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在地理学习中的妙用
题记:此文为我2013年的作品,之所以发布于此,在于向大家明确概念学习的重要性。在学习或教学中,一定要在学习新知之前明确概念。否则,将会得不偿失,事倍功半。
高中地理概念教学之巧用字典策略举例
青岛市城阳第一高级中学 钱大伟 邮编:266108
字典是为字词提供音韵、意思解释、例句、用法等的工具书,也是供中小学教师和学生使用的最常见的工具书之一。
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我利用查字典的方式,一方面加深了学生对地理概念的理解,让一些地理概念回归字词本义;另一方面又让学生认识到查字典的重要性,倡导了一种自主学习的学习方式。通过这种方式,抽象的地理概念变得那么可亲,那么平易近人。
现偶举几例,以飨读者。
1、在“城市化过程与特点”的教学中,我为了突破学生对“城市化”概念的理解,设计了以下环节:
①查字典,写出“城市化”中的“化”是什么意思;
②思考“人口和产业活动在空间上集聚”中的“人口”和“产业活动”是指的什么人口,什么产业活动?
字典中,“化”在本词中的解释为:“词尾,放在名字或形容词后,表示转变成某种性质或状态”。
“城市化”从字面上来理解就是“转变成城市”。在此基础上,第②个问题将迎刃而解:“人口”主要是指“农村中的剩余劳动力人口”,“产业活动”主要指“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活动”。
2、在“我国的干旱”教学中,我为了突破“干旱的成因”这个重难点的教学,先让学生查字典解释“干”和“旱”,然后再进一步分析。
字典中,“干”在本词中的解释为:没有水分或水分少;
“旱” 在本词中的解释为:长时间不下雨,缺雨,缺水。
从字面上来看,“干”就是“没有水分或水分少”,什么原因会导致“水少”呢?引发学生思考与讨论。
经过激烈的探讨,最后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总结出“水少的原因”:①在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之下,盛行下沉气流,降水少;②深居内陆,远离海洋,水汽难以到达,降水少;③季风气候区或热带草原气候区,雨季来临之前,降水少;④山地背风坡,降水少;⑤受寒流或离岸风影响的沿海,降水少;⑥大气环流异常,降水偏少等等。在此基础上可进一步总结出影响降水的主要自然因素:一是大气环流,二是海陆分布,三是地形与洋流等。
同样“旱”就是“长时间不下雨,缺雨,缺水”。为什么缺水呢?除了降水少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用得多;谁用呢?人、农业和工业要用。也就是说生活、生产用水多。因此分析某个区域干旱成因时,还要考虑到该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因此,对于干旱成因的分析可总结如下:首先分析为什么“水少”,其次再分析“谁用得多”。思路简单明了,一个教学中的重难点就这样突破了。
3、在“河流的综合开发”教学中,我首先让学生通过字典查找“流域”的“域”字含义(域是“在一定疆界内的地方”),然后再引入“分水岭”的含义,进而明确“流域”就是“河流的集水区域”,它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区域,符合“区域”研究的一般规律,进而分析流域的地理位置、地理特征及流域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措施,教材这样处理起来自然通畅,水到渠成,适合学生认知规律。
4、在“山地的形成”教学中,我首先让学生通过查字典和词典区别课题中的“山地”与口语中的“山脉”两个概念:“山地是众多山体的统称,由山岭和山谷组成;山脉是沿一定方向、有规律分布的若干相邻山岭的总称” 。在此基础上,进行“褶皱山”、“断块山”和“火山”的教学,顺理成章,避免了学生产生 “褶皱山怎么会有谷地”的疑问。
由此来看,地理教师在进行地理的教学中,地理概念的教学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在探求新知之前,必须明确概念。明确概念的方式是多样的,而查字典的方式我认为是非常可取的,因为字典为我们提供了地理事物本质属性的准确解释,让地理概念回归了字词本意,避免了常见的模棱两可和似是而非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