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气候”为核心,重构知识体系(四)

“气候”关联到高中地理的各个模块,最适合学生四项基本能力的综合考查,是新课标高考的高频考点,也是地理学习的重难点。

“气候”的考查往往不是孤立的,而是与相关知识点融合在一起,依托区域背景进行考查的。对于气候的复习就应该以“气候”为核心,将整个知识体系进行发散式整合,以一个新的角度重新认识地理知识系统,培养灵活自如的运用能力,使学科素养不断升华。结合近几年高考的考查方向,重构知识体系包括五大模块,即:天气与气候、气候因子与气候变化、气候的特点和分布、气候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四、气候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气候是环境要素之一,与其他自然地理环境要素是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不同气候条件下形成了不同的自然带,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位置和下垫面决定了气候,气候影响着生物的发育、水文特征、土壤的形成、外力作用的特点和强度等,如下图所示。

综合分析气候在地理环境形成中的作用以及气候对其他地理环境要素的影响,是高考的基本要求。

【例5】林线是指高海拔山地的森林分布上限。图为根据我国各地山地监测数据以及气象资料模拟的林线高度分布示意图。

甲地位于喜马拉雅山东端,林线高于青藏高原其它地区。其主要原因是

A.纬度低,气温较高              B.太阳辐射强,气温高

C.地势高,气温低、降水少        D.西南季风影响显著,水热条件好

【解析】甲地位于喜马拉雅山东端,纬度较低,受西南季风和地形的影响,水热条件好,故森林生长条件较好,林线高于其他地区。

【答案】D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