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暗是另一种暖,历史也是
文字仅关联读书时的感悟和行走中的思考。
只需真正喜欢读书和行走的人关注。
图片来源:开哥随手拍
劝学者,歆之以利名;劝善者,歆之以福祥,哀哉!
——吕坤
1/
每次路过书店,总会不自觉的转进去,昨天下午也是。
进书店习惯了在两个区域徘徊,一个是绘本区,大一点的书店如今都单独开辟了绘本区,环境设置大同小异,适合家长带着孩子来,可以就地浏览,也算为孩子提供了一处精神游乐场,这是好事。
另外就喜欢在特价区一点一点慢慢的搜寻,如果见到心仪的书名或者熟悉的作者,就会把这一本沦落到特价区的书从书架上抽出来,翻看一番,感觉有味道,值得一读,就收下,回来之后趁着热度不减,一气看完。
就像昨天这本《呻吟语》,曾经在别人的书里看过简单的介绍和引用的文字,刚好遇上,就直接翻看了一下,然后就看到了这段话:
士君子高谈阔论,语细探玄,皆非实际,紧要在适用济事。故今之称拙钝者曰不中用,称昏庸者曰不济事。食牛吞象之气,填海移山之志,死孝死忠,千捶百折,未可专望之斯人。
读后心有戚戚。作者这些400多年前的感慨,可谓对400年后的现象进行了精准的预言。弄虚作假欺上瞒下人浮于事的人总是夸夸其谈,实际上却并不干实事,但却喜欢以干实事的姿态示人。这种人即便有吃掉整头牛吞掉整头大象的气魄,有精卫填海愚公移山的志向,为孝而死,尽忠而亡,也仍然不可以寄希望于他们成就大事。
要不你看,现实里有多少这样的人,都在高谈阔论!其实,作者所言未免过于委婉,这些伪人又怎么能拥有大气魄大志向呢。
实际上,400多年前的感慨之所以更适合用来阐释当下,一方面是作者高瞻远瞩的洞察力,更重要的是让我们明白,所谓历史就是一段一段时光的复制品,本质上不会有什么不同。
2/
对一条古街的赞赏,就是在清早或黄昏慢慢在街上行走,一点一点感受那些古老的门、窗和墙,以及檐上苍老偶有残缺的脊兽,甚至街面上每一块古老光滑的石板。然后找个合适的地方席地而坐,看着游人越来越多,或者越来越少。
赶上好天气,夕阳的余晖从那些老建筑的间隙里照射过来,把某一处点缀得异常明亮,是那种带着辉煌光彩的明亮。那一刻,你会想到,正是这些光亮让这条老街并未老去。很多时候,老去的是我们的身体,还有我们越来越轻薄的思想。
有时候,我会在某座门前,静静的看一会门外端坐的石狮子,看着它们头上被无数游人抚摸过的地方,知道这也是一种时间的见证。无数人用无数双手,把狮子头上或腿上的风尘拂去,然后把岁月的印痕叠加在一起,让被抚触的地方沉淀出明亮光滑的质感,吸引着更多人把手伸向这里。
至于行为背后的玄机或心理,我并不关心。
3/
3月3日,承德风很大,把天空吹得很蓝,如同一些媒介,把生活吹得很美好。风过去,灰尘和雾霾还会存在。还有什么可说的呢?在一个根本没有话语自主权的现实里,你的对永远不可能是对,你的错却永远都是错,甚至你的对永远都是错。当然,这些照片与此无关,它们只是一个简单时刻的数码印象而已,留在这里,不论谁的天下,它们都默然无语,它们只是记录一个时光的片段。
这段话是两年前今日的感慨,那一天避暑山庄的天很蓝,有吹面还寒的风。我在避暑山庄转了转,随手拍了一些看上去很美的照片,然后就感慨了一下。
又是一年3月3
风筝并未飞满天
此刻的广场上,卖风筝的人把风筝固定在横拉在两棵树之间的铁丝或绳索上,呼啦啦的一大片,风一吹,风筝要飞起来的姿态很明显。抬头看,有5、6只风筝飘在半空,有点冷清,顺着风筝的线搜索放风筝的人,无一例外都是老头儿,见不到一个儿童。
看来还不是放学的时候,也许正经的东风还在路上。
儿童放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多么美好的时光,多么有情调的游戏,如今这一切都被作业占据。作业做得多了,孩子的天真少了,身体孱弱了,想法呆板了,一切被大人憧憬的未来都虚无缥缈了。趁着春天,带着你的孩子去放风筝吧,让TA长大之后还有一点可供回味的童年记忆。
4/
诗歌,越来越陌生的一种称呼。想起曾经疯狂迷恋诗歌的那一段时间,每天脑子里都是那些文字,都是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念头。
穆旦、海子、骆一禾、戈麦、西川、食指、席慕蓉、余光中……雪莱、尼采、裴多菲、莱蒙托夫、泰戈尔、聂鲁达……把自己用这些人的诗歌包藏起来,像一个掩耳盗铃的孩子,以为读这些诗歌能让自己的内心越来越坚强,能够让自己的理想早一点放射光芒。
结果几乎走向了希望的反面,内心不仅没有坚强,反而平添了脆弱和迷茫,至今也不知道自己到底还有没有理想。
那时候,除了读,自己也煞有介事的去写,写完自己都鄙视自己,写的是什么东西。可是,还是忍不住写。比如这一首:
又是一年三月三
风筝飞满天
我知道,这与季节没太多关联
阳历阴历
双胞胎一样
貌合神离
假如在古代
此时正是亥时
窗外那面红墙一片黑暗
童年某个夜晚
亲人都已熟睡
多少记忆
至今没有醒来
你
你们
无需指责
请把我看成梦游者
与行者不同
我不需要鼓动
也不需要掌声
夜深人静
我只需要我自己
沉默下去
融入比黑暗更黑之中
黑暗
以红对立身份
并不缺乏人性
也不绝对寒冷
黑暗是另一种暖
你
还有你们
永远无法看见
阳历3月3日亥时
我野猫一样穿越白天夜晚唯一空隙
找回原身
将替身抛弃
这是三年前的今天,我在深夜的抒发。此刻,我再也无从想起写这些文字的那一刻,我在想些什么。如今再读,我有一种很难描摹的感触,不是疼痛,也不是麻木,不是辛酸,也不是可怜,没有忧伤,更没有悲观,就像面对镜子中的自己,看不清楚自己的脸。
回顾这些裹挟了无数陈年情绪和旧时光的文字,有时会让人迷失,像在深黑的夜里走进陌生的丛林,像是深黑的夜里突然在梦中惊醒,怀疑自己是不是真的清醒。
5/
比起粗鲁,傲慢更让人恶心。
最近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