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延新简 《急就篇》

1974年出土于居延甲渠候官。两行书木牍(简号 EPT5:14)。长18厘米,宽 2.1 厘米。正反面书写,内容是《急就篇》第一章文句。对研究《急就篇》的版本流传、书写形式、文字书体等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现藏甘肃简牍博物馆。

居延新简《急就》

阅“牍”延伸

一、《急就篇》

《急就篇》也称《急就章》,是西汉元帝时期由黄门令史游编写的供儿童识字的课本。《急就篇》也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童蒙教材。从汉至唐约600多年间一直是官方和民间的主要识字书,直到后来被《百家姓》《三字经》《千字文》等新出现的童蒙教材所代替。《急就篇》共32章,每章63字,分七言、四言和三言为句。内容非常丰富,有姓名、锦绣、饮食、衣物、臣民、器物、虫鱼、服饰、音乐、形体、兵器、车马、宫室、植物、动物、疾病、药品、丧葬,职官,等等。儿童通过学习《急就篇》,可以了解当时日常社会生活生产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流传至今最早的《急就章》写本传为三国时人皇象书,明刻“松江本”最为著名,原碑石现藏松江博物馆。

近世以来在西北敦煌、居延汉塞出土了不少书写在木简上的《急就篇》,虽然多属断简残篇,但这是目前我们所见的最早时期的汉代人手书的《急就篇》,同样弥足珍贵。

点击图片查看敦煌汉简《急就》简册

二、“奇觚”奇在哪里?

觚是汉代儿童认字练字的学习用具,相当于今天小学生的习字本。在纸张发明以前,学童使用木觚练习书写。木觚就是有棱的圆形木棍,人们将树枝截断成适合学童单手握持的短木棍,将木棍削成三到六个面。这样学童就可以一手持木觚,一手握笔在木觚上练习书写。各面写满后,再用削刀削去文字,继续书写。一段小小的木觚可供学童反复练习书写,的确便于识字学习,难怪汉代人史游称其为“奇觚”了。

三、什么是削衣?

顾名思义,削衣就是从竹木简牍上削去的薄片。像习字木觚就需要削去写好的文字,以供习字者反复书写。在官府里做事的文书吏们每天都要抄写誊录公文,难免会写错字。当时没有橡皮擦和改正液,大家只能用锋利的书刀削去错字,重新书写。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会在西北边塞的垃圾堆里出土大量的削衣。

削衣

居延出土的削刀

(0)

相关推荐

  • 他是努尔哈赤第十子,曾阻止亲哥向皇太极拔刀,为何最后不得善终

    2020-10-27 11:19 华人号:杂谈天下 清太祖努尔哈赤一生子女众多,在努尔哈赤的众多子女中.有的比较出名,比如后来改后金为清朝的皇太极,再比如著名的摄政王多尔衮.还有代善.莽古尔泰.褚英等 ...

  • 没有刀的武士

    没有刀的武士 青柚作家:叶玉新(青柚00020) 青柚之声:秋风咏叹调(青柚00050) 树叶黄了,落在秋风里 树枝枯萎了,掉在冬天的门口 写字的人没有钱买酒 在寒冷的夜晚燃烧纸笔来取暖 清晨的第一场 ...

  • 《文心雕龙》卷39练字诗解1书必同文字总异音秦汉重文取舍适时

    <文心雕龙>卷39练字诗解1书必同文字总异音秦汉重文取舍适时 题文诗: 夫文象列,而结绳移,鸟迹明而,书契字作, 言语体貌,文章宅宇.苍颉造之,鬼哭粟飞; 黄帝用之,官治民察.先王声教,书 ...

  • 曾经,在中国,学好书法就可以当大官

    一.秦始皇 我们现在常常说"焚书坑儒"是秦始皇的绝大罪业,但实际上,如果不是秦始皇,中国文字可能还要经历更长的混乱期,至少,"焚书坑儒"应当一分为二分开来看待. ...

  • 毛一鹭后传:江苏钱维城上书削去毛一鹭传记

    乾隆年间钱维城上书削去志书毛一鹭传记 钱维城,江苏武进县人,清朝乾隆年间出任浙江学政,离任前写信给浙江巡抚熊学鹏,称其在审阅浙江府县志书时发现有"是非有与正史及先贤文集所传大相背谬.殊骇听闻 ...

  • 居延新简·《苍颉》篇

    1974年出土于居延甲渠候官.竹简1枚(简号EPT50:1),正反面书写.简长23厘米,宽1.1厘米,厚0.3厘米.该简是目前河西汉简中所见最为完整的<苍颉>篇首章部分文句.简末二字&qu ...

  • 居延新简•建武三年居延都尉吏奉例

    1974年8月出土于甲渠候官遗址第22号房址内.简册由10枚简组成,每简长22.8厘米,前两简宽2.5厘米.其余8简宽1.4厘米.全文200字(编号为EPF22:70-79).内容为东汉建武三年(25 ...

  • 居延新简·塞上烽火品约

    1974年8月出土于甲渠候官遗址第16号房址内.共17枚(简号为EPF16:1-17).松木,每简长39厘米.宽1.5厘米.厚0.2厘米.每简文字前有一墨点,作为每条品约的起始处.每简容字多者50字, ...

  • 居延新简·建武四年甲渠言部吏毋犯四时禁者书

    1974年出土于甲渠候官遗址第22号房址内.木牍2枚(编号EPF22:49.50).牍长22.8厘米,宽1.6厘米.第1枚为标题,第2枚是正文,转述府书内容,背面署有"掾谭".该简 ...

  • 居延新简·捕斩匈奴虏、反羌购赏科別

    1974年8月出土于甲渠候官遗址第22号房址内.简册共14枚(原始编号EPF22:222-235),多残断,完整者长23厘米,宽1厘米.能释读者248字.中间有缺简,内容略残,但整个文书内容是清楚的. ...

  • 居延新简·建武六年尚林等被劾状

    1974年出土于居延甲渠候官遗址第68号探方中.木简11枚,原编号分别是:EPT68:111.109-110.113.108.112.114-105-107.116.顺序是出土后复原的.内容是候长擅自 ...

  • 居延新简·居延令移甲渠吏迁补牒

    1974年出土于甲渠候官遗址第22号房址.简册一共5枚(编号EPF22:56-60),这是一份东汉建武五年八月甲辰(公元29年8月31日)由居延县令签发的一份官吏任免草拟文件.简牍均长22.7厘米,其 ...

  • 居延新简·建武七年窦昭公到高平还道不通军情书

    1974年出土于居延甲渠候官.木牍一枚(原始编号:74EPF22:325),正背面两行书写,长22.7厘米,宽1.7厘米.此简是汉代官府办公所用的标准"两行"木牍.简文记载了几件不 ...

  • 居延新简•甲渠候官祠社祷祝文

    1974年出土于居延甲渠候官.木简6枚(编号EPF22:830-832.544.835+836.866),均有残断.文意不连贯,当还有缺简.这六枚汉简均出土于甲渠候官编号第二十二号房址内(EPF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