒无尽思恋

“创作钢笔画的过程,也是我以另一个维度重新认识常熟,重拾温暖的过程。”杨凡认为,常熟虽然不是一线城市,却水光山色一应俱全,不仅如此,还蕴藏着深厚的人文情怀。常熟的美不仅在于自然景色,更多时候还隐藏在这些乡镇老街中。它们是一个时代的缩影,也是一些游子心灵深处最柔软的寄托。

他用钢笔画的这18条乡镇的老街,有些还面临拆迁,那些很早就来到城市的人们,看到这些曾经生活过的地方,有很大的触动。“比如东张横塘市,在常熟东张与太仓鹿河、王秀交界处,有着长达数百年的繁荣,甚至一度赢得了‘小上海’的美誉。而唐市石板街的沧桑,向世人道出了数不尽的江南记忆。”杨凡说,通过这些画,他希望将老街的生存状态保留下来,也希望给忙碌的人们留住些美好的回忆。不少网友跟帖回复“那家老理发店里的情形历历在目”“老街上的点点滴滴恍若昨日”。杨凡还和友人将老街系列印制成两套明信片,送送朋友,没想到挺受欢迎。他又萌生了做成文创作品的念头:“希望更多人能通过我的画,知道常熟的历史变迁,感受特定的常熟情怀。”

杨凡说,再多的笔墨也画不尽虞城的美,而他会将更多的常熟元素结合到以后的文创作品中,努力寻觅更贴合常熟的一切。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