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方新解』半夏泻心汤探讨

《伤寒论》第149条云:“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柴胡汤证具。而以他药下之,柴胡证仍在者,复与柴胡汤。此虽已下之,不为逆,必蒸蒸而振,却发热汗出而解。若心下满而硬痛者,此为结胸也,大陷胸汤主之;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之,宜半夏泻心汤”,普遍意义上都认为半夏泻心汤所治疗的病证是痰气痞或饮气痞,笔者现谈一下自己的不同认识,盼指正:
  首先,《伤寒论》第7条有云:“病有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发于阳、发于阴的内涵是依据发热与否来判断外邪与正气力量的对比,如果正气充盛,正邪交争剧烈,则发热恶寒,如果正气不足,无力抗邪则无热恶寒,因此《伤寒论》第131条“病发于阳而反下之,热入因作结胸;病发于阴而反下之,因作痞也。所以成结胸者,以下之太早故也。结胸者,项亦强,如柔痉状,下之则和,宜大陷胸丸”中之“病发于阳”与“病发于阴”之阴阳并不是病位的高低,而是说结胸与痞证的形成都是源于误治之后表邪之内陷,大陷胸丸方用大黄、葶苈子、芒硝、杏仁,其所主病证的病机为痰热互结,为表热内陷与有形之痰水相结,因此由“病发于阳而反下之,热入因作结胸;病发于阴而反下之,因作痞也”的前后对比可推测痞证的基本病机应当是无形之表热内陷壅聚中焦,中焦气机不利而有满闷之感。由第135条“伤寒六七日,结胸热实,脉沉而紧,心下痛,按之石硬者,大陷胸汤主之”和第149条“但满而不痛,此为痞”之痛与不痛的对比,亦可参知痞证的基本病机。因此,第149条半夏泻心汤所治疗的痞证与第154条“心下痞,按之濡,其脉关上浮者,大黄黄连泻心汤主之”之痞证是一样的,都是无形热邪壅聚心下而形成的痞证,而不应当是痰气互结之痞或饮气互结之痞,痰或饮仅应当作痞证的兼夹证来对待。
  其次,由第155条“心下痞,而复恶寒汗出者,附子泻心汤主之”、第157条“伤寒汗出,解之后,胃中不和,心下痞硬,干噫食臭,胁下有水气,腹中雷鸣,下利者,生姜泻心汤主之”、第158条“伤寒中风,医反下之,其人下利日数十行,谷不化,腹中雷鸣,心下痞硬而满,干呕,心烦不得安。医见心下痞,谓病不尽,复下之,其痞益甚。此非结热,但以胃中虚,客气上逆,故使硬也。甘草泻心汤主之”可见这几个泻心汤之所以冠以附子、生姜、甘草,便是因为附子、生姜、炙甘草正是用来治疗痞证这个基本病证之外的其他兼夹之证,附子泻心汤是痞证兼表阳虚,生姜泻心汤是痞证兼水气,甘草泻心汤是痞证兼脾胃虚弱,由此可推知仲景设立半夏泻心汤是为了治疗痞证兼痰饮,《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第十七”亦有关于半夏泻心汤的条文“呕而肠鸣,心下痞者,半夏泻心汤主之”,痞证见心下痞,痰饮见呕而肠鸣,亦可说明这个问题。痰气痞与痞证兼痰饮的内涵是不一样的,两者不能混淆。

(0)

相关推荐

  • 经方:甘草泻心汤(心下痞,下利无肠鸣)

    甘草泻心汤 [原文] 甘草四两(炙) 黄芩三两 半夏半升(洗) 大枣十二枚(擘) 黄连一两 干姜三两 右六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作者]张仲景 [出自]< ...

  • 【每天学伤寒】旋覆代赭石汤方

    张仲景&倪海厦 修田哥哥资料库 昨天 一七六:『伤寒』,发汗,若吐,若下,解后心下痞鞭,噫气不除者,『旋复代赭石汤』主之. 一个人伤寒,发汗,若吐,只有心下痞鞭,噫气,没有其他症状,单纯的噫气 ...

  • (三)柴胡桂枝汤——牙痛,鼻炎,咽痛,癫痫病

    19臼齿作痛--张志民医案 患者女性,三十六岁.左侧臼齿作痛四天,并见头晕.眼花,耳鸣,口苦咽干,胸闷鼻塞,肢倦等证,舌尖微红,苔薄白,脉浮弦.昨觉少腹胀痛,形寒微热.经汛较上月提前十天,色浓,间挟血 ...

  • 『古方新解』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痞证

    李某,男,27岁.2011年7月25日来诊.因"双下肢浮肿2月余"入院,既往外院明确诊断"肾病综合征(肾小球微小病变)",已予激素及免疫抑制剂规律治疗等,效果不 ...

  • 『古方新解』半夏泻心汤浅析

    来源:上海中医药大学 作者:杨彦伟 半夏泻心汤源自<伤寒杂病论>,其寒热并用,补泻兼使,配伍十分巧妙.半夏泻心汤在<伤寒论>.<金匮要略>中各出现一次.<伤寒 ...

  • 『古方新解』半夏泻心汤之阴阳升降失调论

    半夏泻心汤是治疗脾胃病常用经方.是辛开苦降.寒温并用.攻补兼施之剂,治疗寒热错杂.虚实互见之证.但"辛开苦降"究竟指什么?什么是寒热错杂?如何更深入地认识其病机? 对此方病机认识以 ...

  • 『古方新解』半夏泻心汤新用

    半夏泻心汤是张仲景在<伤寒论>中为少阳证误治导致虚痞而设的名方.由半夏.黄芩.黄连.干姜.人参.炙甘草.大枣七味药物组成,为辛开苦降.寒温并用.攻补兼施.调和阴阳,促使脾胃运化正常的代表方 ...

  • 『古方新解』何绍奇谈半夏泻心汤及其变方

    半夏泻心汤及其变方 <伤寒论>的五个泻心汤中,生姜泻心汤.半夏泻心汤.甘草泻心汤三方的用药较为近似.半夏泻心汤为三方中心,生姜.甘草二方可视为半夏方的加减方. 半夏泻心汤 原文说" ...

  • 『古方新解』解读半夏泻心汤

    半夏泻心汤是治疗胃病的千古名方,紧紧扣住了慢性胃病的主要环节,临床疗效显著.笔者首先简述一病例如下. 赵某,女,50岁.患慢性浅表性胃炎十余年,间断发作,间断治疗,近日发作频繁,症状加重,遂前来就诊. ...

  • 『古方新解』多角度解读半夏泻心汤

    半夏泻心汤出自<伤寒论>,有半夏.黄连.黄芩.甘草.干姜.人参组成.全方寒热互用以调阴阳,苦辛并举以复升降,补泻兼顾以调虚实,为治疗寒热互结之心下痞经方.现试图从多角度.多效性方面解读该方 ...

  • 『古方新解』四逆散方证探讨及临床运用

    摘要:四逆散见于<伤寒论.辨少阴病脉证并治>篇.本方临床运用十分广泛,然历代医家对此方解释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本人参阅名家论述,结合临床实践, 对此方证作一探讨,就正于广大同道. [原文 ...

  • 『古方新解』对“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的探讨

    摘要:本文作者根据自身的临床实践,认为<伤寒论>中"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的经典条文,并不局限于小柴胡汤证,而且有更广泛临床指导意义,提出"抓主症不必悉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