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窟游古寺品水席“真不同”

从华山下来就准备踏上回程了,直接回京太远太累,决定在洛阳停留一天,主要想游览龙门石窟和白马寺。

龙门石窟开凿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公元493年)前后,后来,历经东西魏、北齐、隋、唐至宋等朝代连续大规模营造达400余年之久。伊水东西两山的峭壁上,遍布大大小小的洞窟,据称有造像10万余尊,可惜的是,现在人们看到的大多是没头或风化严重的佛像。我曾经去过大同云岗石窟,那里的北魏造像粗犷、威严、雄健,而龙门石窟的造像趋向活泼、清秀、温和,也许是唐代人以胖为美,石窟内的唐代造像看起来脸部浑圆、双肩宽厚,生动而自然,体现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极高的艺术造诣。


   去过龙门石窟的人无不对石窟正中的那尊卢舍那佛印象深刻。这是龙门石窟最大的佛像,身高17.14米,头高4米,耳朵长1.9米,造型丰满,仪表堂皇,衣纹流畅,具有极高的艺术感染力,实在是一件精美绝伦的艺术杰作。据佛经说,卢舍那意为光明遍照。这尊佛像,丰颐秀目,嘴角微翘,呈微笑状,头部稍低,略作俯视态,宛若一位睿智而慈祥的中年妇女,令人敬而不惧。有传说她是根据武则天的形象雕凿的。

白马寺座落在洛阳东郊,被称为“中国第一古刹”。这座1900多年前建造在邙山、洛水之间的寺院,以它那巍峨的殿阁和高峭的宝塔,吸引着一批又一批的游人。白马寺是佛教传入中国后由官方营造的第一座寺院,从白马寺始,我国僧院便泛称为寺,白马寺也因此被认为是我国佛教的发源地。历代高僧甚至外国名僧亦来此览经求法,所以白马寺又被尊为“祖庭”和“释源”。

     


在白马寺中意外地看到了狄仁杰的墓。

寺中的石寿桃,据说用双手摸摸可让人消病增寿,看它那光亮劲,不知给多少人带来过好运.....

这群乌龟的举动令人不解,我们顺着它们看的方向望去,没什么特别的呀。

出游前作准备时从网上得知洛阳的“水席”是当地一大特色,在龙门石窟游玩时一当地人也介绍说,到洛阳一定要吃“水席”而且要去“真不同”。听人劝,吃饱饭。到了“真不同”门口一看,还真热闹,拍照留念的人熙熙攘攘....进去看看就餐环境还不错。一直弄不清“水席”主要吃什么,就问门口女服务员,没想到那姑娘眨着眼睛想半天来了句“就是汤汤水水”,哈哈,一头雾水。四人落座,点了个二百元的套餐外加主食包子,不一会八大盘“汤汤水水”就上齐了,服务员认真地介绍每道菜的名称、寓意,味道还不错。几道菜下肚,我家先生就总结出“水席”的奥秘了:糊辣汤煮食材。

水席中的代表菜——牡丹燕菜。听服务员介绍说菜名还是当年周总理陪外宾吃过后起的名字呢。

该玩的玩了,该吃的吃了,出来半个月了,天也感到热了起来,一路向北踏上了回家的路程。路边麦浪滚滚一片金黄,看来又是一个丰收年。


   这是在京珠高速安阳段看到的,这次出行看到过几起车祸现场,每次都给我们提了个醒,出门在外,安全第一。

历经半月,行程5800公里的快乐自由行结束了。这次出行收获很大,战友相见的喜悦、国门遇老乡的惊奇、日出日落的精彩、五千年灿烂文化带给人们的震撼深深印入脑海,令我回味无穷。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