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一生最爱画鬼图,每一幅都是传世之作,专家:像西方解剖图
他一生最爱画鬼图,每一幅都是传世之作,专家:像西方解剖图
清代有一位大画家罗聘,号罗两峰,据传眼睛是蓝色的,可以看见“鬼”。他在年轻的时候拜当时的大书画家、扬州八怪之首的金农为老师,而金农是个脑洞比较大的人,时不时画些“鬼”出来,也许正是受这天生蓝眼睛和老师画鬼的影响,罗聘也喜欢画这些传说中的虚无东西,并且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简直可谓登峰造极。
我们看罗聘的鬼雄图,这些玩意儿都在干嘛,很卖力的样子,好像是在练武功。每一个“鬼”的姿态都不一样,其实看上去跟画的人物图没什么两样,只不过就是衣服穿得少一点,毛发乱一点,动作癫狂一点。
罗聘一生画了不少的“鬼”。其中以鬼趣图尤为出名。我们看他笔下的“鬼”,我个人理解倒不像是蒲松龄笔下的那些“脏东西”,而是以此反映出人类现实社会的世态炎凉。比如这幅画,我觉得它俩大概是不知道自己已经死了,站在云端相互端详,一脸的懵态。
而罗聘的有一位好朋友,叫张问陶,他当时可能是非常了解罗聘画《鬼趣图》的动机和目的,所以后来他针对《鬼趣图》专门写了解读,说这幅画是——黑气笼罩二鬼,隐约可见头面,肩膀以下不辨。
这幅画是说——一个尖头“鬼”,举着手往前走,身上衣服破破烂烂。后面那个又瘦又干,带着清代特有的缨帽跟在后面走,两只手还摸着肚皮。这样子是官吏押解犯人呢,还是主人仆人外出呢?张问陶的解释不清不楚的,具体反映什么不得而知了。
这幅画的解读是——美人穿着红衣裳,依靠在男子的身边,两个人一起在霜雾中往前走。旁边那位,大家千万不要以为是大厨……那是戴着高帽子的白无常,摇着扇子阴笑,伴随着他们一起走。我觉得这幅画,罗聘是想表达有的人“做鬼也风流”?死得很值啊,还有美女相伴。
而这幅画,罗聘就有点脑洞大开了,如果不说他是“鬼”,赏画者肯定以为这就是一位化缘的胖僧。但是,仔细一看,它的身边紧靠着一双腿,看不见脑袋,像是被他夹在胳肢窝下面的,而他手臂上坐着一个小小“鬼”,跟它长得一模一样,还端着一个小钵钵。
而张问陶却说:这是两个“鬼”,一个大些,一个小些,小的那个缩着脑袋依着拐杖,大的那个头大得出奇。这个“鬼”的形状画得十分奇异,它到底是乞丐还是僧,大家怎么看?
这幅画,张问陶解读道:它骨瘦如柴,身体发绿,披头散发,在云雾中疾走如飞。它忙着去干什么,难道是后面有人追赶?据说,这是罗聘通过自己的蓝眼睛(特异功能?)亲眼所见,这只“鬼”是殆水魈非鬼也。也就是说,这个不是所谓的“鬼”,是困在水里的一种什么玩意儿?
这幅画非常有意思,画的是一个脑袋比山丘还大的一个“巨头鬼”正在追赶两个惊慌失措的小“鬼”,一个小“鬼”是绿色头发,手比簸箕还大。另一个脑袋像桃子。这……什么造型,确实稀奇,不同于常人。它们跑得那个样子,鼻子都皱巴了,不觉得可怕,倒是感觉画得非常搞笑。
这幅画面中是几个“鬼”在玩一把破伞?而张问陶解读的是,几个“鬼”遭遇下雨啦,于是撑开破伞,似乎想要在伞下避雨。
它们哪里是“鬼”,这些举动分明都是人类呀。这就充分证明罗聘其实是画的人间疾苦,画的贫苦劳众的日常生活。只是碍于清代各种严苛的制度,所以不敢那么直白罢了,只能靠画“鬼”来发泄了。
可是,话又说回来,罗聘当时生活在富庶之地,应该没有那么多的悲愤忧愁,那么,我只能猜想了——罗两峰同学其实仅仅是精神不正常的人,天天幻想自己看见了脏东西,看见没人相信自己的话,就干脆把脑子里乱七八糟的东西画出来,仅此而已。
这幅画最可爱了,是画的两副骷髅架子站在山水间说着什么,简直就像夫妻平时拉家常的感觉,有木有?而有专家深入研究,觉得罗聘是参考了同时期西方解剖学中的人体结构图,不然咋画得那么精准,那么像模像样,就连盆骨那两块大骨头都画出来了……
我想说的是,真是荒谬,人家“鬼”都不怕,更别说挖开棺材,拖出一幅骷髅照着画……不行吗!
罗聘的钟馗醉酒图,几个小可爱“鬼”侍候着醉醺醺的钟馗,在山间休息。罗聘的山水画也不差哦,渲染和渗透的技法使用得非常巧妙,画面设色和布局典雅秀美。
这是罗聘画的钟馗嫁妹局部图。也是与“鬼”有关的画作,他画这种画已经走火入魔啦!
而最后这幅画,是罗聘笔下的《山鬼图》。传说中的“山鬼”长成这样,还有花豹作伴,我想,前面那位“做鬼也风流”的汉子,如果看见这样美丽的女子,肯定又起了见异思迁的念头了吧?
我是个从小就喜欢看聊斋志异的人,忽见罗聘的《鬼趣图》,惊喜之余也很感叹——如此宝画,传世并不多,可惜人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