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秋燥令行季节性疾病的专方——升阳益胃汤(二)

2017.09.16

每年秋天用到升阳益胃汤的机会特别多,尤其是今年,今年的气候比往年要反常,本来处于长夏暑湿的季节,天气炎热,空气潮湿闷热,还没有出伏,天气突然转凉,连降暴雨又紧接着几日阴雨绵绵,天气在一夜之间温度降了很多,这时很多人身体就会不适应,出现湿热内郁阳气不升的秋令病,这种病多见于夏末湿热未退,秋燥令行,内有湿热,外有风寒,脾胃虚弱,夏秋季节,气候变化快,而人体内的阳气生发依然旺盛,身体内有郁热,而外界的天气已然凉爽,丝毫不会给身体这郁热以散发的机会,这时候人处在这种环境中,风寒束表,人就像得了感冒一样表证很多,但比感冒还要严重的多,这类人群到了入秋时节每天都会遇到,这类患者主要存在的症状,一是天气突然转凉,身体外感风寒的症状,比如浑身沉重乏力,肢节酸痛,头闷头昏,二是内有湿热的症状,口苦口干,心烦失眠,腹满腹胀,恶心厌食,口气重,有的病人口舌生疮,牙疼,咽疼,眼涩,耳鸣耳疼等上火的症状,三是阳气内郁不能生发的症状,往往表现为倦怠嗜卧,四肢无力,晨起乏力,头晕头昏,饮食无味,到了下午晚上,明显的好转,疾病缠绵难愈,这些症状此起彼伏,总是交替出现,除了身体存在诸多不适的症状之外,还有情绪方面的问题,总是无名的烦躁,或者心情悲观低沉,不想与人沟通,或者莫名其妙的悲伤抑郁,总之就是身体和心理都不舒服,引起的这些症状就是因为内有湿热,外感风寒,湿热内蕴,脾虚气弱清阳不升浊阴不降,这类患者的脉象浮弦濡软,舌苔厚腻。

这种疾病主要的原因是由于体质脾虚气弱湿盛造成的,脾胃虚弱不能制湿,或者人吃的很多,但脾虚中气不足,食物不能正常运化吸收,湿邪不化,阳气不升,身体湿邪重而感到体重节痛,倦怠嗜卧,四肢无力,脾胃不健,运化失宜,所以会心不思食,食不知味,这些由于脾困痰湿,清阳不升,浊阴不降导致的症状,这种病是夏末湿热未退,秋燥令行,湿热内郁阳气不升的秋令病,但也并不是所有人都会有这些症状,有的人身体就没有任何不舒服的反应,比如少阳的体质的人,阳气足,生发过度,出现少阳证的机会多,而脾困痰湿的症状出现的几率就会偏小,得病的这类人群,首先望诊长相圆润浑厚,都有太阴土行人的特点,脾虚的或湿气盛的人,湿气重而产生阳气被郁,不能生发。太阴之上,湿气置之,这又和升阳益胃汤的药物作用相呼应,升阳益胃汤就是一个针对太阴体质化湿的方子,祛风除湿,运脾利湿,清热化湿,升阳除湿,益气除湿,就是作用于太阴体质的人阳气被郁而应用的,每味药和患者的病症都是丝丝入扣。还有一些久病之人年龄比较大体质虚弱之人,在这个季节由于热郁于内,阳气不得生发就会症状丛生。

在用升阳益胃汤的时候,我发现,很多患者的身体状况和病情复杂,表里同病,身体有热有寒有燥有湿,身体状态寒热错杂,虚实夹杂,燥湿相混,在用药的时候不知道从哪里入手,这时我们就要通过辨别症状抽丝剥茧,李东垣的升阳益胃汤能起到很好的治疗效果。

