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化占地球陆地四分之一面积的沙漠是一条通向世界的和平之路!”——在华治沙30年的日本“沙漠之父”

“绿化占地球陆地四分之一面积的沙漠是一条通向世界的和平之路!”——在华治沙30年的日本“沙漠之父”(66)

“绿色使者”铜像

在中国内蒙古库布齐沙漠恩格贝生态示范区内,有一座等身大铜像。铜像身材瘦削,手执铁锹,目光深情地望向远方葱郁的白杨林。铜像中人,是倾尽30年时间精力、一手缔造恩格贝沙海变桑田奇迹的日本“沙漠之父”、农学专家远山正瑛。

远山正瑛与中国沙漠结缘,始于20世纪30年代中期。当时中国西北的赤地千里、黄沙蔽日,给来华留学的远山正瑛留下了强烈印象,使他萌生了治沙宏愿,甚至在内蒙古库布齐买下一块实验地。但日本全面侵华的战火烧毁了他的梦想,目睹中国河山破碎、生灵涂炭,远山正瑛心痛如割。一介书生的他只能怀着深深愧疚和牵挂返回日本,潜心治学。

1972年,中日恢复邦交。已经退休的远山正瑛无法再在家中做片刻停留。他时常被日军刀枪下中国百姓的凄厉哭喊惊醒,时常梦回中国西部令他揪心的茫茫大漠。他迫不及待收拾行囊,奔赴中国甘肃、宁夏等地,开始漫漫在华治沙路。

1991年,84岁的远山正瑛得偿所愿,前往内蒙古库布其沙漠腹地的恩格贝。恩格贝总面积约30万亩,在蒙古语中意为“平安吉祥”,史上也曾是水草丰美的牧场,近代以来却因灾害和战乱等被滚滚黄沙抹平。气候恶劣,寸草难生,被学界称为不可治理的“地球癌症”。远山正瑛定居下来,誓言“今生今世,不治住沙就不离开”!

很多人不解:一个本该颐养天年的耄耋老人,何必到黄河边的沙漠里受苦受累!“我这是救赎,更是报恩!”远山正瑛说,“日本是一个岛国,受惠于大中国甚多,虽然我的同辈人做了许多对不起中国人民的事情,罪孽深重,可中国人民却宽容大度。凡有良心的日本人都应该记住中国人对日本至少有三大恩:一是历史上鉴真东渡日本弘扬佛教;二是中国没有向日本索要战争赔偿;三是中国人民抚养日本遗孤。我来荒漠上治沙,就是对日本侵略中国的一种赎罪,而道歉赔罪不能只用语言,应当用行动去为中国办好事。”

在这里,人们总能看到一副场景:一位头戴遮阳帽、身穿工作服、脚蹬高筒雨靴、背着工具袋的老人,无论酷暑寒冬,都亲力亲为在一线忙碌不息。在流沙上种树异常艰难,首先用木棍砸坑,固定沙柳条,再提水浇灌,一棵树至少需浇6桶、往返12次;为了保持水分,坑洞必须深挖80厘米,少1厘米都不行;坑洞的宽度、树苗间距、土壤松软程度等也都要符合严格的标准。在远山正瑛的毫厘必较、锲而不舍之下,树木成活率从原先不到20%奇迹般地提高到了80%。

远山正瑛在修剪树苗

远山正瑛还在日本发起成立“日本沙漠绿化实践协会”,宣读了“远山梦想”:我相信,绿化占地球陆地四分之一面积的沙漠是一条通向世界的和平之路!为了筹集治沙经费,他变卖多处祖产,在日本各地巡游演讲,在NHK电视台接受采访,号召日本人“每星期少吃一顿饭”给恩格贝捐款、捐草籽,还倡导日本年轻人来中国当志愿者,为中日种下“友谊之树”。

一位随侵华日军到过内蒙古的老人来到恩格贝时说:“我的心都在颤抖。当年我是扛着刀枪来的;现在,我是扛着树苗来的。我栽下的每一棵绿树,都是一份深深的忏悔。”

远山正瑛带领日本志愿者在沙漠植树

寒来暑往,一去13载。在远山正瑛的感召下,累计7300多名日本志愿者,包括他的子女和孙辈,一批批相继来到恩格贝,种下树木300多万棵,染绿黄沙4万亩,直到2004年2月97岁的远山正瑛辞世。

这一年,恩格贝近一半沙漠恢复植被覆盖,白杨亭亭,绿草如茵,不毛之地终成万里沃野良田。当地还建起华北、西北地区最大的养殖基地,种植大量苗圃与经济作物,带动农民增产增收。库布齐被联合国确定为“全球治沙样本”,恩格贝被评定为国家级生态建设示范区,每年吸引着成千上万慕名而来的中外游客。

多年治理后的恩格贝已经绿树成荫

人们按照远山正瑛的遗愿,把他一半的骨灰送到恩格贝,撒在这片他眷恋一生的土地和亲手培育的绿色之上。远山正瑛如同一粒种子、一团火把,他的离去,并没有使恩格贝的治沙终止,每年都有青年志愿者继承他的遗志,从日本各地带着树种和花籽赶来,为恩格贝添上几株新绿,为中国生态治理贡献力量。在中外人士接力奋战下,据统计截至2020年,恩格贝的植被覆盖率已达78%、森林覆盖率已达41%。

穿过遥远时空,远山正瑛老先生似乎也在遥遥回应:“环境问题早已超越国界。解决环境问题必须世界一盘棋,从这个意义上说,日本人来绿化中国沙漠,最终也是在帮助自己。”正义与良知,远见与胸襟,使远山正瑛为中国的生态建设和环境工程做出了卓越贡献,赢得了中国人的敬重。他不仅在恩格贝播下片片绿荫,也播撒了中日两国和解和友谊的种子。

来源:直新闻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