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运六气】四肢厥冷疼痛破解张仲景用药思路

【五运六气】四肢厥冷疼痛破解张仲景用药思路

原创 江满春 赤方蕲艾 4月6日

患者:女,45岁,于公历1976(丙辰)年出生,山东省安丘市人。初诊时间:2020年03月23 日。

主诉:四肢厥冷、疼痛。

现病史:怕冷,夏天脚不敢穿凉鞋,不敢吹风扇。前胸及脸部出大汗。胳膊腿疼。入睡难,易醒。经期三天,第二天量稍多,月经色黑。纳入正常。不嗜好吃肉。大便黏,色黑,大便不干,不易解出,3/4天一次。

既往病史:双侧卵巢囊肿摘除20年。

初诊舌像采集:

舌质淡,苔白,根腻。

我们打开这个病案,根据患者的描述第一个怕冷,第二个疼痛,第三个多汗,第四个入睡难。这是四个重点问题。那么遇上这样的问题,在一个中医人的思维马上跳出来:阳虚。

如果以冷痛四肢这个基本病位来确定是叫痛痹。

在现代中医教科书里对痛痹的描述是这样的:肢体关节疼痛,痛势较剧,部位固定,遇寒则痛甚,得热则痛缓,关节屈伸不利,局部皮肤或寒冷感,舌质淡,苔薄白,脉弦紧。

证机:寒邪兼挟风湿,留滞经脉,闭塞气血。

治法:散寒通络,祛风除湿。

代表方剂:乌头汤加减。

古中医认为这个是杂病,所以归类到《金匮要略》里经文是这样的描述:味酸则伤筋,筋伤则缓,名曰泄。咸则伤骨,骨伤则痿,名曰枯。枯泄相搏,名曰断泄。荣气不通,卫不独行,荣卫慎微,三焦无所御,四属断绝,身体羸瘦,独足肿大,黄汗出,胫冷,假令发热,便为历节也。病历节不可屈伸,疼痛,乌头汤主之。

治脚气疼痛,不可屈伸。

中药组成:麻黄、白芍、黄芪、炙甘草、制川乌、蜂蜜。

《伤寒论》里也有段经文:第351条 手足厥逆,脉细欲绝者,当归四逆汤主之。

当归四逆汤的组成,桂枝汤加归通辛。

这里面的手足厥逆与我们现在教科书上整理的厥证是不同的。中医内科教科书上的厥证,是气机逆乱,升降乖戾,气血阴阳不相顺接。临床是指突然昏倒,不省人事或伴有四肢厥冷。

还有患者的多汗与睡眠的问题。

具体是用什么方剂,我们来看看四柱八字的组合和五运六气的分析:

坤造:

年柱   月柱   日柱   时柱   大运   流年

丙     辛     庚     乙     丙     庚

辰     卯     申     酉     戌     子

怕冷的问题,看天干,肌肉,筋骨的问题,看地支,五脏六腑的问题看藏支。

大运丙与月柱辛相绊,因为月令卯不是它们的化神。流年的庚与时柱的乙相绊,还是因为月令化神不给力。怕冷的原因是乙庚相绊,丙辛相绊。

再来看地支的整体合,冲、刑、害。

1,四柱年柱辰,日柱申,与流年子发生三合申子辰,实则是相绊。同样是月令化神不给你力。

2,年柱辰与大运戌发生相冲。

3,月柱卯与流年子相刑。

相绊,地绊,刑,冲这些都是反馈在月柱,年柱位置。所以脚冷腿凉,疼痛。

为何出现多汗呢?

看时柱乙酉,地支酉与流年子是相破的关系。五运六气中金运不及,客气阳明燥金。四肢一派寒相,上焦却出现多汗,上热下寒,寒热错杂。

我们来看看五运六气如何分析:

司天:庚子年己卯月乙丑日

在泉:戊辰

左间气:寅

右间气:卯

司人:己巳

运气分析结果是少阴证,应该使用方剂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减。

那么说明张师发明乌头汤也是少阴证演变而来,这是丑戌天地甲子之间不和谐导致人们不能平衡在天地之间导致疾病缠身的根源。

我们展开丑与戌之间的藏支:

1,丑藏支:己癸辛

2,戌藏支:戊辛丁

从藏支分析是戊癸化火,辛金受伤。大家要记住天干是以金理论。这里的戊与癸相见只能是相绊。张师为何不用附子?清代著名医学家。黄元御说:味辛、苦、温,入足厥阴肝、足少阴肾经。开关节而去湿寒,通经络而逐冷痹,消腿膝肿疼,除心腹痞痛。治寒疝最良,疗脚气绝佳。

麻黄主发散,开玄府,发汗开窍。而患者出现多汗,我个人认为乌头汤中的麻黄就需要换为桂枝比较合适,当然也是参照朱丹溪分析张师用药的思路,丹溪曰:仲景救表用桂枝,非表有虚而用以补也,卫有风寒,故病自汗,以此发其邪,则卫和而表密,汗自止尔。

于是开出处方如下:

桂枝9克、白芍9克、生黄芪30克、防风9克、白术10克、茯苓10克、党参10克、远志12克、酸枣仁15克、制川乌6克(先煎30分钟)、蜂蜜80毫升、炙甘草6克

五剂,水煎服,每日两次,每次150毫升,饭后半小时服用。

那么艾灸我们该如何使用呢?

肝俞,脾俞,肾俞,日月,章门,关元,太冲,光明,曲泉,腕骨,通里,小海。

有中药方案,就一定有穴位方案,重要的是辨证一定要准确无误。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