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反刍痛苦,扫去心头的阴霾
不反刍痛苦,扫去心头的阴霾
“悟以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这是东晋诗人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的一句,大意是:过去已经消逝在时光的长河之中,不管再怎么悔悟,也无法弥补过去留下的遗憾和曾经犯过的错误,当下能做的只有一件事,就是在未来的岁月里努力把事情做好,不要让遗憾和错误再次发生。
明代著名的文学家曹臣在其著作《说典》中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东汉大臣孟敏年轻的时候曾卖过甑。一次,他的担子掉在地上,甑被摔碎了,他头也不回地径自离去。有人问他:“坏甑可惜,何以不顾?”孟敏十分坦然地回答:“甑已破矣,顾之何益。”是的,甑再珍贵,再值钱,再与自己的生计息息相关,可它被摔破已是无法改变的事实,你为之感到可惜,心疼如焚,顾之再三,又有什么益处呢?
你是一个因为犯了错误而深深自责、无法摆脱错误困扰的人吗?你会为了一朵枯萎的玫瑰而暗自神伤、不知所措吗?
人在日常生活中,用不同的心态去看问题,得到的答案也不尽相同。我们无法改变已经发生的事实,但是我们能尽力改变这一事情产生的结果。假如你整天惦记着那破碎的“玻璃杯”,心里就会留下阴影,从而无法摆脱心中的懊悔,郁郁寡欢。这无疑给自己的人生增添了更多的烦恼和痛苦,也容易给自己在工作和生活中造成更大、更多的失误。
很多事情错过了,无法重来,但是可以想办法弥补。因此,当你的工作遇到挫折、失败时,请学会对自己说:“不要紧,希望还在,我要做的是学会从失败中反思,然后再次鼓足勇气去努力。”正如印度诗人泰戈尔曾说过的:“如果你在错过太阳时流了泪,那么你也要错过群星了!”面对错过的,坦然接受,振作精神,鼓起勇气,淡忘这点微不足道的失意吧。
小张被同事戏称为“操心哥”,他每天心里会装许多事,不管在路上还是办公室遇到他,他都是一副若有所思的样子。
确实,他的烦心事很多。他快30岁了,还没有结婚,爸妈每天都在催,一想到父母急着抱孙子的心情,他就感到心烦意乱。平时,工作上出了什么差错,也是长时间不能释怀,说起来就唉声叹气。因为总是心事重重,所以他的工作效率很低,为此,领导找他谈过几次话,希望他能以一种平和的心态投入工作。没想到,这更加重了他的心理负担,让他更没有了工作的状态。最后,公司只好劝退他。
按理说,小张是一位老员工了,应该能够调整好自己的情绪,积极地面对工作与生活。但是,由于他喜欢反刍痛苦,时常把自己沉浸在烦恼中,所以,整个人都在负重前行,看上去心事重重。正如同事对他的评价那样:“这世上,有的人缺爱,有的人缺钱,我还没见过像你这样缺烦恼的!”
低情商的人有一个特点,就是喜欢反刍痛苦,曾经的不愉快、挫折,时常会引起他们痛苦的回忆,并且,他们会把这种痛苦投射到当下的生活中。比如,某一个人伤害过他,他会念念不忘,不管对方对他有过怎样的恩情,身上有多少闪光点,他都视而不见,而只会放大对方的缺点。即使对方再优秀,他也不会给予正面的评价。
如果一个人总是以这种心态去看待身边的世界,那他永远只能活在痛苦中,因为没有谁生来就能确保自己不受到任何伤害。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没有一种好的心态,习惯反刍痛苦,注定会一直生活在痛苦的阴影中。
捷克作家米兰·昆德拉曾在其名著《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中说道:“因为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我们既不能把它同以前的生活相比较,也无法使其完美之后再来度过。”其实,他所想要表达的意思是,每个人的生命都是一场“现场直播”,谁都没有彩排的机会,所以谁都会不可避免地犯下错误。如果我们不能果断地关上身后的门,那我们只能在屡次的反刍痛苦中消耗掉宝贵的生命。
生命最大的魅力不在于结果,而在于过程。凡是沉溺在过往痛苦和明日烦恼中的人,都有程度不一的“结果综合征”,这种对结果的偏执让他们无法认真体会生命的每一分每一秒,自然也无法从中得到任何乐趣。他们渴望得到幸福和快乐,却时常事与愿违,频繁尝到痛苦和烦恼的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