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横!邵东人30年把地摊生意发展成东盟、中非产业园等科技创新、专利横行、智能制造模式
邵东在以前靠种田谋生的年代,地少人多,吃饭都成问题,自然资源有限逼迫邵东人大部分出去谋生。早在春秋战国时期,邵东人就有顺着资水沿着长江,到全国各地谋生的经历。
到了明清时候,全国许多地方都有邵东人的商铺、邵东会馆,目前邵东的国家文物单位:荫家堂,就是清末邵商的缩影,在外经商发家致富了,回家乡建广厦千万间、光宗耀祖。
邵东人做生意有几个特点:1、爱拼、敢为人先;2、能吃苦;3、从小生意着手。邵东人出外谋生,很少有进厂打工的,而且做生意也是五花八门,有服装、手机、药店、小五金、箱包店等等。重情义,喜欢传帮带,只要是沾亲带故的亲朋好友,都会带去一起发财。
老挝政府大楼街景
邵东人不仅在国内开店做生意,还有不少人去了缅甸、老挝、泰国等东盟一些国家。仅老挝一个国家就有8万多邵东人在那打拼。第一批去老挝做生意的人很苦,那个时候老挝交通非常不便,都是土马路,下面的农村语言又不通,排外思想相当强烈,动不动就对外国人商铺和企业进行打砸抢,生命有时都没有保障,困难重重。
正所谓邵东人霸得蛮,睡得了床板,做的了千万富翁,这一切困难邵东人都挺过去了,如今老挝多个行业都被邵东人控制,例如手机、箱包、摩托车、服装等行业。在老挝,每十部手机就有六部手机,是邵东人店里销售的,每十辆摩托车就有九辆,是在邵东人店里买的。华为手机、力帆摩托车老挝总代理都是邵东人。
在老挝首都万象,繁华的宏格亚星商业街上,70%店铺是邵东人开的。如果到了这里,不会说老挝语没关系,说湖南话就可以了。据老挝方面统计,邵东人为老挝贡献了三分之一的GDP。因此,老挝将驻中国总领事馆设在了湖南长沙。
老挝佛教、交通街景
经过几十年的生意打磨,邵东人熟悉了相关行业的生产门道和销售渠道、摸透了各地的政商环境以及经过创办企业的探索,邵东人逐步完成了由个体户向企业转变,由商人向企业家转变,由普通经营公司向股份制上市公司转变。
有了最初的原始资本积累,不少人在邵东当地兴办企业,湖南的第一家民营企业:邵东铝制品厂就是由邵东人曾小山创办的。邵东的打火机、五金、中药材等行业中小企业到处开花,不但建立起自己的产业,搞活了民营经济,养活了不少打工、上班族,更是增强了当地人的民富。
“全球在售的打火机中,每5支就有1支是我们的产品!”湖南东亿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就是这么豪气。21世纪初,打火机产业在邵东逐渐兴起,但多以家庭式小作坊为主,规模小、产量低。2009年邵东10家打火机出口企业和4家配套企业联合组建了东亿电气公司,短短几年东亿电气从小作坊成长为全球行业龙头,成为全球最大打火机生产企业。邵东2021政府工作报告明确表示:支持东亿电气公司上市。
邵东智能制造技术研究院
邵东的每一次转型,其实也是一个财富积累的过程,告别粗、弱、小,走进精、壮、大模式。组建了以邵东智能制造研究院为核心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培育引进新兴产业,转型升级传统产业;利用多年销售及海外工业园创建先进经验,打造湖南邵阳东盟科技产业园;利用多年非洲商贸经验,打造一带一路中非经贸产业园,是邵东商贸和工业结合的最新产物。
邵东智能制造技术研究院作为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国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致力将邵东打造成为湖南高端人才与技术、资金与信息汇聚的“湘中智谷”。成功孵化了6个创新创业团队,对接调研邵东企业30多家,形成技术方案30多项,申请专利50余项,协助企业开展技术研发10余项,对邵东的打火机、五金、箱包等产业转型、升级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同时2020年智能制造研究院获批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也是邵东市第一个博士后工作站。
邵阳东盟科技产业园是2019年7月由泰国湖南商会与邵阳经开区在“推进湘南湘西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对接粤港澳大湾区产业融合发展创建而成。项目总占地472亩,第一期占地249亩。由泰国湖南商会继2014年以来投资建设的邵东市隆源电子信息产业园、隆源中小企创业中心后牵头建设的又一个百亿产业园。以对接东盟桥头堡为平台,发挥境外经贸合作区域优势,持续增强全球市场占有率,打造产城融合新高地。
邵阳东盟科技产业园规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