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林》是《诗》的第144首。这是一首讽刺君臣淫乱的诗。此诗揭露的是陈国第19代国君陈灵公的荒淫无道的生活。陈灵公君臣共同与夏姬淫乱的丑恶行径,让后人窥见了近三千年前诸侯国上层统治者的政治腐败。作品虽然委婉含蓄,但在历史上确有其事。
因为《株林》主题是“男女”之事,所以,在理解本诗上,宋代理学家朱熹难得地与《毛诗序》保持了观点一致。《毛诗序》说:“《株林》,刺灵公也。淫乎夏姬,驱驰而往,朝夕不休息焉。”意思是,陈灵公为“夏姬”而奔波。朱熹的《诗集传》说:“《春秋传》:夏姬,郑穆公之女也。嫁于陈大夫夏御叔。灵公与其大夫孔宁、仪行父通焉。泄冶谏不听而杀之。后卒为其子徵舒所弑,而徵舒复为楚庄王所诛。” 与《毛诗序》的解释一样,只不过更详细了一点。
《株林》所言,确有其事。朱熹的《诗序辨说》就直言:“《陈风》独此篇为有据。”诗中提到的“夏南”,乃春秋时期陈国大夫夏御叔之子夏徵舒,字子南。“夏南”的母亲,即夏姬,郑穆公之女,是名闻遐迩的美妇。夏姬嫁到陈国后,引得陈灵公及其大臣孔宁、仪行父的馋涎,最终因好色而身败名裂。《左传·宣公九年》记载:陈灵公、孔宁、仪行父君臣三人,都与夏姬私通,甚至穿着她送的“衵(rì)服”(妇人的内衣),在朝廷上互相戏谑。第二年又去株邑饮酒作乐,陈灵公还当着夏姬之子(夏徵舒)嘲弄仪行父:“他长得真像你!”仪行父当即也反唇相讥:“还是更像君王您啊!”士可杀不可辱。此话惹得夏徵舒恼羞成怒,终于设伏于厩(马棚),将陈灵公射杀,酿成了一场臭名远扬的内乱。
注释:1、株:陈国邑名,在今河南柘城县。林:郊野。一说株林是陈大夫夏徵舒的食邑。2、胡为:为什么。3、从:跟,与,此指找人。一说训为因。夏南:即夏姬之子夏徵舒,字子南。4、匪:非,不是。适:到,往。5、乘(shèng)马:四匹马。古以一车四马为一乘。6、说(shuì):通“税”,停车解马。株野:株邑之郊野。7、乘(chéng)我乘(shèng)驹:驹,马高五尺以上、六尺以下称“驹”,大夫所乘;马高六尺以上称“马”,诸侯国君所乘。8朝食:吃早饭。古人常用“食”作为男女之间性行为的隐语。
《株林》全诗很短,只有二章,每章四句。全诗运用委婉含蓄、冷峻幽默的独特方式,讽刺笔墨极为犀利。此诗中找“夏姬”,要说成是“从夏南”,以掩人耳目;“乘马”者指陈灵公,“乘驹”者指陈灵公之臣孔宁、仪行父,似有君臣之礼,实则同时渲淫于同一个女人,艺术手段不是一般的高,把“色字头上一把刀”的劝世功能发挥得淋漓尽致。《株林》这首短诗,本来就没多少字,但“从夏南”却连续出现两次,这就是诗的“神化之笔”。陈灵公君臣三人找的是“夏姬”,却非要说“从夏南”,找她儿子夏南,这就是欲盖弥张的心理特点。读这首诗,让人不由得想起陕北民歌《大红果子剥皮皮》的歌词:“大红果子剥皮皮,人家都说我和你,本来咱俩个没关系,咳依儿哟,好人担了赖名哎誉。”夏南,就是那个好人,担上了赖名声。不过,这首诗也给君王之荒淫找了个隐讳的名词,后世有一本书叫《株林野史》,“株林”二字即缘于此。
........................................................
........................................................
自然于道,自觉于法,自在于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