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媒:猪脸识别,喜中有忧

英国《卫报》12月10日文章,原题:猪脸识别:它是在帮助中国猪农还是在伤害最贫困群体?像人类一样,猪也拥有各不相同的脸部。随着中国养猪场不断扩大规模,更多饲养商开始使用面部识别技术(FRT)等人工智能系统养猪,持续监控、识别甚至喂食(如下图)。这种饲养更安全、成本更低且更高效。试用的中国养猪场发现,该技术还能减少养殖时间并改善猪自身“福利”。但这也可能导致负担不起的小型养猪场跟不上潮流。

在这个拥有全球一半以上生猪的国家,FRT饲养已成为一棵摇钱树。影子(科技)就是正令中国700亿美元猪肉行业发生巨大变革的初创企业之一。去年,该公司的相关系统推广到整个西南地区,使养猪场降低30%至50%的饲养成本。通过跟踪从出生到屠宰,企业能打造每头猪生长的数据库,减少20%的饲料浪费。这种精准畜牧业正帮助提升中国各地养殖场的利润率,甚至改善猪肉质量。

英国专家马克·汉森教授说,与传统方法相比,这种新型饲养模式也“更人性化”。FRT使养猪场不必再往猪耳朵上安装铸铁识别芯片。这还标志着养殖业正发生一种从被动式向主动式卫生保健的转变。这也是企业与猪农的“双赢”。

但FRT带来的好处,不会令每个猪农都获益。业内人士估计,监控猪脸的人工成本在每头猪7美元左右,而传统的猪耳标签仅需约0.3美元。此外,中心数据库、云基础设施等设备成本可高达数十万美元。         若此类技术对小规模养猪场过于昂贵,或将进一步把农业资本集中于少数企业手中。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约80%的猪肉是从小型后院养猪场进入中国人餐盘的。但到2018年,80%来自存栏量500头或以上的(大型)养猪场。疫情期间,许多大规模的工业化猪肉生产商公布创纪录的利润。在对进军农业感兴趣的投资企业支持下,大型养殖场或将继续受益于此类新技术,导致小型养殖场更难以参与竞争。如一名广西猪农所言,FRT并非许多猪农的选项,“饲养量不足百头的养猪场用不起”。(作者桑迪·米尔恩,崔晓冬译)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