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正公:内科秘验方7首】
王正公,出生于1912年,江苏昆山人。中医世家出身,幼承家训,14岁从父习医,22岁悬壶问诊。曾任上海市第二人民医院中医科主任、顾问,上海中医学会顾问,行医50余年,擅长中医内儿科,尤其是对外感温病和内科杂病如痰饮、哮喘的治疗,有独特之处。
1.养血润肠煎
〔处方〕生首乌15克(用鲜者更好) 生当归9克 生赤芍9克 火麻仁15克
〔用法〕煎服,毎日一剂,小火水煎分二次服。此方药性和平,服后并不立即起下泻作用,一般服药二、三天后,大便开始从粒状变为条状,须连续服用,待便秘症状基本解除后才能停药。
〔功效〕养血润肠,增液通便
〔主治〕适用于血虚肠燥引起的大便秘结,其特征是患者大多具有血虚阴亏,津枯内热之证。如面色多苍白或潮红,或有眩晕,心悸,口干,烦热不寐,脉多细数或细软,色质多红而少津。或舌质淡而津干,大便三、四天甚至七、八天一行。粪便干硬呈粒状,解时非常困难,甚至要用手指挖出。
〔加减〕产后或手术后,症见面色萎黄或苍白,头晕目眩,乏力等血虚症候较显著者可加入生地黄、白芍、红枣,待大便成条后再加入党参、黄芪益气生血,如见气虚者可加党参、黄精;热病后津液耗伤而见舌红津少、口干唇燥、脉细弦或细数者,可选加石斛、生地、元参、麦冬、花粉、瓜蒌仁等养胃生津之品;如见眩晕、头胀头痛、耳鸣、腰酸、足软、舌红、脉细弦等肝肾阴虚肝阳偏亢者,可选加桑椹子、生地黄、女贞子、料豆衣、滁菊等;如见咳嗽、咽干、低热、面红火升,脉细数,舌红等肺阴虚者加入南北沙参、天麦冬、瓜蒌仁、杏仁等;如见脘腹痞胀、纳呆消化不良者加入陈皮、佛手、鸡内金、麦芽;如见嗳气上逆者加旋覆花、代赭石;如见心悸、不寐等心阴虚者加入柏子仁、淮小麦、枣仁、玉竹等;老年人如兼见阳气衰者加入肉苁蓉12克。
【简介】王正公,出生于1912年,江苏昆山人。中医世家出身,幼承家训,14岁从父习医,22岁悬壶问诊。曾任上海市第二人民医院中医科主任、顾问,上海中医学会顾问,行医50余年,擅长中医内儿科,尤其是对外感温病和内科杂病如痰饮、哮喘的治疗,有独特之处。
【方源】《首批国家级名老中医效验秘方精选》
2.清肝汤
【处方】生地15克自芍9克赤芍9克滁菊9克犀牛角15克 羚羊角5克(或用山羊角15克) 茅根15克 丹皮9克 银花9克 连翘9克
【用法】药物用水浸泡后,先煎水牛角,羚羊角半小时,然后纳入其它药,共煎二次,取汁500毫升,分两次服。
【功效】清热凉血解毒。 、
[主治] 慢性迁延性肝炎。而见胁痛脘胀,面色晦涩者黧黑,唇色深褐,午后低热,甚则瘀斑,症块等症,而以脉象细弦,滑数或沉而有力,舌质偏红,黯紫,苔黄薄腻,津少为其必具之指征。
[加减] 见热毒旺盛者,重用水牛角、丹皮、连翘、银花、菊花,以清热解毒为先,或加用龟板以制其炎上之火。如见肝阴耗伤,血瘀络脉,则重用生地、丹参、鳖甲、桃仁、赤白芍,以滋肝液、清肝热、活血软坚。如肝郁气滞,络脉痹阻而胁痛显著,则加用川楝子、延胡、郁金、香附,甚者用失笑散。如兼见脾困湿阻者,去菊花而加用茯苓、薏仁、泽泻。也可在方中配伍党参、木香、佛手、谷芽、麦芽,健中州,理脾胃。
3.二虫止嗽散
【处方】僵蚕9g 蝉衣3g 荆芥6g 防风6g 甘草3g 桔梗3g 白前9g 百部9g 紫菀9g 陈皮6g。
【主治】外感风寒,肺气失宣之咳嗽。
【加减】风寒偏盛者,加桂枝、苏叶、细辛;风热偏盛者加牛蒡子、前胡、黄芩、石膏;痰湿偏盛者,加半夏、茯苓。
4.新加旋覆代赭汤
【处方】明党参12g,金石斛12g,麦门冬9g,白芍9g,佛手4g,旋覆花6g,代赭石15g,怀小麦30g,竹茹9g,料豆衣9g,火麻仁9g,枇杷叶6g,怀山药12g。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养阴平肝。
【主治】萎缩性胃炎、功能性呕吐
5.加味小青龙汤
【处方】炙麻黄5~9g 桂枝5~9g 细辛3g 干姜3~5g 姜半夏9g 白前9g 白芍9g 陈皮6g 五味子4g 生甘草5g 大枣6枚。
【主治】内有痰饮,外感风寒之咳嗽喘促,背部寒冷者。
【加减】喘急汗出,气促不相续者,加党参10~15g 熟附子6~9g 磁石20g 热甚者加生石膏20g。
6.新加苓桂术甘汤
【处方】茯苓9~15g 桂枝6~9g 苍术9g 甘草5g 姜半夏9g 陈皮6~9g 当归6~9g 白芥子6~9g 干姜3~5g。
【主治】寒饮痰湿内盛之咳喘。
【加减】喘息严重者麻黄6~9g 杏仁9g 苏子9g。
7.加味都气丸
【处方】熟地9~15g 山茱萸肉9g 山药9g 泽泻9g 茯苓10~15g 五味子3 ~5g 巴戟肉9g 仙灵脾9g 菟丝子9g 枸杞子9g 僵蚕9g 丹参9g。
【主治】慢支、哮喘缓解期肺肾气衰,摄纳无权者。
【加减】肾阳虚显著者,加附子、肉桂;便秘者,加当归、甜苁蓉;便溏者加补骨脂;尿频者加桑螵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