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处小心的中蜂,总爱干一件自杀式的蠢事,蜂农:都是野生惹的祸
处处小心的中蜂,总爱干一件自杀式的蠢事,蜂农:都是野生惹的祸
为何国内蜜蜂比国外蜜蜂容易迷巢?养蜂人发现其中秘密,2招可破
相信很多影视剧中都有这样的桥段,有的人为了躲避敌人,可以说是四处流窜,好不容易找到一个可以躲避的地方,睁开眼睛一看,原来是躲进了敌人的老巢里面,这可以说是一个比较尴尬的局面。
对于蜜蜂来说,蜂群与蜂群之间并不是一个敌对的群体,但是如果有一个蜂群的蜜蜂不小心进入了另一个蜂群,那么这只蜜蜂和这个蜂群中就成了敌对态势,往往误入其他蜂群的蜜蜂会被其他蜂群负责保护蜂群的蜜蜂活活杀死。
对于蜜蜂来说,蜜蜂是拥有很好的记忆的,蜜蜂辨认蜂巢位置和蜂群位置,通常有自己的一套辨认方法,所以我们看到的蜜蜂,很少有一个蜂群的蜜蜂飞错巢门,进入到另一个蜂群的现象,但是如果我们管理不当,蜜蜂飞错巢门(迷巢)引发厮杀的情况也很常见,而这种情况往往会导致两群蜜蜂厮杀,严重的导致两个蜂群的蜜蜂相互厮杀,对我们的蜜蜂发展造成巨大影响,可以说是严重危害我们的蜂蜜产量,所以在面临这种现象的时候,往往养蜂人都会及时解决。
对于我们常见的蜜蜂来说,大致可以分为西方蜜蜂和东方蜜蜂,西方蜜蜂就是我们常说的意蜂,而东方蜜蜂以我们中蜂为主,但是在西方蜜蜂和东方蜜蜂之间,蜜蜂飞错巢门的现象,东方蜜蜂又比西方蜜蜂更加频繁,所以在我们布局一个蜂场的时候,西方蜜蜂的蜂场布局方式往往与东方蜜蜂的蜂场布局方式不同。
从蜜蜂的习性来说,养过蜜蜂的朋友都可以发现,中蜂就像个会持家的女人,而意蜂则像个粗犷的汉子,可以说中蜂不管是采蜜还是日常活动,都表现得小心翼翼,那么作为飞错巢门这样的蠢事,为啥中蜂就不如意蜂了呢?蜂部落认为主要与中蜂的野生习性有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来看。
1.中蜂和意蜂的驯化史
2.为啥意蜂不易迷巢
3.中蜂容易迷巢的原因
4如何避免蜜蜂迷巢
中蜂和意蜂的驯化史
从中蜂和意蜂的驯化史来说,意蜂是经过高度驯化的蜜蜂,其驯化时间比较长,我国引入意蜂的最初时间是在1895年,这时候引入的意蜂,其养殖方式与我们今天的养殖方式已经没有差别,而这个时候的中蜂,还是完全的半野生方式养殖,就是我们常见的用一根粗木段中间挖空,两边增加挡板来养殖的方式,或者就是简单的用六块板子来构成蜂箱,而养殖方式并不存在饲喂以及育王,都是依靠蜜蜂自身自灭的方式。
从时间上来看,意蜂的驯化时间历史悠久,而中蜂驯化时间比较短,而且专业的驯化都不多,可以说直到今天,中蜂的驯化程度也还比较低,甚至还有大量的中蜂采用最原始的土法饲养,其生物学特点几乎没有发生变化,中蜂可以在野外生存,但是经过高度驯化的意蜂,已经不具备野外生存的能力。
为啥意蜂不易迷巢?
