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要把他(她)踢出朋友圈吗?

“哎,加个微信吧!”这是初次见面的朋友说的最多的一句话。然而,你会发现昔日私密的朋友圈不知何时起已经变成一个开放的公共广场。要不要把那些与你没有多少交情或交集“朋友”踢出朋友圈?微信朋友圈已成为当今中国人最重要的社交工具,如何管理好你的朋友圈?使之更好的为你的生活、工作和学习服务。成为许多人面临一个不大不小的问题,在此我有几点体会可与大家分享:

一、朋友要有选择

微信与微博最大的不同就是微博是基于陌生人的弱关系,微信是基于熟人的强关系。但是随着朋友圈不断扩容,情况出现了变化。在各位社交场合,“咱们加一下微信好吗?”许多人往往不好拒绝,这样一来私密的朋友圈很快就变成“公共广场”,于是许多人对此也就兴趣索然。因此,加微信号的朋友一定选择。即使你当面不好拒绝,之后也要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取舍。有篇文章《请放弃你的无效社交!》里有一句话说得好:人脉的基础是你的“被利用价值”:你的利用价值越大,他就越会帮你。与其把时间花在多认识人上面,不如花时间提高自己的个人价值。

朋友是要有相同层次和对等社交的人,比如我是研究传播和传媒的,那么学界和业界的精英我尽管加入。之前我订阅不少这一研究领域的公号,每天阅读花不少时间,但现在看得不多,因为重要的文章我的朋友都会转。我对当今中国这一领域的最新动态不仅是一目了然,而且是及时了解。所以说,你的朋友圈决定你的高度。一个高品质的朋友圈会让我获益良多,反之会占用你的时间浪费你的精力。因此,要维护、优化你的朋友圈,加入一些高素质的朋友,删掉一些缺少社交价值的朋友,让朋友圈始终保持信息的效度、社交的热度。

二、互动产生意义

社交网络不是单向传播的,在互动中的观点碰撞、碰撞中产生的思想火花,虽然是三言两语,但也弥足珍贵。有时候遇到一些困惑和问题,也可以得到朋友的解惑和回应。最好要有一些挚友或损友,时而互黑一下,既可以提个醒,也可以逗个乐。我是不定期清理一些潜水者,他们对朋友圈是没有贡献的。当然不能保证每位朋友都能对等互动,但至少要有一部分这样的高素质朋友。有趣的话题是最能引发朋友圈里互动的,甚至偶尔卖萌自黑也会引起各种点赞和评论。

我曾在朋友圈做了一个网络评论的实验,“双十一”已过,但校园里还有大量的快递,令我想起郎感平教授的一篇文章《“淘宝”将把中国经济引向深渊!》,即在朋友圈里抛出下面话题:余波未了。郎咸平说“淘宝”将把中国经济引向深渊!元芳,你怎么看?没想到在圈里引发热议,于是我把各种观点整理成文在暨大新媒体公众号中发表《众评:淘宝给我们带来什么?》,还搞了一个投票,当然我会隐匿朋友的实名。朋友圈其实还可以做更多的讨论,虽然三言两语,但也有思想碰撞的火花。

三、分享增进友情

朋友圈也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把最值得分享的东西拿出来与朋友分享,同时也给朋友分享的好东西点个赞,让圈里保持友情和充满情趣。对于某些把朋友圈变成单位公告栏和工作群的朋友我会把她拉黑(选择不看她的朋友圈)。对于某些经常卖萌频繁贴广告的人,我先是警告,屡教不改的果断拉黑。最无趣的恐怕是官员了,由于身份所限,他们往往不敢随便发言。加上工作任务所迫,他们往往把朋友圈变成公告栏,有位院长朋友甚至把他们学院的工作报告也发到朋友圈,有位媒体领导干脆把朋友圈变成他的新闻频道,于是我就“威胁”他(她),如果继续这样干我就拉黑!刘海龙教授说的好:“可以严谨,但永远不要无趣。”领导是要管好自己的嘴,你可以莫谈国事,但可以聊文化艺术、生活情趣呀。某些领导只是一推销员,不要也罢。

四、多元化层次感

一个好的朋友圈也是一个社会万花筒,可以通过这个虚拟空间窥探社情民意。尽管拥有各方面的朋友,既有本行业本专业的,也有各行各业的;既要有德高望重的权威专家,也要有自己熟悉的研究生本科生。你可以借此了解80后90后的思想文化,尽管你跟他们交流可能不多。不同职业不同地域不同年龄,优化朋友圈结构可以增加你社交的广度。根据三度人脉的原理,朋友圈不仅是你哥们闺密,还有长辈和晚辈,比如我的朋友圈会有个别本科生,他们是多指导的优秀学生,虽然我们交流不多,但我可以从他们身上了解这一代年轻人的文化需求和精神世界。我偶尔也会与他们互动,了解这一个社群。

朋友圈就是一个生态圈,应该物种丰富、多姿多彩,这样才能充满活力,才能有更强的生命力。

五、善用各种功能

为了保持较好的用户体验,就要把朋友圈的各种功能用好。朋友圈的基础功能有:图片动态、小视频、纯文字信息、网页和链接、广告、评论和点赞。高级功能有拉黑、分组、地点和@。不要过度、单一的使用某些功能,尽管把最好的内容作最好的呈现。同时也提醒某些朋友不要过度使用。比如有一段时间,我有好几个女研究生当了妈妈,便不断地晒娃,有的一晒就是十几张图片,刷屏了。于是我会把没有节制的妈妈暂时拉黑。功能要善用巧用,有时候我精心编排的图文会获得很好的点赞,传播效果和分享互动自然也是好的。

当然,这只是我管理朋友圈的一点经验,每个人朋友圈的定位和使用也不尽相同。朋友圈并非万能的社交工具,还可以兼用微信群、微博等。下次我会谈谈如何构建和管理一个好的微信群。

欢迎在线听谭天教授讲新媒体理论与应用。扫码如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