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境如此精美!该如何去鉴定呢?
使用铜质的优劣以及埋藏地土壤中所含酸碱含量的不同等原因,所以在铜镜表面形成了不同的外表锈蚀,有水银色、铅色、绿漆古色、黑漆古色等。水银色铜镜是用高锡青铜所铸造,铜镜晶莹剔透,千古亮白,称为银背,在古玩行里又把这种颜色称为水银古或者水银沁。铜镜如果受地下酸性物质过多的侵入,或者出土后去锈方法不当,则铜色如铅,称为铅背。如果铅背埋藏时间久远,就变为纯黑色,称之为黑漆古,是收藏中的上品,但这种颜色也较易伪作。现在的铜镜收藏以水银古、黑漆古为上品,铅背次之,青绿古又次之。真品铜镜都经过在土壤中的自然埋藏,一件铜镜入土几百数千年,其锈色坚硬自然,层次分明与镜胎浑然一体,牢固坚密,不易脱落,用手抠不掉。新仿的铜镜,它的锈是后做上去的,采取了一些化学的方法,用鼻闻,新仿的铜镜有化学原料的味道,缺乏真品的泥土气;或者是把一些老铜器上的锈刮下来以后,用胶和起来粘连在仿镜上面。
铜镜的存世世量并不多,“在收藏领域,铜镜一直归属于杂项,长期市场待遇不高。不过从2010年开始,铜镜市场突然呈现出爆发式增长。“2008年,一件估价只有55万的元代缠枝花卉镜拍出了100.8万元的价格,震惊业内,其实这仅仅是开始。2009年秋拍,一件唐代海兽葡萄镜以268.8万元成 交。2010年秋拍,一件唐代海兽葡萄镜以超过700万元成 交,打破了铜镜拍卖的纪录。这些数字说明中国古代铜镜的价值正被市场认可,尤其是唐代铜镜和汉代铜镜。”
铜镜的恒久艺术性则在于主题纹饰能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变化。虽有构图局限,却能融入历代工匠无限的遐想与社会文化风尚。
在收藏家的眼中,古代铜镜是许多人朝思暮想的宝藏。2010年,在北京嘉德上,一件唐代海兽葡萄镜以700万元成 交,打破了铜镜交易的新纪录。
铜镜市场的成 交活跃,也是为国内古代铜镜市场释放出投资升温的强烈信号,树立了新的风向标。
作为日常用物的铜镜,在我国的使用源远流长,公开资料显示,战国时期以前的铜镜就发现了三十多面。而铜镜的发明可追溯到上古的传说时代,据说黄帝曾铸神镜。20世纪70年代,考古工作者在青海省贵南县齐家文化墓葬中发现了两枚小型铜镜,距今约四千多年,其时代与黄帝铸镜的英雄时代相近,由来已久的圣人制镜的说法得到了实物的印证。
现在的铜镜收藏以水银古、黑漆古为上品,铅背次之,青绿古又次之。真品铜镜都经过在土壤中的自然埋藏,一件铜镜入土几百数千年,其锈色坚硬自然,层次分明与镜胎浑然一体,牢固坚密,不易脱落,用手抠不掉。新仿的铜镜,它的锈是后做上去的,采取了一些化学的方法,用鼻闻,新仿的铜镜有化学原料的味道,缺乏真品的泥土气;或者是把一些老铜器上的锈刮下来以后,用胶和起来粘连在仿镜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