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治准绳·幼科》疝

〔曾〕按《内经》大奇论曰∶肾脉大急沉,肝脉大急沉,皆为疝证。心脉搏滑急为心疝。肺脉沉搏为肺疝。盖疝者,寒气结聚之所为,故令脐腹绞痛者是也。又,巢元方曰∶诸疝者,阴气积于内,复为寒气所伤,荣卫不调,二气虚弱,风冷入腹而成。故《脉经》云∶急者,紧也,紧则为寒,为实,为痛,血为寒泣(音涩)则为瘕,气为寒聚则为疝,皆因本脏气虚,外感于寒湿,内伤于生冷,遂使脐腹绞刺激搏而痛,无有定处,仓卒之际不堪忍者,谓之疝也。并宜先用五苓散沸汤调服和解,轻则但以白芍药汤、乌梅散、钓藤膏为治,重者金茱丸、散气丸,未有不愈也。〔仁斋〕 疝者,阴核气结肿大而钓痛也,多因小儿啼怒不止,动阴气,故阴气下系,结聚不散而得之,或胎妇啼泣过伤,令儿生下,小肠气闭,亦变此证,惟是阴气不得流行,加以风冷入焉,白水聚焉,故水气上乘于肺,先喘急而后疝痛,其状有如李者,亦有稀软者,亦有并肾肿大者,亦有大硬者,脐下痛楚,皆不能忍,用药行心气逐肾邪、利其大小二便,更无补法。〔薛〕小儿阴肿疝气者,多属肝肾气虚,及坐卧寒湿之地,或风邪所伤,血气相搏,或啼叫气逆,水道不行,或禀父肝经虚热,或妊娠肝气郁结,或乳母怒动肝火而致者。若儿肝经热,用栀子清肝散。儿啼躁怒,用匀气散。乳母恚怒,用柴胡清肝散。肝火气逆,用加味逍遥散。小腹作痛,小便涩滞,用龙胆泻肝汤。久坐冷地,小便不利,用四苓散加柴胡、山栀、车前子。不时寒热者,加味小柴胡汤。经云∶肝气热则茎痿,宗筋弛纵,肾茎肿胀,或出白液痒痛,或里急筋缩,挺纵不收,或精随便下者,此名筋疝,俱属肝火,不系于肾,宜详治之。

茱萸内消丸 治小儿阴 ,偏大上攻,脐腹 痛,肤囊肿胀,或生疮疡,时出黄水。

川楝子(炒,一两半) 大腹皮 五味子 海藻(洗) 玄胡索(各一两二钱半) 桔梗青皮 山茱萸(去核,各一两) 木香(七钱半) 香(炒) 桂心 川乌头(炮,去皮脐)吴茱萸 桃仁(麸炒,另研) 食茱萸(各五钱)

上为细末,酒糊为丸,如麻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温酒送下。

当归散 治小儿 疝。

牵牛(微炒,取仁) 辣桂(各半两) 当归 大黄(各二钱半) 全蝎(一钱半)桃仁(汤泡,去皮尖,二钱半)

上锉碎。每服三钱,水一钟,入蜜半匙,煎至五分,食前服。以利为度。

川楝丸 治小儿 疝,小腹痛引腰脊,挛曲身不能直。

木香 槟榔 三棱 蓬莪术(炮) 青皮(去白) 陈皮(去白) 川楝肉 芫花(米醋浸,炒。各半两) 辣桂 牵牛(生,取仁。各三钱) 巴豆(不去油,一钱)

上为细末,飞面糊为丸,如麻子大。每服三丸,空心,用生姜汤送下。

五苓散(方见惊搐)

〔曾〕白芍药汤 治冷疝腹痛,及误汗误下,即坏证伤寒是也,并宜先服,次投对证之剂。

白芍药(一两半) 泽泻(去粗皮,七钱半) 甘草(二钱,炙) 薄桂(去粗皮,一钱半)

上件, 咀。每服二钱,水一盏,煎七分,空心,温服。误汗、误下,加人参、南木香各二钱,脐下痛,入生姜及盐同煎,或加钓藤亦好。

乌梅散 治腹疼,及初生婴孩脐下冷痛,疝气等疾。

乌梅(去核) 玄胡索 粉草(半生半炙。各五钱) 乳香 没药 钓藤(各二钱半)