从古老的蜂种来说,曾经意蜂也是野生的,其生物学特点和中蜂并没有什么差别,关于这点已经没有资料可以查询,但是以蜂部落小编的看法,野生的意蜂,同样具有迷巢习性,其迷巢习性的改变主要来自于人工的驯化,知道今天我们还可以看到意蜂的迷巢现象就是最好的例子。从意蜂的养殖方式来说,蜂部落认为至少有3点是改变了意蜂的迷巢习性的,一是长期的聚集养殖、二是采蜜习性的人工驯化、三是人工长期引导。
①长期的聚集养殖:在野外生存的蜜蜂,一般一个蜂群距离一个蜂群比较远,蜜蜂不容易在蜂巢位置的辨认上花费时间,只要大致确定了蜂巢的位置,到了蜂巢即可直接进入蜂群中,但是在经过人工养殖以后,大量的蜂群距离在一起,蜜蜂对蜂场的环境认识度逐渐提升,蜜蜂的回蜂现象也说明了这一点,蜜蜂辨认蜂场中的位置时,主要辨认巢门的位置。在蜂群数量众多的情况下,蜜蜂增加了这样的进化,对巢门的辨认能力提升了。
②采蜜习性的人工驯化:关于蜜蜂迷巢来说,蜜蜂是否发生厮杀,还与一个因素有关,那就是蜜蜂的味道。蜜蜂的巢门是有守卫蜂守卫的,而守卫蜂辨认本群蜜蜂与其他蜜蜂的方法是通过蜜蜂的味道来辨认,这个味道中,蜜蜂采集的花蜜味道是主要味道。
意蜂经过长期的人工养殖,其采蜜习性发生了很大变化,最大的变化在于善于利用大宗蜜源,也就是说,在同样一种蜜源植物大量流蜜的情况下,意蜂会集中采集这样的蜜源,这就导致了在大流蜜期的时候,意蜂蜂群中的蜜蜂,不管哪个蜂群都是一样的, 就算有蜜蜂迷巢,由于守卫蜂无法辨认,迷巢的蜜蜂并不会遭受拦截,当迷巢的蜜蜂发现迷巢以后,会很快逃出巢门,也不会被守卫蜂发现,所以并不是说意蜂不会迷巢,只是我们不容易发现。
③人工长期引导:在关于蜜蜂的生物学研究中,意蜂的生物学研究比较全面,对于蜜蜂可以辨认的颜色,意蜂生物学研究中已经得到了证实,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国外养殖的蜜蜂,其蜂箱基本上是涂抹了不同的颜色的,而这种颜色,可以引导蜜蜂更加容易的记住自己的蜂巢位置,减少了迷巢的可能。
中蜂容易迷巢的原因
对于现在养殖的中蜂来说,如果我们的蜂场按照意蜂的蜂场那样布局,不用说,蜜蜂可以说整天都在打斗,所以有经验的养蜂人总是把中蜂蜂场布局得乱七八糟,这看起来蜂场很乱,但是却可以大大的降低中蜂的迷巢习性。那么为什么中蜂的迷巢习性那么严重呢?蜂部落认为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中蜂的野生习性强、二是中蜂采蜜方式特别,三是人工引导比较少。
①中蜂野生习性:上面已经说了,中蜂直到今天野生习性也还非常强,就算我们没有人工养殖,中蜂在野外也能生存得非常好,而我们养殖的中蜂,都是从野外收回来养殖的,其习性和在野外是一样的。
正如上面所说,野生的中蜂蜂群,一个蜂群与一个蜂群之间距离比较远,在一个蜂群附近,蜜蜂不用辨认巢门位置就可以很轻松的找到蜂巢,首先是一个蜂群位置范围广,蜜蜂在大范围内只需要找这么一个进口,而且这个进口千差万别,因为野生的蜜蜂,选择的蜂巢位置并不是一个统一的标准,可能是泥洞中,可能是树洞中,还可能是石洞中,甚至是一些废弃的家具中,这就导致了巢门的位置辨认比较简单,但是人工养殖的蜜蜂,巢门都是一样的,辨认难度比较大。蜜蜂在长期野生环境下辨认巢门简单,进入人工养殖以后大量的蜂群摆在一起,巢门统一了,导致短时间蜜蜂这种提升巢门辨认能力的习性没有得到改变。
