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是白纸,而是一粒种子!

灵魂只需要两件衣服:

路的背心,书的短裤。

图片来源:开哥随手拍

1/

认为孩子最初是一张白纸,唯有在家长、老师的规划、教授、涂抹下才能绘出美丽的图画,表面看是重视教育,背后其实藏着成年人深深的自以为是和居高临下。

孩子不是白纸,而是一粒种子,本身就携带了整个自然系统的全部智慧和逻辑,蕴藏着内在自我成长的动力、能力和秩序,具备了成就自己的所有可能。

父母、老师需要做的,只是尽可能给孩子创造一个适宜生长的环境,唤醒孩子内在的自觉和力量,以便让孩子可以作为一个独立的生命,在天地间自由的绽放。

——王人平

去年今日,我在空间分享了这段话,那会儿只是觉得这话说得很符合自己的感觉,也隐约觉得有那么几分道理,但并没有认真去思考其中的道理在什么地方。

今日再读,内心竟然有了更深刻的感触,就把这些感触记录下来,也许会带给人一些启发和思考。

2/

白纸是没有生命的,你把白纸埋在多么肥沃的土壤中,它都会腐烂掉,它永远不会发芽、破土、拔苗,最后开出花朵结出果实。

一粒种子是有生命的。

认为孩子是一张白纸,某种程度上就为填鸭式的教育埋下了伏笔。也正是这样的伏笔,让很多很多孩子最终成为一只被动存储的容器。

假如父母是一个机械的电脑操作工,孩子往往就成了一块冷冰冰的硬盘;假如父母是一个牢骚抱怨者,孩子往往就成了承载父母坏情绪的垃圾桶……

在家中如此,如果在学校遇见这样的老师,孩子也往往成为那只被迫吞咽食物的鸭子。

尽管如今的教育环境不如人意,但在每个接受学校教育的阶段,都能够遇见一个视每一名学生为种子的老师,对孩子而言这一生都是幸运的。

3/

如果非要把孩子当成一张白纸,也要尽可能让孩子自己在这张白纸上涂抹,而不是按照成人的意愿,强迫孩子在这张白纸上涂抹出成人想要的样子。

多年前,教育部副部长韦钰院士在美国芝加哥一所幼儿园里见过这样一堂科学教育课:内容是教孩子们认识人体骨骼。

老师并没有拿着人体骨骼挂图来上课,而是首先问孩子们:“人为什么会站?为什么会动? ”孩子们叽叽喳喳开始讨论。老师又说,你们都摸模自己的骨头是什么样,然后把它们画出来。

孩子们画出了各式各样的骨头:有的画得像棍子,孩子们说这是胳膊;有的画得像圆球,孩子们说这是脑袋……老师把孩子们的骨头画都挂在教室里,让每个孩子说出自己的想法,并引发孩子们一起讨论。

最后,老师才带孩子们去看银幕上映出的人体骨骼。“喔,原来人体中的骨头是这样的啊!”

回想一下,在你的一生中,你遇见过这样的老师吗?

这样的老师会小心翼翼的守护着每一个学生想象的翅膀,不论他的学生是幼儿园小朋友,还是小学校的儿童。他们知道,孩子的想象力一旦被老师既有的成见填平,孩子的独立思想和创造力就会永远失去。

一个丧失想象力的孩子,他未来的路上就少了很多精彩。

实际上,在孩子的幼儿时期,父母的所作所为才是孩子发芽破土的关键。

遗憾的是,很多父母都忽略了这一点。在他们内心所见的白纸上,他们一厢情愿的替代孩子画出宏大的蓝图,描绘出壮观的远景。他们不管孩子愿不愿意,在这张白纸上,他们疯狂的涂抹,恨不得将整个地球甚至整个银河系的美好都强加进去。

结果往往差强人意。很多孩子因此失去了学习兴趣,失去了想象力,失去了自己动手的能力,失去了独立思想,最终失去了也许本该更加宏伟的未来。

4/

一个家庭如果拥有宽松和谐的阅读环境,基本上可以乐观的说,这个家庭的孩子就拥有了一方最适合孩子内在力量觉醒的土壤。

我的外甥女葛一菲,刚刚过完两周岁生日,她很早就会自己穿袜子穿鞋,很早就会把自己的玩具归类,很早就会向父母表达自己的一些小意愿……一些亲戚和朋友,时常用自己身边的同龄孩子来跟她相比,都认为她的表现至少超出了那些孩子半年以上。

在我看来,葛一菲之所以有这些超前的表现,最关键的因素是得益于阅读。

还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小妹在我的建议下就开始阅读一些温馨的童话故事,听一些轻柔的音乐,并且提前为她准备了很多经典绘本和童书。

葛一菲一出生,小妹和妹夫就开始了陪读。从最初的讲故事、读童话,到绘本共读,再到如今偶尔的独立翻阅那些绘本,葛一菲的超前之处如同意外惊喜一样一样展现出来。

感受到阅读的神奇力量之后,小妹和妹夫陪伴外甥女阅读的积极性更强大了。

“她哥哥当年要是也这么去做,应该比现在更好一些。”喜欢阅读的小妹夫几次这样跟我说。

亲子阅读,会让孩子在父母的陪伴和童书、绘本的滋养下,感受到爱,感受到这个世界的美好。因为这些感受,孩子的心会逐渐丰盈起来,孩子的眼睛会逐渐敏锐起来,孩子的小小思想会逐渐深刻起来……所见所想,举一反三,孩子的能力就在不知不觉之间得到锻炼和提升。

家庭里,这个亲子阅读过程带来的绝不仅仅是孩子的成长,同时也会带动父母一同成长。这种氛围,是孩子这粒种子最适合成长的土壤。

5/

蒲公英的种子之所以美丽,是因为蒲公英一直成长为它自己。

当父母抛弃固有的、落伍甚至早已淘汰的家教思想,用全新的适合现在孩子成长的思维和认知来看自己的孩子,这个孩子是幸福的。

当有一天,孩子像蒲公英种子一样离开自己的家,他自己不会害怕,他的父母也不会害怕,因为这个孩子早已具备了驾驭风的力量。

<END>

最新文章:

悦读,需要适宜的温度

去看看这世界,这世界缤纷灿烂

又是中秋,与谁把酒问青天?

今天,每一座城市都那么孤单

承德何须避暑,山庄再度秋风

九月中旬,多少新闻已成旧闻

鼓舞原创  苹果手机赞赏通道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