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游青岛邂逅荒岛书店
随着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禁足”多日的人们逐渐开始行动了。于是,利用暑假,我和妻子来了一趟说走就走的旅行,目的地是青岛。
到达青岛后的第二天早晨,我们夫妇先来到康有为故居,当时康有为故居刚恢复正常开放没多久。参观完康有为故居,我们沿着福山路、福山支路、鱼山路、大学路、黄县路漫步,感受着青岛这座城市的文化底蕴,从熊希龄、梁实秋、童第周、陆侃如冯沅君夫妇、老舍的故居(上述名人故居大多已变为普通民宅)中体认着王谢堂前燕到寻常百姓家的沧桑变化。
我在多年前曾给自己立下一个“规矩”:每到一座城市,不刻意去找寻当地的书店,购书全凭书缘。这次来青岛,同样没有做“访书攻略”,不过我与青岛或许是有书缘的,在老舍故居一侧邂逅的荒岛书店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初见“荒岛书店”四字,感觉非常熟悉,好像是在翻阅旧报纸时看到过,又好像是在阅读名人传记时见过,努力搜索着大脑记忆库,但一时还是想不起来。后来从书店门口一侧的介绍栏得知,这家荒岛书店确实很有历史:书店诞生于1933年,创办人为孙乐文、张智忠、宁推之等进步青年,创立之初,就确定了以北平、上海等地的新文学书刊为主的销售策略,在传播新文学的同时,荒岛书店也向青岛各界人士传播着进步思想。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受时局影响,荒岛书店不得不停业。不过,就在这短短的四五年间,这家名为“荒岛”的小书店给青岛这座城市带来了最新的文学资讯、文化动态,成为青岛的“文学窗口”“文化港口”。当时在青岛的很多文化名人,如老舍、萧红、萧军、黄宗江等,都与这家书店有着密切的关系。2016年,荒岛书店在原址“复活”。80年的涅槃之路虽然漫长,但终究还是等来了回归。在历史的长河中,消失的著名书肆、笔庄、纸铺,何其多也,就这点而言,荒岛书店是幸运的。
走进荒岛,店内面积不大,不过装潢设计颇为用心:木制的房梁、屋顶,斑驳的灰墙,老式的留声机、桌椅、柜台、皮箱等,都反映了店家试图带读者穿越回上世纪30年代的良苦用心。店内所售图书也是赓续着老荒岛的传统,以文学类图书为主,不过当年荒岛书店的那些常客,如今已进入历史,静静地伫立在新荒岛的书架上,老舍、沈从文、萧红、萧军、闻一多……一层层专柜,是对这些老顾客的最好纪念。除了文学类图书外,店内还有一部分中国近现代史及青岛主题图书。
店内墙壁上的读者留言也吸引了我的目光,来自天南海北的读者,用或直接、或委婉、或文艺、或激情的文字表达了对荒岛书店的热爱,在这些留言不远处的一块“2018年度人文书店”的铭牌更是读者对荒岛之爱的绝佳体现。“年度人文书店”由中国书刊发行业协会组织评选,荒岛书店是2018年度山东省唯一获得该奖项的书店。80年的涅槃,让这家小小的书店积蓄了更为强大的力量。
对于实体书店的最好支持就是购书。经过一番踅摸,我挑了两册书,一册是夏衍的子女沈宁、沈旦华所编《春秋逝去的贤者:夏衍书信》(中华书局2016年1版1印),另一册是舒芜所著《舒芜致胡风书信全编》(东方出版中心2010年1版1印),而内子则挑选了两册用手工纸制成的精美笔记本,书和本共花费140元。
谢谢荒岛书店,又增加了我的一段书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