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钟:生命的时间节律
大部分人会按时吃饭、按时睡觉、按时屙屎……领导会强调按时上班,老师会强调按时上课……为什么有这么多的按时呢?
有种鸟叫雀雕鹭,生活在离海边五十公里的地方,它们每天飞到海边的时间,总比前一天推迟五十分钟。这样,每天退潮之后,它们总是海滩上的第一批食客。要知道,潮汐时间每天恰好向后推迟五十分钟。
砂蚤是栖居于海滨的一种生物。每当涨潮高峰时,它们从砂滩里钻出来,在波涛翻滚的大海中游泳觅食,落潮时就钻入砂滩,静候着下次高潮的到来。如果将它们养在海水罐中,并维持在恒定的条件下,人们这时竟也可以发现在涨潮高潮时间,它们在水中游泳,而其余时间则安静地在罐底休息。
豆、豌豆、三叶草的叶子夜间垂下,白天竖起。如果把它们完全置于黑暗之中,它们的叶子依然周期性地垂下和竖起。虽然事实上白天与黑夜的影响已被排除,但是,它们还是继续在受着昼夜交替的影响。
《科技日报》(2007年11月20日)报道,夜晚强光可导致生物钟紊乱,容易引发失眠。昼夜颠倒的生活会使生物钟节奏紊乱,最终会引发失眠等严重症状。人类、细菌、老鼠等各种生物体内都存在生物钟,它负责控制睡眠、清醒等生物机能。
1970年,科学家发现了深夜强烈光线照射会使生物钟暂时停止的奇怪现象,并被称为“特异现象”。
1975年,科学家提出“每个生物钟细胞停止”和“细胞间不协同”两个假说来解释这一现象。30年后,这两个假说仍未得到证实和定论。
日本理化学研究所再生科学综合研究中心与近畿大学、名古屋大学一道,对生物钟细胞人工导入一种叫做melanopsin的光收容蛋白质(黑视蛋白),成功制造出显示对光刺激有应答性的生物钟细胞。在测定每个细胞对光应答的反应时,“特异现象”使各生物钟细胞节奏变得支离破碎,生物钟全体节奏显示出平坦变化,这证明“细胞间不协同”学说成立,也就是每个生物钟细胞节奏不同时,生物钟全体暂时停止工作。
这一研究成果不但解决了30年来的难题,同时对时差及与生物钟有关联的忧郁症和睡眠障碍等疾病的治疗,都具有重要意义。
早在19世纪末,科学家就注意到了生物体具有“生命节律”的现象。上世纪初,德国内科医生威尔赫姆·弗里斯和一位奥地利心理学家赫尔曼·斯瓦波达,他们通过长期的临床观察,揭开了其中的奥秘。原来,在病人的病症、情感以及行为的起伏中,存在着一个以23天为周期的体力盛衰和以28天为周期的情绪波动。大约过了20年,奥地利因斯布鲁大学的阿尔弗雷特·泰尔其尔教授,在研究了数百名高中和大学学生的考试成绩后,发现人的智力是以33天为波动周期的。于是,科学家们将体力、情绪与智力盛衰起伏的周期性节奏,绘制出了三条波浪形的人体生物节律曲线图,被形象地喻为一曲优美的生命重奏。到了20世纪中叶,生物学家又根据生物体存在周期性循环节律活动的事实,创造了“生物钟”一词。
有人认为,生物钟的确切位置在下丘脑前端,视交叉上核内,该核通过视网膜感受外界的光与暗,使之和体内的时钟保持同一节奏。也有人认为,生物钟现象与体内的褪黑素有密切的关系,由于褪黑素是由松果腺所分泌,因此生物钟也应该位于松果体上,但褪黑素的分泌也与光线相关。
后来产生了外界信息所导致的外源说、生物体内在因素决定的内源说和生物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综合说等。
外源说认为,某些复杂的宇宙信息是控制生命节律现象的动因。美国学者弗兰克布朗博士认为,人类对广泛的外界信息,如电场变化、地磁变化、重力场变化、宇宙射线,其他行星运动周期、光的变化、月球引力等极为敏感,这些变化的周期性,引起了人的生命节律的周期性。
内源说认为,生命节律是由人体自身内在的因素决定的。对夜间活动的仓鼠的试验表明,在外界条件变化的情况下,如在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反的条件下,仍然有相似的节律。人在恒温和与外界隔绝的地下,也表现出近似于24小时的节律,因此,人的生命节律是由人自身的因素造成的。显然,短期的实验不足以说明问题,因为人类在长期的自然环境下生活,由于条件反射的关系,形成了较为固定的生命节律,短期的实验环境并不足以改变其已经形成的节律,如果实验周期足够长的话,可能随着环境的改变形成新的生命节律。
综合说是人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理论。这一理论显然有其合理性。
人类的生物钟同时钟并不同步。日本科学家近日发表研究论文说,他们发现人类生物钟的周期是24小时18分。而其它动物和植物的这种生物钟与时钟差距更明显,一些动物的生物钟周期是23小时至26小时,而植物是从22到28小时。
