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备课】北京延庆一中高一年级“亚铁盐与铁盐的单元教学”正式讲活动圆满结束
2020年12月3日下午,高端备课项目组在北京市延庆一中进行了高一年级“亚铁盐与铁盐的单元教学”的正试讲。参加本次活动的指导专家为北京师范大学王磊教授、胡久华教授,延庆教研员宋春艳老师,延庆一中备课组长张越强老师,授课老师是延庆一中的邢鑫老师和沈俊玲老师。本次活动分为三个环节:正式讲授课,学生访谈和专家指导。
环节一 正式讲授课
【第一课时】
第一节课由邢鑫老师授课,该课旨在帮助学生建立基于物质类别、化合价的视角研究物质性质的思路和方法。
【引入】回顾学习过的含铁元素的物质,展示实验室常见的两种铁盐FeSO4和FeCl3的图片
【任务1】探究FeSO4的化学性质
教师让学生经历完整性质实验探究过程:对FeSO4进行性质预测并说明预测依据,选择试剂并预测实验产物、实验现象,最后进行实验验证。经过师生之间多轮次的对话,逐步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并建立价类二维研究物质性质的思路和方法。
【任务2】利用价类二维完整有序地写出含有铁元素物质的化学式
通过任务一的探究学习,使学生再次回答引入环节教师提出的问题,从而检验教学目的是否达到,即学生是否真正形成了从价类二维角度分析铁及其化合物。
【任务3】学生自主预测FeCl3的化学性质并简单设计实验方案
学生自主预测陌生物质的性质,并完成实验设计。该任务是对任务一的简单变式,是为了诊断在没有教师提示下,学生是否能够自主运用价类二维研究物质性质,要求学生既要有认识角度,又要形成完整的认识思路。(由于时间问题,该任务没有展开)
【第二课时】
第二节课由沈俊玲老师授课,该课以印刷线路板腐蚀剂的选择及其回收为主线,旨在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下应用价-类角度实现设计含铁物质间的转化。
【引入】教师展示并讲解手机发展历程的图片,介绍其中功不可没的原件就是集成电路板,创设真实情境引起学生探究兴趣。
【任务一】初选铜片腐蚀剂
教师提供五种试剂让学生选择出可以作为铜片的腐蚀剂,并要求学生逐一分析说明试剂选择或是不选的原因,从而初步诊断出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是否能够从化合价角度分析物质性质及其转化。
【任务二】模拟制作线路板
基于任务一确定的两种试剂:酸化的H2O2、FeCl3,让学生亲自完成实验,对比两种试剂与铜反应的实验现象,要求学生结合实验证据进行综合分析,判断哪种腐蚀剂更优。
【任务三】FeCl3的回收
学生分析废液的组成及目标产物,建立起点反应物到终点产物之间的转化路径,并寻找能完成该转化的试剂,设计实验转化方案,解决真实问题。
环节二 学生访谈
两节课后,进行了学生访谈。探查学生是否掌握了基于物质类别、化合价视角研究物质性质的思路和方法。
访谈发现,学生研究陌生物质性质的能力水平总体分为四个层级。层级1——感性的猜测物质性质,缺乏角度和理性分析;层级2——具有物质类别或者化合价的单一角度;层级3——能够基于价类二维研究物质性质,但不会选取试剂。层级4——具有两个角度,并且能够进一步选取试剂,完成整个过程的探究。但具体每个层级学生又具有不同的水平,比如物质类别角度,KI作为盐具有盐的通性,部分学生只是停留在喊口号水平,仅能说出盐能和部分酸、碱、盐发生反应,找不到能发生反应的具体物质,不会应用复分解反应条件分析判断反应能够发生等。诊断到学生真实的学情,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要针对性的采取教学策略,逐步帮助学生完善价类二维视角研究物质性质及其转化的思路和方法。
环节三 专家指导
两节课后,王磊教授、胡久华教授首先肯定了邢老师和沈老师的精彩教学,同时也提出了改进建议。
对于邢老师教学的建议如下:
1. 学生预测物质性质时,教师应对学生进行多轮次的追问,引导学生独立推断、自主思考,为学生提供说完整话的机会,让学生从性质预测出发,经历完整的探究过程,而不是被动地“启发式教学”,教师说前半句,学生跟后半句。
2. 教师应该更加深入了解学生,通过各种活动和提问去诊断和外显学生的思维过程,使学生学情暴露得更加充分,学情暴露后,教师应高度重视并采取针对性的教学策略。
3. 教师应该及时点评学生的回答,通过给予反馈让学生反思,明确自己所处的能力水平以及应该发展达到的能力水平。
4. 教师应把握核心能力表现性教学目标,舍弃不必要的琐碎知识点,防止干扰学生思路的形成。
对于沈老师教学建议如下:
1. 基于真实问题情境的教学,是借助实际问题为载体,聚焦问题解决背后的需要发展的关键能力。比如,从废液中回收FeCl3,它的核心教学功能价值是发展学生自主运用化合价角度设计物质转化方案。
2. 教师需要对学情预测更加准确,要深入了解学生,诊断并外显学生的思维,明确设置情景的教学价值,而不是倾向于得出正确答案。
本次延庆一中“亚铁盐与铁盐的单元教学”高端备课项目指导活动到此圆满结束,期待两位老师在以后的教学中取得更大的进步!
编辑:吕美霖
审核:胡久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