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慧鹏《听琴经》在京首发
2006年,瑞典学者林西莉所著《古琴》一书于瑞典出版,并获瑞典最高文学奖——奥古斯特文学奖;2009年,该书正式引入中国,获得媒体的广泛关注与赞誉。十年之后,中国一位琴人带着他花了十年零四个月的心血之作走进出版社,只是为了向世界证明,中国人能够写出好的古琴书。
11月29日,来自文化、艺术、古琴、出版界的诸多专家学者齐聚国家图书馆古籍馆,参加朱慧鹏《听琴经》首发研讨会。与会专家学者一致认为,这部著作首次对古琴哲学体系进行了深刻发掘和完整归纳,并首次系统总结了“琴乐养生”理论,是古琴文化发展史上的又一理论突破。
同时出版的《听琴经释义》,由中日友好医院临床医学研究所研究员,硕士研究生导师魏育林作释义,除有《听琴经》原文外,还有精炼的导读、详细的注释、通俗的译文和独到的解读等部分,不仅能引导读者更好地理解原文,还包含丰富深厚的古琴学知识和理论。《听琴经释义》一书也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成果之一。
“八音之中,惟弦为最,而琴为之首。”纵览中国数千载文明史,古琴与中国文人之间,从来有着与其他乐器截然不同的意义与秉持。古琴,早已内化成中华文化的特殊符号,同时,它又以其特殊的表现形式,作为中国传统智慧的载体,以琴声向聆听者传递深沉的哲学思考。
然而遍览古籍,却少有人能够系统地对古琴的哲学内涵进行深刻发掘和探索,仅仅多以个人感言散见于各家笔记之中,或是以琴谱做以记录。有感于此,朱慧鹏多年来潜心中国传统哲学文化,梳理支撑古琴精神内核的思想脉络,溯源琴学思想的根基、发展和外在表征形式,他以传统哲学为纲宗,在古琴哲学、美学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升华,并归纳形成了系统而完整的琴学哲学体系,最终成此《听琴经》一书。
《听琴经》全书篇幅不广,却内涵深刻。全书共三十六章,以琴的“本、宗、法、用”四点核心思想展开论述。《听琴经》提出的琴学思想包括理念、方法、修行、养生、审美等诸多方面,其所构建起的理论体系自中国传统文化沃土中孕育而生,在千年的古琴传承中悄然滋养,为提振民族文化自信,弘扬中华精神做出了积极贡献。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田呢)
来源:光明日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