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国军团长及家人的南京故事

今天是12月13日,国家公祭日。很多朋友在社交平台发图文: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向1937年南京大屠杀死难的30余万同胞致哀。今年因为电影《八佰》的热映,关于当年国军88师524团在上海抗战的史料被很多人提起,谢晋元等抗战烈士一再被人们称颂。而谢晋元当时只是524团的团附,团长另有其人,是海南文昌人韩宪元。很多不明就里的人以为韩宪元和他的师长孙元良等一样,把四行仓库扔给谢晋元,自己离开上海“转进”了。事实上524团离开上海以后,继续和日军战斗,直到最后全体在南京雨花团殉国。他们的名气没有留守四行仓库的同袍那么响,但他们一样是为国捐躯的民族英雄,也许死得还更壮烈。了解到这段历史,我曾在2017年12月13日(也是国家公祭日)写过一篇 南京:四行仓库孤军长官的人生结局(点击可以阅读),对韩宪元将军的事迹进行过介绍。后来韩宪元的同宗侄孙女韩云舒女士提供给我一些家族珍藏的史料,了解到更多关于韩宪元及家人的故事,读来不免令人唏嘘。今日又逢国家公祭日,就把这些资料整理以后,和读者朋友们分享。

孙元良下达给韩宪元和谢晋元的手令

韩宪元字则垂,号如潮,1906年生于海南省文昌县迈号镇水北村,黄埔军校三期、中央军校高教一期毕业生,是国民党部队中不折不扣的“底子部队”,德械师、嫡系。1937年淞沪会战爆发,韩宪元受命防守闸北,足足打了两个月,《申报》记者曾经冒着炮火采访了一条《英雄团长访问记》的报道,韩宪元亲笔题词:“抗战图存”。战事进入11月,日军在杭州湾金山卫登陆,国军腹背受敌,败局已定。蒋介石寄希望于九国公约调停,在闸北留一支部队,打给国际友人看。任务交到韩宪元这里,韩深知四行仓库容纳不了一个团,届时四行仓库以外的部队难免成为日军的靶子,乃决定主力撤退,留一个加强营驻守,韩宪元带领大部队撤抵南京,驻防雨花台。

韩宪元

(1906-1937)

报名照上的韩宪元相貌威猛

其实身材瘦削

图左一为韩宪元

12月10日,日军开始攻击南京城。此时国民政府最高领导、韩宪元效忠的蒋校长,以及负责南京保卫战的最高指挥官南京卫戍司令唐生智,都已撤退了。数以十万计的国军群龙无首,聚集在南京城内外,成为日军屠杀的对象。韩宪元的524团依靠战壕沟堑和有限的装备,与日军激战两昼夜,一直打到12日中午仍在雨花台苦战。有部属劝他:“南京危在旦夕,宜速撤退渡江”,韩宪元的回答是:“你们愿为亡国奴吗?我誓与阵地共存亡”。战至当日中午12点,524团的阵地被日军攻破,韩宪元和他的部队在雨花台全体壮烈殉国。

2016年解密的民国档案

关于韩宪元团抗战的一些记载

2005年解密的民国档案

褒扬韩宪元的档案封面

韩宪元为国捐躯后,留下孤儿寡母。他的太太符梅英女士,字碧玉,号汉雄,海南岛文昌县烟墩市上国乡人氏,1912年出生,其父符显模先生系越南西贡(今胡志明市)琼帮侨领。1937年韩宪元殉国时她不过25岁,带着一岁半的儿子回到越南西贡投奔父亲,因思念良人,于1942年去世,当时只有30岁。韩宪元和符梅英的独子1936年出生,名“为光”,名字是韩宪元起的,寓意“为国争光”,符梅英给为光做了个小枕头,亲手绣了“为国争光”四个字。

韩宪元和符梅英

怀抱幼子的韩宪元

怀抱幼子的符梅英

韩为光手书父母的情况

淞沪战役 战绩可表

南京之役 战死沙场

孤儿寡妇 南避归宁

思念良人 忧郁而终

符梅英去世后,外祖父担心韩为光在国外生活忘记了汉语,在他读中学时将其送回南京亲戚家读书,韩为光在南京学习工作生活多年,一直对自己父亲在民国时的状况不甚了了。八十年代他到香港定居,九十年代又随外祖父母家族移民美国,亲戚从未告诉他父亲牺牲的具体情况,直到九十年代中后期,一次家族聚会上,他的堂舅向他说起他的父亲是四行仓库孤军的长官,在南京雨花台牺牲,韩为光这才开始了解父亲的历史,那时他已经是六旬老人了。外祖父母为什么向他隐瞒父亲的事迹?韩为光没有得到确切的答案。

1960年韩为光(后排左一)

在雨花台烈士陵园留影

当时他不知道此地是父亲殉国的地方

背后的纪念碑

毛主席书“死难烈士万岁”

纪念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的烈士

2011年韩为光(左一)重返雨花台

2015年韩为光在台北忠烈祠

2015年韩为光在台北忠烈祠

2019年韩为光在四行仓库纪念馆

韩为光珍藏的台北忠烈祠留念册

海南文昌的韩氏家族,祖籍河南安阳,是北宋名相兼词人韩琦的后代,历代都有名人,民国时代“宋氏三姐妹”的父亲宋耀如,原名韩教准,也是文昌韩氏族人。韩宪元有五兄弟,四人从军。他的叔父韩定远(原名熙丰,1896-1969)留学日本学习军事,在国军中做到中将位置,随军撤退台湾后曾任台湾省糖业公司顾问。韩宪元的独子韩为光今年84岁,一生辗转于西贡、南京、香港、美国,现在美国北加州担任海南同乡会秘书长、理事,一直没有结婚。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