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顶形和球形教案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圆顶形和球形”(33-35页)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目标:圆顶形、球形等有和拱形相似的特点,可以承受很大的压力。
2.科学探究目标:在小组合作探究的基础上,用已有知识对常见弧形结构承受力的特点作解释,发展观察、联想和逻辑推理能力。
3.科学态度目标:发展乐于动手、善于合作、不怕困难的品质;发展尊重他人、认真倾听、敢于发表意见的品质。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了解生活中的拱形及其特点,感受科学技术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点:知道圆顶形、球形等弧形结构与拱形有紧密联系。
教学难点:能识别生活中的拱形、圆顶形和球形等弧形结构的物体,用已有知识对常见弧形结构承受力的特点作解释。
教学准备:完整的和剖成对半的乒乓球若干个,完整的和剪开的塑料瓶若干个,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1.导入
(1)介绍赵州桥。课件出示赵州桥,赵州桥是我国著名的古桥,虽然经过了几次修葺,但他能屹立1400多年也真能算得上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迹了!
(2) 你知道赵州桥为什么如此坚固吗?
2.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出发,安排了解赵州桥的情境,目的有两个,其一进行思想教育,其二以赵州桥为例,体会拱形在生活中的运用,既能回顾旧知,又能满足学生获得新知识经验的需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以饱满愉快的情绪进入学习)
二、实验探究,认识新知
【活动一】认识圆顶形和球形
1.出示拱形建筑图片让学生找一找建筑中的拱形。
2.出示蒙古包棚顶的图片让学生仔细观察,它们的顶部是什么形状的?
3.板贴半球形与球形,指出圆顶形的概念。
设计意图(让学生感受科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并学会用科学概念表示生活中的物品)
4.你觉得建筑师为什么要把它们建造成圆顶形呢?
5.出示乒乓球,捏一捏,看一看,它的薄厚、软硬怎样?那么这薄薄的,软软的乒乓球壳是不是也能像拱形那样承受很大的压力呢?
6.我们来试试。我们用三个这样的半个乒乓球上放书,看能放多少本?(30本,16斤左右,还能再放)
7.薄薄的半个乒乓球,为什么能承受这么重的书?与什么有关?
设计意图(小学生的思维是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而抽象思维需要有感性材料为基础。选择学生熟悉的素材,尽可能地给学生创造动手的机会,在操作过程中引导学生感受、探索、发现未知,激发探究兴趣。)
【活动二】小组探究,了解圆顶形和球形的结构特点
1提出问题:为什么圆顶形能承受这么大的压力?(学生提出)
2猜想假设:
a力会向四周分散,所以能承受很大的力。
b看上去好像有很多的拱形,因为上节课学习的拱形结构是可以将力分散的。
c圆顶形可以看成是有许多拱形组成,所以能将受到的力向四周分散。
3.制定计划: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探究方案。
4.实验探究:
(1)用一些硬的拱形纸条,搭出圆顶形。
(2)不连接拱足,学生往搭好的圆顶形上放垫片并记录放了几枚垫片。
(3)连接拱足,再将重物放在上面试一试,看看与刚才有什么不一样。
(4)讨论交流,连在一起的圆顶形为何承重大呢?(连在一起的拱足相互牵制,力抵消了)
(5)研究球形。我们用手掌压乒乓球,为什么球形的乒乓球很难压痕?
5.验证猜想,得出结论
圆顶形可以看成是有许多拱形组成,所以能将受到的力向四周分散。球形可以看做是两个圆顶形的组合,球形的任何一个地方受力,力都可以向四周均匀地分散开来,所以球形比任何形状都更加坚固。
设计意图(通过活动一引导学生向更深层次思考,自主提出问题,进而猜想可能形成这种现象的各种因素,提高学生动脑思考能力,激发继续探究的兴趣,使学生能主动参与方案的制定过程和实验操作,再通过数据的记录和整理发现结论)
三、联系生活,深化提高
【活动三】探究塑料瓶的形状设计包含的科学道理
1.观察饮料瓶,看看塑料饮料瓶的上部、中部、和底部的形状,并在记录单中做好记录。
2.学生用手按压塑料瓶比较哪里硬哪里软,并在记录单中做好记录。
3.观察剪开的塑料瓶,观察个部分的厚度,并在记录单中做好记录。
4.根据记录表讨论塑料瓶包含的科学道理。
【活动四】寻找生活中的拱形结构
1.寻找我们自己身体上的拱形结构,并说明作用。
2.寻找生活中的拱形,并说明作用。
设计意图(运用所学知识寻找生活中的科学知识,感受科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观察、探究生活中的科学知识的兴趣)
四、总结评价,激发兴趣
同学们,这节课你们通过细致地观察,大胆的想象,同时还能够积极与同学进行交流,在这样的过程中,发现了圆顶形,球形等圆弧形结构承重能力的秘密。拱形在我们生活中应用很多,希望同学们课下继续寻找存在于我们生活中的其他拱形。
设计意图:(让学生体会课堂中成功的喜悦,获得进取的力量,培养科学精神)
板书设计:
找拱形
圆顶形 曾载压力大,不产生外推力
拱形组合
球形 比任何形状都坚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