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序》偏旁部首及范字的读帖与临习:走之部和弓字部四种
【偏旁部首】走之部和弓字部。
【范字】遇、迁和引、弦
【读帖与临摹】
一、【走之部】写横点,再写横撇弯钩,最后写平捺,也可点、横撇弯钩连写。
走之的上点和”3”字形符号的第一笔横以及平捺法起笔,基本平行于界格横中线。第一笔的点,也可以叫平点,与“3”字形符号的第一笔距离较远。“3”字形符号的两个弧,也不一样。上弧短,近方折,下弧圆。整体竖直。
捺的起笔接上势而来,起笔切锋,第一折平,第二折由细渐粗向下斜,第三折粗而见上仰势,高于起笔位置。
范字:“遇”字的第一横点和“3”字形符号的位置比例,我们借助回米格更容易看准确。整体斜度不大。
中部的“禺”部,整体竖直端庄。左部点画布置较复杂右部简洁,两个竖符号上斜下直。“田”部上开下合左低右高。中横与右部线条粘连,底横过左竖起笔。下部左竖上左下右斜,起笔轻收笔重。横折竖钩的竖部分中锋用笔,左低右高。折肩圆转,竖至出钩部分外拓,由细到粗,变化精微。
出钩,先左下挫锋轻顿,再提笔向上,复落笔铺毫借势向左出平向锋。
中竖钩垂直于界格竖线。挑笔出锋引带向上。
范字:“迁”字的走之与上一字不同。上点与“3”字形符号较斜,上左下右斜度较大。点画造型方面也不同。“迁”字内部的,整体竖直,点画间空间均匀。左边点画伸放,开合错落参差,右部点画收笔齐整,基本在一条竖线上。整个“迁”字峻拔巍峨。以界格中竖线为界,左疏右密。整个字形意态向左。
二、【弓部】横折横和竖横折钩连写,一气呵成,钩不出锋,形窄长,右倾。
“弓部”整体呈左弓轮廓,上右下左斜。第一个横折的折肩圆,整体偏右,与下一横间距离远。中部横折与下一横折的横间距离短。起笔收笔与肩部基本在一个长方块内,比较紧。第三个横折的折肩较放,用笔刚劲不挠。收笔处厚,要收回画内。
“引”字的“弓”部上右下左斜。“弦”字的“弓部”比较竖直,基本可以界定于一个长方形竖框内。
范字“引”,整体上看,左居中,高,右部偏上一些。左右部分略见上合下开势,且上平下部左低右高。我们借助回米格可以比较容易看准偏旁边或点画都位置。“弓”部的第一个横折,折后的中锋线条圆,厚,先右弯,然后在向左运笔,写且直。注意横折撇的收笔与第二个横折撇的起笔要交待清楚,也就是先通过顿笔,顿出收笔都轮廓线然后再原有位置,起笔轻顿调锋向右上运笔,包括第三个横折的起笔位置,同样采取类似的运笔技法,我们通过高清范字的墨韵可以看出其微妙的运笔轨迹。“弓”的最后一笔的收笔轮廓线较圆,是先向左加力挫锋,借助毛笔笔肚的圆锥形左挫锋形成,然后再提笔向下运笔收笔,这样收笔记的圆形轮廓线比较自然,质感也比较厚实。右竖略见上左下右斜势。起笔向由左向上落纸运笔,挫锋向右下写出方头,然后再调锋向下运笔,收笔处微微向左合意。这样才能与左部呼应 并形成一个完整的字形不至于散架。
“弦”字的“弓”部比较正,整体看中紧上下竖,微微见上左下右斜意。转折的部分轮廓造型方圆兼备,方中有圆,圆中带方。线条意微微弧形为主。
“玄”字右部左部的起笔与转折位置基本在一条竖线上,右侧有上左下右写意,其幅度与左侧相近。上点轮廓线上圆下直第一个横折线条略细,下部的“Z”形线条粗。最后一竖,起笔方,行笔由细渐粗。左向露锋收笔。其弧度与左侧“弓”的收笔弧度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