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解读︱曹操《短歌行》赏析

一、原诗

短歌行

曹操 〔两汉〕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二、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学术界大致有五种说法。
一是在苏轼《赤壁赋》中“横槊赋诗”言语的基础上,《三国演义》称曹操在赤壁大战前吟诵这首《对酒当歌》,时间定在建安十三年(208)末。
二是求贤说,出自张可礼《三曹年谱》:“抒发延揽人才之激切愿望,盖与《求贤令》作于同时。”时间在建安十五年(210)。
三是宾主唱和说,此主张发自万绳楠,他认为此诗作于汉建安元年(196),曹操迁汉献帝于许都之际,曹操与手下心腹如荀彧等人的唱和之作。
四是及时行乐说,但没有考证具体时间。此说由沈德潜发之,《古诗源》卷五:“《短歌行》,言当及时为乐也。”
五是王青的作于招待乌丸行单于普富卢的宴会上的说法,时间在建安二十一年(216)五月。
三、赏析
中国的诗词文化藏着国人的气度、志趣,最为明显的当属曹操《短歌行》。
此诗一直被后人广为传诵,可谓是曹操诗歌中最能体现中国人诗酒情怀的一首好诗。在我国这个诗酒大国里,逢喜事要有酒、遇丧事也要有酒,可在酒里畅意肆谈,可在酒里苦闷消愁。
因此,曹操的《短歌行》里那一杯酒清酒,有志者喝了,气概山兮;有情者喝了,缠绵悱恻;淡泊者喝到,只求安生;功利者喝到,心头清淡。都说酒意人生,但笔者认为曹操给我们造了一个诗意的壮士人生。
  [一、纵情诗歌,诗酒显壮志] 
曹操的一生曲折而传奇。他既渴望收拢人才,又挥军百万企图完成国家统一大业。
《短歌行》一诗是曹操在完成北方统一后想趁着士气继续南下平定时所作,其气魄堪当一代霸主。只是“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还有多少年可以任我如此恣意在战场,还有多少年这统一天下的大业才能实现。
《短歌行》从头到尾都是围绕着曹操这千古一问而作,“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笔锋一转,曹操舍弃了那得不到答案的追问,将思慕人才的内心和完成天下统一的气魄直白地表达了出来,以至于后人在读到此诗时仍能够清晰地想见曹操的铁骨铮铮。
生不逢时的曹操亲眼目睹了百姓的流离失所,心怀天下的他从小就立志保护子民,建立一个没有纷争的世界。
他懂得成就霸业非一人之力可为,因此他招募人才、珍惜人才、尊重抬爱人才,故而在诗中甚至借用恋爱中女子对情人的那种爱恨离愁的心境用来暗示自己对贤士的思慕。“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站在明月之下,忽而眼前走来了内心渴求已久的旷世奇才,他们风流倜傥、才富五车;他们内敛庄重、遗世独立。他们是多么的与众不同啊,于我,于世人,内心里不禁平添了一抹忧愁,令人神伤不已。
但是,即便是曹操思慕人才不得却没有消减半分统一国家的壮志,“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天下归心时就是霸业成就时,曹操借一首短诗抒发了自己的雄心壮志。 
  [二、恣意诗歌,诗酒趁年华]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里,诗和酒总是不分家的。
比如竹林七贤之一的刘伶醉酒写出了著名的《酒德颂》;欧阳修又在散文名篇《醉翁亭记》中自称“醉翁”;诗仙李白更有斗酒百篇,称自己是酒仙,为后人留下多少和酒有关的诗歌。可见,诗酒里不仅藏着诗人的志趣,还透着诗人的才气。
而曹操《短歌行》一诗畅快淋漓地展现了内心里对于人生短暂、人才难求、霸業未成等气概。

整首诗的铺排、用典、对仗都似神来之笔,每一句都在凸显着曹操的才气。在诗歌的世界里,诗酒趁年华;在建功的时代下,壮志趁年华。 
  [三、徜徉诗歌,诗酒好言欢] 
这个世界的每个人都有着自己不为人知的身世和经历。
曹操虽生不逢时,但是他心系民生大业的雄心支撑着他一步一步地靠近自己的目标,让他能够在有生之年挥师百万,驰骋沙场。不去管结果是好是坏,只要能够“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就是对曹操最好的慰藉。
他思慕人才、挥斥方遒、指点江山,他恣意人生、诗酒年华、壮志报国,这一切都是曹操该得的,是在那个乱世中对一个饱含情怀的文人的最好的回应。
曹操的《短歌行》不仅让我们感受到中国文化的诗酒情怀,还让我们在诗意中体会和认识了诗人的前世今生。

自古以来,有酒就有诗,端着酒诵着诗,在诗酒的意境里品尽这人生百态。余以为,一首好的诗歌是需要一些适当的想象的,比如《短歌行》一诗中我们可想象着曹操是如何将天下的人才看成是自己思慕的爱人,也可想象着曹操是怎样感慨时间短暂人生苦短,又是怎样挥斥方遒指点江山。
可见,带着朦胧诗意、酒意去看诗人的情怀,将诗中出现的意象统统化为一杯清酒,在灼热炽烈的酒意中用生命去体会万古诗情。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