②中蜂的采集习性:意蜂善于利用大宗蜜源,中蜂恰好相反,中蜂利用大宗蜜源能力没有意蜂那么强,中蜂更加善于利用零星蜜源,这主要与我国的农业形式和蜜蜂的生长环境有关。国外的农业发达,大宗蜜源多,蜜蜂养成了利用大宗蜜源的习性,而我国的农业比较落后,中蜂大多分布在山区,山区很难有大宗蜜源出现,所以中蜂大多以山区的零星蜜源作为主要蜜源,这就导致了中蜂更加善于利用零星蜜源,养成了节约的习性,而中蜂采集的蜜源种类过多,在一定程度上也导致了不同蜂群中的蜜蜂味道相差比较大,只要有其他蜂群的蜜蜂进入蜂群,守卫蜂会轻松发现,从而拦截,所以我们可以发现中蜂的迷巢现象是非常明显的。
③人工引导少:其实不管是中蜂还是意蜂,在国内养殖的蜜蜂,我们很少看到像国外养殖的那样,蜂箱都有不同的颜色。国内采用的标准蜂箱,不管是中蜂箱还是意蜂箱,一般就是两种颜色,这两种颜色都不是人为的可以去制造的,而是生产需要附带产生的,那就是煮蜡蜂箱和没有煮蜡蜂箱。
在实际养殖中,养蜂人也很少对蜂箱进行颜色的涂抹,比较常见的就是养殖双王群的时候在两个巢门之间放一块砖头,这对避免蜜蜂迷巢也有较好的作用。增加了蜜蜂对巢门的辨识度。如果我们利用蜜蜂能够辨别颜色的特点来对蜂箱进行涂抹颜色,会很大程度的避免蜜蜂迷巢现象。
如何避免蜜蜂迷巢?
其实通过上面的介绍我们可以发现,引发蜜蜂迷巢的原因与蜂种和蜜蜂的习性有关,所以想要解决蜜蜂迷巢问题,我们可以从蜂种和蜜蜂的习性入手来解决。
①蜂种:从蜂种来说,由于中蜂迷巢性比意蜂要强,所以意蜂布蜂场的时候,我们可以随意一点,从利于我们操作的角度出发,就算两个蜂群之间的距离比较近也没多大关系。
如果我们养殖的是中蜂,则应该考虑中蜂的习性,按照意蜂蜂场那样紧密排列肯定是不行的,可以从两个方面收入,一是增加两个蜂箱之间的距离,这样在两个蜂群之间就有了更多的空余范围,蜜蜂更容易在这个大范围内找到属于自己的巢门,从而避免蜜蜂迷巢的现象的发生;二是改变巢门的位置,由于中蜂具有采集零星蜜源的习性,我们把巢门的位置错开,这样会分散蜜蜂从不同的位置进入蜂箱,增加蜜蜂对蜂箱的辨识度。比如在平地上采用错落有致的方式来排列中蜂群,或者利用山势梯次排列,这更符合中蜂的野生习性,对避免蜜蜂迷巢有一定作用。
②增加蜜蜂对巢门的辨识度:从蜜蜂回巢现象我们可以发现,其实对于蜜蜂来说,蜜蜂可以认识一个蜂场的位置,这个位置并不是非常精细化的辨别,否则我们把一个蜂群从一个地点移动到另一个地点的时候,蜜蜂就不可能回到原来的位置了,这个事实说明了一个问题,那就是蜜蜂辨认蜂箱的位置,其实主要辨别的位置是蜂箱的巢门和蜂箱的前挡板的位置,那么我们想要蜜蜂能够很容易的记住这些位置,很简单的方法就是对蜂箱进行涂色,涂抹蜜蜂能够辨别的颜色,这样蜜蜂对巢门的辨识度大大升高,自然可以减少蜜蜂迷巢的概率,这也是现在蜜蜂养殖中比较常用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