升阳益胃汤虽然是治疗夏末湿热未退,秋燥令行,内有湿热,外有风寒,脾胃虚弱,湿热内郁阳气不升的秋令病,但并不仅仅局限于用于秋天,春天时也会有用到升阳益胃汤的机会,因为现代人尤其是我们北方,在冬天的时候集中供暖,居住的环境非常温暖,人为营造的小环境就和暑热的夏天一样过热,冬行夏令,阳气早早的在体内开始萌动,而到了春天停暖的时候,春寒料峭,一些太阴湿土体质的人,反而在春天行了秋天最常见的升阳益胃汤证,出现心烦失眠,腹满腹胀,恶心厌食,口气重,口舌生疮,牙疼,咽疼,眼涩,耳鸣耳疼等上火的症状,身体阳气内郁不能生发,往往表现为晨起乏力,困倦乏力,头晕头昏,饮食无味,引起这些症状的原因就是在冬天本该寒冷蛰伏的季节,人体在过于暖和的环境生活,阳气早早就开始萌发,而春天停暖时外界环境偏冷,就会造成湿热内蕴,阳气不升,出现诸多症状。

通过灵活运用这个方剂,我发现升阳益胃汤并不局限于秋天使用,而是结合患者所处的实际环境,和体质状况,辨证开方用药,李东垣是在告诉我们一种治疗思路,而不是让人们原封不动的在特定的季节治疗相关疾病时用这个方子。

在李东垣那个时代,战乱频繁,人民在饥饿、惊慌、忧愁中生活,穷困潦倒,大多起居饮食没有规律,也很易伤脾胃,所以用升阳益胃汤重用黄芪、人参、白术、甘草治疗脾胃虚弱、怠惰嗜卧、体重节痛,口苦舌干,心不思食,食不知味等病症,而现在社会人们生活水平高,真正气虚脾虚的人比较少见了,所以在秋季人们出现这些症状的时候,用药要仔细辩证,通常这类患者出现症状时身体存在湿热蕴结,久则阴火炽盛,阴火是指饮食劳倦,七情所伤而导致的脾胃虚弱、气血阴阳不足、脏腑功能失调、阳气浮动,气火失调的一种致病性“壮火”,所以我在用药时,根据患者体质状态,减少益气健脾的药物用量,增加疏肝泻热的药物用量,比如把方中人参换成党参,重用黄连,生地以泻阴火,清湿热,羌活、独活、柴胡疏肝解表除风类药物也要根据病情酌情加减。

这个方剂的运用还告诉我们,中药治疗疾病的时候,都是要因人因时因地而各有差异,而且治疗疾病时并不单单针对其某一症状,而是以人的体质为基础,从全面出发,五运六气和情绪对人体的影响都要考虑,这样治疗疾病时症状减轻的同时一定是以整个身体优化为前提的,所以不仅能很好的治愈疾病,不容易复发,整个人的身心状况也得到了很好的改善。

每当我在运用李东垣的方剂,并参悟到其中制方思路和道理时,都会感叹李东垣真是个高人,李东垣在创立内伤学说时,对五行学说、脏腑理论、五运六气都把握的非常精准,尤其对内伤慢性疾病病机的判断和治疗都有独特的治疗方法,着眼于正气,给出的治疗思路和制方原理值得我们学习探究并运用于临床,身为李东垣的老乡我也感到非常的自豪,用前人的方子不仅能治今人复杂的病,而且还能够了解病因病机,从五运六气的角度全面恢复人体的正气,他的每个方子都富含对疾病和病机的治疗原理,对后世灵活运用这个方子提供了思路和法则,我们在应用时也对李东垣的医术充满了敬佩和感恩之心。

李宏奇中医传承工作室    微信、QQ号  317241125

(0)

相关推荐

  • 脾胃虚、食欲弱、易乏嗜卧?可用李东垣《脾胃论》之“升阳益胃汤”

    图片系转载,版权归权利人所有 升阳益胃汤出自金代大医家李东垣的<脾胃论>一书,为治疗劳倦伤脾.温热中阻.营卫不和的名方. 本方主要由黄耆.半夏.人参.炙甘草.独活.防风.白芍.羌活.橘皮. ...

  • 李东垣验方集锦——升阳散火汤

    李东垣<脾胃论>升阳散火汤 [组成]葛根.升麻.羌活.独活.人参.白芍各五钱(各15g),柴胡八钱(24g),生甘草二钱(6g),炙甘草三钱(9g),防风二钱半(7.5g). [用法]加生 ...

