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孝宗登基就为岳飞平反,明显打赵构脸,健在的赵构为何不反对?

岳飞的平反,让很多人都觉得宋孝宗真好,太上皇赵构刚刚把位置传给他,他就为岳飞平反,完全不顾及太上皇赵构的面子,事情真的是这样吗?健在的赵构为什么不反对呢?

赵构禅位远房侄子

说起赵构,躲过“靖康之耻”的皇子,最终在南京应天府即位,成为了南宋第一位皇帝,开始赵构还是积极抗金,并启用大量抗金名士,其中就有岳飞,但随着对金作战节节胜利,赵构既害怕在外将领势大,也害怕迎回钦宗之后,对自己帝位构成威胁,于是下令各路宋军班师回京。

赵构随后解除岳飞、韩世忠等大将的兵权,向金表示议和的决心,并与秦桧制造了岳飞父子谋反案,以“莫须有”的罪名将其杀害,遂与金国签订屈辱的《绍兴和议》,来换取了短暂的和平。

二十年后,金海陵王完颜亮带领六十万大军向南宋扑来,赵构这才意识到金国的言而无信,幸亏完颜亮渡江失败,文臣虞允文大败金军,致使金军内部自乱,完颜亮被杀,才得以幸免,但这一次之后,赵构无心打理朝政,让自己养子赵昚继位,赵昚也被后人称之为“卓然为南渡诸帝之称首”

说起赵昚,与赵构根本就不是一支的,赵昚是宋太祖赵匡胤七世孙,而赵构是宋太宗赵光义一支的,赵构本有一子,但因为宫女失误致死,赵构无奈只好过继,赵构能选赵昚其实也是因为关系比较远,宋太祖一支已经没有权势,容易控制。

宋孝宗的算盘

赵昚对赵构非常好,这也是赵构放心交给他皇位的原因,不过仅仅一个多月之后,赵昚就为岳飞平反,当朝大臣很多都感到疑惑,而百姓听闻无不拍手叫好。

宋孝宗赵昚知道为岳飞平反会面临一些问题,尤其是贵为太上皇的赵构才刚刚退位,这时候便为岳飞平反,是不是要考虑一下赵构的心情,而宋孝宗完全考虑了赵构的心情,也是得到他的默许,才进行平反的,下面我们就先说一下赵构默许的原因:

一、确定背锅侠

岳飞之死,主要负责人是赵构,即便秦桧权力再大,也需要赵构来决策岳飞的死活,秦桧不过就是一个帮凶,可此时的秦桧已经死了,宋孝宗的意思就是由秦桧来背锅,毕竟岳飞墓前不可能跪着一个皇帝吧!

所以宋孝宗在为岳飞平反的时候,不是选择否定赵构,而是清算秦桧,宋孝宗的诏书:“故岳飞起自行伍,不逾数年,位至将相。而能事上以忠,御众有法,不自矜夸,余烈遗风,于今不泯。去冬出戍鄂渚之众,师行不扰,动有纪律,道路之人,归功于飞。飞虽坐事以殁,而太上皇念之不忘。今可仰承圣意,与追复原官,以礼改葬;访求其后,特予录用。”

这意思完全是,太上皇念念不忘岳飞,才得以平反,将罪过扣在秦桧之上,赵构当然不会反对。

二、大势所趋

岳飞被冤枉谁都知道,赵构心知肚明,宋孝宗赵昚也知道,等赵昚继位之后,朝中大臣和百姓无不为岳飞请愿,为其伸冤,宋孝宗顺应大势。

其实岳飞本就是民间抗金武装起身,后被朝廷收编,岳飞并不是一个政治家,他不具备一个政治家的眼光,但岳飞却做了民族大义之事,只不过触及到了赵构敏锐的神经,才招致祸端,二十多年已过,赵构其实并不介意为岳飞平反,毕竟已经不在其位。

正如宋孝宗对岳飞儿子岳霖所说那样:“卿家冤枉,朕悉知之,天下共知其冤。”

三、绍兴和议破产,上下主战派占优

随着完颜亮撕毁《绍兴和议》之约,赵构也好还是主和派也好,都看到金人的说话不算话的嘴脸,赵构也深知城下之盟的和议是靠不住的,而宋孝宗继位,任用主战派老将张浚等人,可以看出宋朝对待金国态度的转变,甚至想要恢复河山的大计,而史浩建议为岳飞平反,这样有利于全国上下的士气,对抗金人。

岳飞平反标志着一个信号,就是武装反击金国,虽然“隆兴北伐”失利,但借岳飞平反,向天下宣示决心,向金国人昭示强硬的态度,在这一点上,高宗与孝宗的想法应该是不谋而合的。

总结:岳飞平反其实并不是真正的“平反”,按照当时太学生程宏图、宋苞上书提出:第一、宋高宗下罪己诏;第二、“首正秦桧之罪;第三、复岳飞之爵邑,而录用其子孙,以谢 三军之士,以激忠义之气。只有真正的做到这三点,才是真正为岳飞平反,而这三点宋孝宗一点也没有做到。

再说岳飞的谥号,宋孝宗给的是“武穆”,这仅仅算是一个中谥,比起后来宋理宗给的“忠武”差的太多,毕竟“忠武”是文武大臣眼中的最高荣誉,就这一点而言,宋孝宗都没有推翻太上皇赵构,所以宋孝宗也完全是利用为岳飞平反达到政治目的,赵构自然不会反对。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