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病劫
什么是温病呢?明清时期温病之说大行其道,以至于清代的吴瑭搞了个《温病条辨》,在他们看来,只要是发热就是温病,譬如说,《温病条辨》:
太阴风温、温热、温疫、冬温,初起恶风寒者,桂枝汤主之;但热不恶寒而渴者,辛凉平剂银翘散主之。温毒、暑温、湿温、温疟,不在此例。
太阴温病,脉浮洪,舌黄,渴甚,大汗,面赤,恶热者,辛凉重剂白虎汤主之。
吴瑭认为,桂枝汤是治太阴风温初起,白虎汤也治太阴温病。吴瑭这样的说法与《伤寒论》迥异。在《伤寒论》中,桂枝汤是治太阳中风,并非温病,白虎汤治三阳合病,也非温病。
《伤寒论》中对温病的认识有三条,具体内容如下:
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
若发汗已,身灼热者,名风温。
风温为病,脉阴阳俱浮,自汗出,身重,多眠睡,鼻息必鼾,语言难出。
首先,桂枝汤是肯定不能治温病的,桂枝汤相应的病症是“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等,这与温病或风温的定义不合。
其次,白虎汤也是不能治温病的,白虎汤证并不渴,也无显著发热,白虎加人参汤证是有渴,且可能发热,但是也可能恶风或微恶寒,这是因为虚者易渴、易发热、易恶风畏寒等。从对白虎汤和白虎加人参汤的论述中,我们可以看到《伤寒论》原作者之缜密医学推理。
所以无论白虎汤,无论白虎加人参汤,所对应的病证皆非温病,至少是非典型之温病。
在《难经》中,提出伤寒有五,《难经》:
伤寒有五,有中风,有伤寒,有湿温,有热病,有温病,其所苦各不同。
《伤寒论》中的伤寒和温病之概念与《难经》中的是同出一辙的,《伤寒例》:
中寒而即病者,名曰伤寒。中寒不即病者,寒毒藏于肌肤,至春变为温病,至夏变为暑病。暑病者,热极重于温也。
显然,温病也是来自于伤寒,只是不即病,而寒毒藏于肌肤,天气转暖才变成温病。而吴瑭在论述温病时,根本没考虑到冬季“寒毒藏于肌肤”这样的病理细节,说白了,吴瑭完全不懂医道,毫无阴阳概念。“风温为病,脉阴阳俱浮”,热病入阴阳者才是温病,而不是什么太阴温病。
有些人如同吴瑭一样,以为头痛脑热之类就是温病,用点银翘片治之,这样的看法是非常幼稚的。不谦真人是见识过温病的,见之而能知之,其实很多医生可能也见识过温病,但他们缺乏理论认识,而不能觉察那就是温病,即便温病放在你面前,你也不认识,却反而会指鹿为马。
事实上很多癌症就是温病,当然有些癌症是西医误诊的。一些癌症的病症表现,尤其是晚期癌症表现,与《伤寒论》中论述的完全一致,病人可能自汗出,身重,灼热等。这样的癌症晚期之所以难治,皆因是温病之故,病人大多病故于夏季前后。
若被下者,小便不利,直视失溲。若被火者,微发黄色,剧则如惊痫,时瘈疭。若火熏之,一逆尚引日,再逆促命期。
你觉得自己很懂中医吗?当你自己面临温病之厄时,你能渡劫解厄吗?你永远不会懂得什么是温病,故而永远不能避此劫难。人生是有因果报应的,有些人在不谦真人面前耍权威,谁能救你呢?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