  • “脾胃虚寒”之我见

    脾胃虚寒指的是脾胃阳气虚衰,阴寒内盛所表现的证候.判断是否有脾胃虚寒证,最简单的方法是看自己在遇到天气变冷,或吃了寒凉的食物后,会不会出现胃部疼痛或腹胀症状,且热敷时症状减轻,或经按摩后有所缓解. 此 ...

  • 秋燥令行,养阴润燥的百合(一)

    秋燥令行,已入深秋,大自然中的植被开始凋落,草木枯萎干黄,失去了温度水分滋养的植被,看上去一片萧索,这时人体受外界大环境的影响,也会容易出现津液亏损,阴虚生燥的现象. 秋季人们最明显的感受就是皮肤干燥 ...

  • 秋燥令行,为什么今年多用到柴胡桂枝汤而不用升阳益胃汤?

    时节步入深秋,天气渐凉,一场秋雨过后,气温骤然下降,变冷之后有的人会感觉到不适应,身体出现很多不适,他们就诊时,首先身体存在很多表证,诉说天气凉快以后,颈椎脖子容易着风,后背肌肉酸疼,腿部关节疼痛,腿 ...

  • 春困秋乏,又到了秋燥令行的时候了

    我们常说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可是连着几日的阴有小雨,走出户外,印入眼底的已经不是金黄澄澈的秋收之象,而是秋风扫落叶的一派萧索肃杀之气,自然界好像一下子落寞了,这时人的心境也会随着变得沉降惆怅吧. 前几日 ...

  • 清寒之燥案——王和伯治疗秋燥胜气病医案(1)

    中国中医药报2011-10-27 编者按:王和伯(1891-1970年),海盐石泉人.17岁从师于晚清名医金子久先生,是金氏二百多弟子中的佼佼者,1912年在石泉悬壶开业,1918年即名噪乡里,声誉鹊 ...

  • 外寒内湿案——王和伯治疗秋燥胜气病医案(2)

    张男.脉象浮紧,重按细滞,舌苔糙白,口干饮多,脘闷不舒,二便均少,寒热头痛,遍体酸疼,是太阳之经,为风寒所束缚,阳明之腑,有湿浊之蕴蓄也,当用表里两解之.川羌活一钱,防风一钱,紫苏一钱,陈枳壳一钱,广 ...

  • 『咳嗽集』秋燥咳嗽怎么治-特效中药偏方治疗秋燥咳嗽

    生活中,咳嗽是很常见的病症,秋燥咳嗽也是咳嗽的一种,那么大家知道秋燥咳嗽应该怎么治疗吗?下面就给大家推荐特效中药偏方治疗秋燥咳嗽: 特效中药偏方治疗秋燥咳嗽: 秘方一: [组成]桑叶.南沙参.百合各1 ...

  • 王和伯:治疗秋燥胜气病医案

    编者按:王和伯(1891-1970年),海盐石泉人.17岁从师于晚清名医金子久先生,是金氏二百多弟子中的佼佼者,1912年在石泉悬壶开业,1918年即名噪乡里,声誉鹊起.1934年,迁硖石行医.196 ...

  • 外寒内湿案——王和伯治疗秋燥胜气病医案

    1918年戊午岁九十月之交,燥疫流行.王和伯遵<内经>及吴氏之旨,投以苦温,颇获奇效. 王和伯治疗秋燥胜气病医案 -1- 就诊: 张男.脉象浮紧,重按细滞,舌苔糙白,口干饮多,脘闷不舒,二 ...

  • 王和伯治疗秋燥胜气病医案(5)不发汗因致衄案

    吕男.肺合皮毛,其窍在鼻,秋燥由皮毛而袭,表卫失宣,形寒壮热,内应于肺,咳嗽频仍,不知外祛其邪,偏投寒凉滋润,邪无出路,则皮毛枯燥,而反横决于其窍,致令鼻衄如流而下,气喘倚息难眠,喉声响如拽锯,殊为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