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近40的大叔,全马PB255,合理吗?

上马PB训练营的总教练国峰老师曾说:跑步的训练和竞赛大多需要不断忍耐无趣和痛苦,但跑者为什么会喜欢?

答案是:升级。

因为升级的感觉无与伦比,马拉松赛场上,时间是等级的证明,突破自己极限的证据是你的完赛时间,从全马5小时,一步步过关斩将,进步到破4甚至破3,……这种成就感让人沉迷,让人一直想练下去……——徐国峰

今天,就介绍一位完美诠释一步步“升级”理念的学员,他就是丁侃。

丁侃,上海人,两位宝贝儿子的爸爸,建筑师,2017跑步学院马拉松PB训练营42号学员。

今年7月,已经全马PB306的他遇到训练瓶颈,又遭遇短暂的跑步伤痛。丁侃来到跑步学院,希望通过训练营全面掌握科学跑步方法论,让自己这个爱好更进一步。

四个月后,11月12号的上海马拉松赛场,丁侃以2小时55分02秒完赛,成功PB,用他自己的话说,“跨入了跑步业余界更高一层的门槛”。

 四个月的跑步训练数据:实力升级的印记

某种程度上,只观察丁侃的训练数据,就能预测他的全马成绩。

跑步学院马拉松PB训练营倡导的科学化训练,其重要基础之一即是学员的训练数据,由每位学员配带的跑表上传而来,依丁侃的数据看来,训练营的这四个月,是他跑者升级的加速阶段,他的数据如下:

十六周里,他严格遵守了周期化的训练逻辑,跑了1122公里,平均每周跑66公里,周跑量依序为:

  • 49→55→46→47→71→60→70→65→60→86→108→69→61→73→84→76→42公里

  • 最后一周扣掉了上海马拉松的里程数

平均每周RQ的训练指数为127点,每周依序为:

  • 107→130→115→108→129→119→150→138→120→122→191→134→117→140→164→131→50点

  • 最后一周扣掉了上海马拉松的训练指数

他的RQ跑力入营初期的7月份是53.2,训练营结束时是59.5,一路上涨,平稳的前进:

RQ跑力

国峰老师说,认认真真踏踏实实吃课表的同学,最后的状况指数图表都会类似,跟教科书里的示范图例一样完美:

状况指数表

体能指数(蓝线)一路上升,从一开始的7.5,爬升到比赛前的17.2;状况指数(橙线)都在-5上下浮动,唯有在比赛前一路飙上正值,来到+1.9。就像倒计时中的火箭,在比赛前夕,蓄势待发。

丁侃在赛记中写道:

和之前11场赛前总要提心掉胆不同,赛前一周的时候,心里就已经很安稳了。按照徐国锋教练的说法,“现在这个时候,比赛的成绩已经在顶在你的头上了,只要你在接下来的7天,做全部正确的事,成绩就会变成现实。” ……8周前的10公里测试和4周前的半马测试的数据,都已经说明我已经是一个sub3(3小时以内)的选手,只不过需要用一次比赛来验证一下就是这么自信!

加速升级的开始:高强度间歇训练

入营初期,已经拿到全马306的他已经具备深厚实力,对于训练也有自己的看法:LSD(长距离拉练)非常重要!然而看到博士训练课表的丁侃心里其实是有些疑惑的。

  • 跑步学院:

    第一次拿到训练课表,和传统的训练课表有不同吗?当时内心的想法如何?

  • 丁侃:

    当时拿到课表还是稍稍有些疑惑的,因为之前的跑团或者自己的认知中,马拉松训练中LSD必不可少,但是博士的课表最长的训练距离没有超过半马……当时问了博士,他解释说,“人的精力有限,训练的时候要把精力用到刀刃上,要提升成绩,速度至关重要,所以训练的重点在速度上……”

丁侃在比赛

  • 跑步学院:

    当时明白了吗?

  • 丁侃:

    其实不明白,也是因为自己本来对跑步的认识及不全面,而且我的性格是非常愿意尝试新事物,心里想钱交都交了,干脆听话照做执行吧!于是一周一周开始训练……没想到最后真的进步很大!

其实间歇速度跑是博士特意设计的周期化的循环课表内容,和传统的堆跑量为主的训练不同,博士的训练在关注跑姿的同时,用客观的方式帮每一位学员找到自己的心率区间和配速区间,进而划定训练跑量。

  • 跑步学院:

    练习间歇跑的感觉如何?

  • 丁侃:

    刚开始其实有点容易……因为开始的强度确实不高,后来的周期就有点受不了了……尤其是第三个周期,名字就叫巅峰期,跑量和强度都大增。每周四的长距离课,我都是要4点半起床才可以在上班前完成,课表后半段还增加了10个800m和3x5km,4x5km这种节奏跑,而且还是周三周四连续的安排,感觉来不及休息调整,都靠着一股蛮劲才能跑完……

其实丁侃说的这个艰难周期依然是特别设计的,国峰老师曾说过,训练就是通过规律性的刺激,让身体承受压力,然后通过休息和恢复,身体会慢慢变强。那么这个巅峰期的设计,跟学员的第四后期的减量、逐渐过渡到比赛日的恢复都有关系,不过,也会在每周期结束前会透过数据来分析学员的状况,进而微调训练量和训练内容,以达到个人化的训效果。

让进步来的踏踏实实:从纠正跑姿开始

训练期间,即使顺利完成了课表任务,也用心学习了跑步相关知识理论内容,但发现自己的成绩和跑力依然没有提升的时候,也会沮丧。

  • 跑步学院:

    训练期间有沮丧的时候吗?