上件, 咀。每服二钱,水一盏,煎七分,空心、温服。

金铃散 治疝气腹痛,投诸药后,愈而复作,宜服。

金铃子肉(六钱) 三棱(炮,锉) 莪术(醋煮,锉) 青皮(去白) 陈皮(去白。各二钱半)赤茯苓(去皮) 香(各半两) 南木香(二钱) 甘草(炙,四钱) 槟榔 枳壳(去瓤,麸炒黄) 钓藤(和钩。各三钱)

上,除槟榔、木香、不过火,余锉焙,仍同槟榔、木香为末。每服半钱至一钱,仍用炒 香煎无灰酒,空心,调服。不饮酒者,煎炒 香汤调下。

钓藤膏(方见夜啼)

金茱丸 治冷疝气痛及肤囊浮肿。

金铃子肉(一两) 家园茱萸(半两)

上研末,酒煮面糊丸,麻仁大。每服三十丸至五十丸,空心,温盐汤下。温酒亦可。儿小者丸粟粒大,丸数、下法、同前。

散气丸 理诸疝气小便利或不通,脐下作痛、不可忍者。

海藻(汤浸洗七次,焙干) 泽泻(去粗皮) 香(炒) 车前子(焙) 萝卜子(瓦上、慢火干焙) 川楝肉(用斑蝥九枚去翅足,同炒、少时,去斑蝥) 大腹皮(净洗,焙干。各一两)

上,锉焙为末,酒煮面糊丸,绿豆大。每服三十丸至五十丸,南木香煎酒,空心下,或防风、牡丹皮、煎酒下,不能饮者,于木香汤、防风、丹皮汤中,各少入酒,并空心投,亦可。再,用盐炒 香煎汤尤妙。

〔汤〕治小肠疝气家传妙方

芫花(醋浸,炒) 木香 槟榔 三棱(各半两) 茯苓 青皮 全蝎 桂枝 附子 砂(各二钱半)

上为末,将 砂浸,澄去土,顿在汤瓶上,候成膏子,和糖醋打面糊为丸,如豆大。每服三十丸,空心、温酒下。未效,再服。

匀气散 主调补通利后及冷疝腹痛,气滞不和。

桔梗(二两,锉,炒) 陈皮(去白,一两) 缩砂仁 香(各半两) 白姜(二钱半,炮)粉草(四钱炙)

上,锉焙为末。每服半钱或一钱,空心,沸汤调服。冷疝腹痛,烧盐汤调下。

木香饮 治小儿小肠气痛。

川楝肉(十个,用巴豆七粒,同炒令黄色,去巴豆不用,入 香半两) 玄胡索(半两) 南木香(二钱) 使君子(五枚,去壳)

上,为极细末。用米饮,食前调服。

栀子清肝散 柴胡清肝散(二方并见发热)

龙胆泻肝汤 治肝经湿热不利,下部生疮,两拗肿痛,或腹中作痛,小便涩滞等证。

龙胆草(酒拌,炒黄) 泽泻 车前子(炒) 木通 生地黄(酒拌) 当归(酒拌) 山栀黄芩(炒) 甘草(各三分)

上,水煎,食前服。

四苓散即五苓去桂

小柴胡汤(方见发热)

(0)

相关推荐

  • 古今圖書集成醫部全录卷二百三【前陰門·方】

    ​古​今圖書集成醫部全录卷二百三 [前陰門·方] 人参酒 [<千金方>,下同] 治交接过度,或病未平复交接,伤气筋绝,舌卷唇青,引卵缩,胻脉疼急,腹中绞痛欲绝,不能饮食. 人参 防风 白茯 ...

  • 背痛门*腰痛门*

    [倪海厦讲解]三种背痛诊治  有的人来说,医生啊!我背痛 .这是头发后脑勺,问"那痛在哪?"说 痛在中间是督脉,就扎后溪.如果 痛在两条经上面是膀胱经,虚证我们扎委中,实证我们扎束 ...

