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一个有酒有故事的地方

文字仅关联读书时的感悟和行走中的思考。

只需真正喜欢读书和行走的人关注。

图片来源:开哥随手拍

靠不住的南方,你以为这里没有冬天,但是你忘记自己身上就带着冬天。

——安吉拉·卡特

1/

企图去描摹一个城市,是很危险的事。稍微重一点,你会言过其实,轻一点,你又势必觉得自己对这个城市显得若无其事。这远比对一个人的认识更复杂,更不容易把握。

成都,曾经在一本网络成就的书和一首网络成就的所谓民谣中,被人熟知。我对成都的印象也同样限于此,并没有更多感触。对李白故里、苏轼故里与杜甫草堂的向往,与成都也并没有太多关联,他们的故里在哪里,我都会去看看。

虽然,他们的故里远远赶不上他们的作品更打动人,甚至有时候还让人莫名的心生失望。毕竟,商业化的现实,让他们的故里都毫无例外的成为所在城市博取声名的道具。在那里,你会看到他们的名字被粗糙的解构、利用,大多时候,你感受不到他们故里本该拥有的那一份内涵。

文化,是任何浅薄的装裱都永远无法表达的。

2/

青莲乡,现在叫青莲镇,因为青莲居士而被世人熟知。

是的,这里是李白的故乡。尽管李白的故乡与身世一直存在很多争议,但并不影响一个地方因为李白而充满传奇与故事。

李白故居的园子里,陇西院的中门上有这样一副对联:弟妹墓犹存莫谓仙人空浪迹;艺文志可考由来此地是故居。过去不远,月型湖畔有一座墓,墓碑上的名字叫李月圆,她是李白的妹妹。

据说,李白25岁出川游历,他带走了李月圆的未婚夫作伴,后来她的未婚夫病死在路上。为此,李白愧对妹妹,终生没有再回故乡青莲。在哥哥为妹妹建造的粉竹楼的山门上,也有这样一副对联:月圆徽音不远;谪仙何时归来。

汉白玉雕刻的李月圆像,端庄,秀丽,沉思的样子让人心生酸楚。这对联也许说到了李月圆内心深处,哥哥和未婚夫何时回来呢?她知道她的未婚夫再也不会回来了,而她的哥哥也再也没有回来。带着无尽的思念,带着多少心有不甘,李月圆也香消玉殒,据说死时年仅16岁。

在墓前不远的地方,有一方石刻,上面刻着这样的诗句:

阿兄文坛早蜚声,妹冢亦存输社名。

畊读并传民意重,太白月圆共长生。

旧是谪仙栖隐处,恍闻昔日读书声。李白在云游天下的路上,心里充满对妹妹的终身愧疚,因此他在诗中无数次写到月亮,这既是对妹妹的歉意表白,也是对妹妹和故乡的思念。

“大丈夫志在四海,哥哥,你走吧,想我,想家,就看一看天上的月亮。”李白离开家乡时,妹妹这样跟哥哥告别,李白把妹妹的话记在了心里。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思念妹妹,思念家乡,明月就是妹妹,妹妹就是故乡。李白的心一开始就受了思念的伤,25岁之后的多半生,他的心都因为思念而疼痛。

3/

走近武侯祠的时候,下午刚刚开始。

武侯祠前的广场上,有露天音乐表演,一个瘦瘦的歌手弹着吉他,在唱那首《成都》,表演出来的颓废样子看上去确实有些颓废。边上稀稀落落的站了一些观赏的游客,一首唱完,有稀稀落落的掌声。

穿过武侯祠,就进入成都最古老最繁华也最杂乱的几条巷子,这几条巷子有各种各样小吃的店铺,吆喝声声,人来人往,一不小心,就会让你忘记这是一个陌生的地方。这几条巷子有个综合的名称——锦里。

据记载,春秋末期(约公元前4世纪),古蜀国第五世开明王把都城迁至成都,取周王迁岐“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之典故,因名成都,相沿至今,成都也因此成为中国乃至世界罕见的自建城起便未改名称的城市。广都、新都、成都合称“古蜀三都”。

汉代的成都,经济已相当繁荣,织锦业尤其发达,称为“蜀锦”,是朝廷重要的贡赋来源。因此朝廷在成都专门设置锦官管理,并在成都城西南修筑锦官城,亦可简称锦城。锦官城、锦城便成了成都的别称。

杜甫流落成都四年,期间创作诗歌240余首。想来,落魄的杜老师,没事就会去锦里转上一转,找找作诗的感觉,在古老的锦里石板路上,怀着忧国忧民之心,走来走去。

尤其在春天,杜老师会褪去厚重的衣服,长衫一袭,也许手里还会拿把扇子,在锦里的古道上慢悠悠的走着,偶尔睹物伤怀,想些无处诉说的心事。

走在锦官城外,看着掩映在松柏中的蜀相祠堂,杜老师自然会深刻的想起那个叫诸葛亮的人。一念之间,流传千古的诗篇脱口而就。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杜甫《蜀相》

一场春雨,带给杜老师多少诗意的联想,让他暂时忘记了生活的贫穷与落魄。尽管自己住在寒酸的草堂内,可还是忍不住歌唱被芙蓉花海覆盖的锦官城。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杜甫《春夜喜雨》

草堂简陋,诗心浩瀚。杜甫一生处于贫寒状态,但生活并没有让他放弃书写。公元759年深冬,杜甫来到距离李白故乡并不太远的成都,而此刻已经距离他与李白洛阳初相识整整15年。让人心酸的是,三年后李白客死他乡,而杜甫还依然盘桓在距离李白故乡不远的地方。

昔我去草堂,蛮夷塞成都。

今我归草堂,成都适无虞。

——节选自杜甫《草堂》

人生总是充满遗憾,李白和杜甫的人生也毫不例外。

4/

公元756年,李隆基携带杨玉环匆忙逃离帝都长安,前往成都避难。在马嵬坡,随行李老大逃难的将士哗变,逼迫李老大赐死了杨玉环。杨玉环必是带着无限的对生的眷恋而去,她的家因她鸡犬升天,也因她家破人亡。

我想,在死之前,杨玉环一定对精美异常的蜀锦充满了亲手挑选的渴望。可惜的是,李隆基没能保住她,也没能救下她。

假如李老大能够带着杨玉环一起来到成都,成都又会产生多少故事!锦里的路,大圣慈寺的钟声,又会增添多少传奇和回响。

在天愿作比翼鸟, 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 此恨绵绵无绝期。

——节选自白居易《长恨歌》

李隆基比杜甫早来成都三年,如果没有赐死杨玉环,看着李杨携手走过的路,演绎过的故事,杜甫又会在草堂写出多少动人的诗歌。

历史总有出人意料的一面。李隆基一直到死都深深的怀念着杨玉环,一代帝王的荣辱功过,任由后人评说。李隆基对杨玉环的感情,到底是不是爱情?谁能断定。

6年后,李隆基死了。这一年,连他呼喊都不上船的那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也死了。他们在另一个世界,会不会成为朋友?

最近文章:

都江堰,为啥没成为豆腐渣工程?

我所知的三位女神,下场都很悲惨

我有一片心,洛阳无亲人

龙门石窟,我听到很多石头在哭

受伤又何妨,伤口会长出翅膀

君生我未生,桃花依旧笑春风

其实,酒也是一本书

阅读一棵树,与阅读一本书没什么不同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