  • 丁侃:

    有,是注册了RQ之后。当时觉得有了数据,好像新玩具,很投入,每天希望跑力涨。但事与愿违,我特别怕热,夏天训练心率很高,水平变得很低,每跑一次跑力都在下降,那个时候有点沮丧……8月2号,跑力走到了谷底,才开始缓步上升,后来心情好了点。最后自己也明白了,数据只是一个参照,就不再纠结了。

丁侃说当时看到跑力下降,就跑去问于师傅,为什么自己认真训练却没有提高?于师傅告诉他其实不用过多担心,第一周期博士都在教大家关注跑姿,在纠正跑姿的过程中,跑力反弹是正常现象。

而跑步姿势,则是跑步技术的重要基础,正确的跑步姿势,能让跑者跑的更加轻松有效,远离伤痛。

进阶到严肃跑者:科学跑步训练的知识体系

  • 跑步学院:

    如果总结下在跑步学院马拉松PB训练营和之前自己训练的却别,你会怎么总结?

  • 丁侃:

    计划性和科学性。之前的训练只是在自己瞎练,堆跑量而已。之前毫无心率、跑姿等基本常识,跟了训练营,不仅安排了科学的计划,同时自己的理论知识也丰富了许多。

  • 跑步学院:

    四个训练周期,哪个对你帮助最大?

  • 丁侃:

    四个周期的话,第一个周期对我帮助最大,首先,自己根据教练的上课内容,时刻注意纠正跑姿,不断地自我体会;其次每周几乎3次左右的间歇训练,给了我速度训练的概念,纠正我了大跑量才能有成绩的旧思维方式;最后,博士不断强调的要把精力留在大课、留在速度课的要求,由此我明白了科学训练计划的基本逻辑,有张有弛才能更快的消化课表。

抛弃旧思维的训练方式,接纳新的科学化训练思维并执行,深度理解姿势跑法并时刻注意体会正确的跑姿什么样,丁侃成为了一名“严肃跑者”。

升级之路才刚刚开始

丁侃的跑者升级,开始于和大多人相同的理由——通过跑步减肥。

2011年,已在墨尔本工作多年的丁侃86斤,身体出现各种问题,他开始寻求改变,每周跑三次,每次三、五公里,以减肥为目的跑了2年,体重变为75公斤。减肥的目标达到了,跑步的大门,也在他面前打开一条缝。

第三年,他第一次关注到墨尔本马拉松。

墨尔本马拉松设置有五公里,十公里,半马,全马比赛,一直任由自己随意奔跑的丁侃被比赛吸引,“或许报名参加个比赛试试?”,那一年,他报名的那场墨尔本马拉松中的五公里健康跑比赛,开启了丁侃的跑者升级之路。

第一次五公里比赛完赛,体验到了比赛带来的兴奋和成就感,高兴了足足两星期,就想,要不下次跑个十公里试试?

第一次十公里比赛完赛,又是一阵兴奋和完赛的成就感,他问自己:要不下次跑个半马试试?

半马完成,他开始计划报名自己的第一个全马,此时,他已经跑了三年了。

于是,丁侃的首马——墨尔本马拉松,他就跑出个326的成绩,此时距离当初因为减肥跑出的第一个五公里,已经过去四年。高兴和兴奋之余,他对自己说,“或许还能PB呢!”

丁侃和大儿子

截止到2017年7月入营前,丁侃共计参加了11场马拉松,当时的PB成绩306在今年年初的香港渣打马拉松创造的,他这样总结自己一路走到破3门槛的路:

“我只是有一个小目标,稳扎稳打,每年只跑一次,这就是我的爱好,从来没想到过要多牛逼,我就聚焦眼前这点小目标,今年5公里,明年10公里,后年半马,再全马……就这样按照自己的节奏,来到了全马破3俱乐部。”

丁侃上马赛场

他说:

“经过这么一段科学化的训练,我居然跑出了一个之前不敢想象的成绩,成功进入了破3俱乐部,完成了梦想……我对未来有了更多的想法,我觉得自己还有实力可挖,我已经快40岁了……但我觉得还有进步空间可以想象,我的小目标还可以继续进行……”

《孙子兵法》里的有句话:“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突然觉得用“先胜而后求战”来形容丁侃的马拉松征战太贴切不过了!他就是在践行稳扎稳打,步步为营,一步一个脚印的积累实力啊!

在此,我们大声呼唤全马5小时以内的未来跑步大神们,无论你下一步是什么目标,请加入我们一起体验用科学化训练升级的快感!

2018的马拉松训练营,我们继续等你,加入由100位严肃跑者组成的训练队伍,和队友们团结一心,互相打气,为了一个共同的比赛目标,度过一段终身难忘、挥洒汗水的日子。

2018年跑步学院马拉松训练营开启招募!由世界著名运动学家罗曼诺夫博士,姿势跑法中国区总教练徐国峰老师担当总教练,以姿势跑法为基础,结合学员个人的精准跑步数据制定科学化,周期化,个人化的训练课表,帮助你更加健康、高效、无伤的持续超越自己的跑步成绩!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