  • [卷第一百五十四 妊娠门]妊娠惊胎

    [卷第一百五十四 妊娠门] 妊娠惊胎 论曰胎处胞内,随母所闻,才觉受气,便宜将慎,若妊娠月满,或欲逼生,形体完具, 精神已成,母忽惊动,遂为惊胎,则转移不常,宜速治之,不尔则精气并居,令子发癫. 治妊 ...

  • 《证治准绳·杂病》疝

    或问疝病,古方有以为小肠气者,有以为膀胱气者.唯子和.丹溪专主肝经而言,其说不同,何以辨之?曰∶小肠气,小肠之病.膀胱气,膀胱之病.疝气,肝经之病.三者自是不一,昔人以小肠.膀胱气为疝者误也.殊不知足 ...

  • 《证治准绳·杂病》

    目翳 在睛外遮暗.<内经>诊目痛,赤脉从上下者,太阳病.从下上者,阳明病.从外走内者,少阳病.按此论表里之翳明矣.用以治病,如鼓应桴也.凡赤脉翳初从上而下者,属太阳.以太阳主表,其病必连眉 ...

  • 《证治准绳·杂病》自叙

    余发始燥,则闻长老道说范文正公未逢时,祷于神以不得为良相,愿为良医.因叹古君子之存心济物,如此其切也.当是时,颛蒙无所知顾,读岐黄家言,辄心开意解,若有夙契者.嘉靖丙寅母病阽危,常润名医,延致殆遍,言 ...

  • 《证治准绳·杂病》卒中暴厥

    经云∶暴病卒死,皆属于火.注云∶火性速疾故也.然初治之药,不寒而温,不降而升,甚者从治也.俗有中风.中气.中食.中寒.中暑.中湿.中恶之别.但见卒然仆倒,昏不知人,或痰涎壅塞.咽喉作声,或口眼 斜,手 ...

  • 《证治准绳·杂病》中风

    中后当如东垣法,分中血脉.中腑.中脏施治. <灵枢经>云∶虚邪偏客于身半,其入深,内居荣卫,荣卫稍衰则真气去,邪气独留,发为偏枯.故其邪气浅者,脉偏痛.又云∶偏枯,身偏不用而痛,言不变,志 ...

  • 《证治准绳·杂病》中寒

    中寒之症,身体强直,口噤不语,或四肢战掉,或洒洒恶寒,或翕翕发热,或卒然眩晕,身无汗者,此寒毒所中也.其异于伤寒何也?曰∶伤寒发热,而中寒不发热也.仲景于伤寒详之,而中寒不成热者,未之及何也?曰∶阳动 ...

  • 《证治准绳·杂病》中暑

    中暑之症,面垢闷倒,昏不知人,冷汗自出,手足微冷,或吐或泻,或喘或满,以来复丹末,同苏合香丸,用汤调灌.或以来复丹研末,汤调灌之.却暑散水调灌下亦得.候其人稍苏,则用香薷饮.香薷汤煎熟去渣,入麝香少许 ...

  • 《证治准绳·杂病》中湿

    风寒暑湿,皆能中人.惟湿气积久,留滞关节,故能中非如风寒暑之有暴中也. 中湿之证,关节重痛,浮肿喘满,腹胀烦闷,昏不知人,其脉必沉而缓,或沉而微细,宜除湿汤.白术酒.有破伤处因澡浴湿气从疮口中入,其人 ...

  • 《证治准绳·杂病》中气

    中气,因七情内伤,气逆为病,痰潮昏塞,牙关紧急.七情皆能为中,因怒而中者尤多.大略与中风相似,风与气亦自难辨.风中身温,气中身冷.风中多痰涎,气中无痰涎.风中脉浮应人迎,气中脉沉应气口.以气药治风则可 ...

  • 《证治准绳·杂病》中食

    中食之证,忽然厥逆昏迷,口不能言,肢不能举,状似中风.皆因饮食过伤醉饱之后,或感风寒,或着气恼,以致填塞胸中,胃气有所不行,阴阳痞隔,升降不通,此内伤之至重者.人多不识,若误作中风.中气,而以祛风行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