研究者认为这种现象可以用达尔文的进化论来解释。以鸟儿为例,如果它严格按照时钟作息的话,那么当它每天早上醒来觅食时会发现,树上的虫子已经被先飞入林的鸟儿吃得差不多了。
所以严格守时的生物会面临最大的竞争压力,最终趋于灭亡。
但是为什么生物钟与时钟的不同步不会累计起来最终打乱我们的生活规律,让我们醒来得一天比一天晚?研究者说,光线会通过影响体内激素水平和体温等不断重新设定生物钟。
研究者用计算机做了一个模拟生物钟进化的实验。实验证明,那些对竞争最有利的生物钟周期的确是接近24小时,但又不是特别接近。
科学家研究证实,每个人从他诞生之日直至生命终结,体内都存在着多种自然节律,如体力、智力、情绪、血压、经期等,人们将这些自然节律称作生物节律或生命节奏等。人体内存在一种决定人们睡眠和觉醒的生物钟,生物钟根据大脑的指令,调节全身各种器官以24小时为周期发挥作用。
01
最佳作息时间
最佳起床时间:
早晨5-6点钟是人体生物钟的“高潮”,体温升高,此时起床会精神抖擞。
最佳饮水时间
起床后饮水既可补充一夜消耗的水分,又可稀释血液,有洗涤肠胃、防止血栓形成的作用,餐前1小时喝一杯水,有助于消化液的分泌,促进食欲;睡前饮水,可冲淡血液,使循环通畅。
最佳工作时间
上午10时至下午3时工作效率最高。一般而言,上午适于脑力劳动,下午适于体力劳动。
最佳午休时间
人脑的活动能力在下午1时左右为低落,故此时午睡最佳。
最佳锻炼时间
一般下午4时以后,是进行体育锻炼的最佳时间,这时人体耐力上升,肌肉温度高,血液黏滞性最小,关节最灵活。
最佳减肥时间
饭后1小时左右,缓速步行超过20分钟,有利于消耗热量,以利减肥。
最佳刷牙时间
应在饭后3分钟内进行,因此时口腔内细菌分解食物残渣所产生的酸性物质,会腐蚀和溶解人的牙釉质,此时刷牙效果最好。
最佳吃水果时间
饭前1小时吃水果有益无害,饭后2小时吃水果其营养成分最易被吸收。
最佳喝牛奶时间
牛奶中含有一种成分,具有催眠、镇静作用,因此睡前喝一杯牛奶,既可补充营养,又有助于睡眠。
02
最佳工作时间
上午8~11点
是组织、计划、写作和进行一些创造性思维活动的最佳时间。最好把一天中最艰巨的任务放在此时完成。同时,这段时间疼痛最不敏感,此时看牙医最合适。
上午11~12点
是开会的最佳时间,人们此时最为清醒。这段时间易用于解决问题和进行一些复杂的决策。
12时~下午2时
此间一天中快乐的情绪达到了高潮,适宜进行商业社会活动。
下午2~4时
会出现所谓的“下午低沉期”。此时易出现困乏现象,最好午睡片刻,或是打一些必要的电话,做些有趣的阅读,尽量避免乏味的活动。
下午4~6时
人体从“低沉期”解脱出来,思维又开始活跃。可把一天中较重要的工作放在此时做。并且这是进行长期记忆的好时光。
下午5~7时
人体的体温最高,此时做些锻炼有助于你在晚上顺利入睡并提高睡眠质量。
晚上7~10时
可就一些较严肃的家庭话题进行讨论,也是学习的最好时间。
晚上11~12时
人体准备休息,各脏器活动极慢,进入梦乡。
03
最佳美容时间
生理美容学家证实,每个人的皮肤随生理时钟的变化有其须特别遵循的时刻表。专家建议,美容保养若能与皮肤自然作息时刻相配合,就可发挥它最大的功效。
晚上11点至凌晨5点
细胞分裂的速度要比平时快8倍左右,这时肌肤对护肤品的吸收率极强,若使用富含营养物质的滋润晚霜及保湿剂,能使皮肤保养和修复达到最佳效果。
早晨6点至7点
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分泌此时达到高峰期,它抑制蛋白质合成,而且再生作用减慢,细胞的再生活动降到最低点。水分聚集于细胞内,淋巴循环缓慢,一些人会眼皮肿胀。为了应付一天中皮肤所承受的压力,如灰尘、日晒等,所以早晨应当使用防止水分流失、抗紫外线及富含维生素A、C、E的保养品,以抵抗自由基。晨起眼皮浮肿的人,可用能增强眼部循环,分解积于眼部的毒素和收紧眼袋的眼霜。
上午8点至12点
皮肤的承受能力最佳,抵抗力最强,皮肤腺分泌也最为活跃,整形大夫可于此时施行手术,也可做面部、身体脱毛、除斑脱痣及文眉、文眼线等美容项目。
下午1点至3点
血压及激素分泌降低,身体逐渐产生倦怠感,皮肤易出现细小皱纹,15分钟的小憩能使脸部充分放松。这时肌肤对于含高效物质的化妆品吸收能力特别弱,若想使肌肤看来有生气,可额外用些精华素和保湿营养水。
下午4点至8点
随着微循环的增强,血液中氧含量提高,心肺功能增强,胰腺分泌十分旺盛,能充分吸收营养,肌肤对美容化妆品的吸收力增强。人体痛感下降,适合修眉毛及脱毛,职业女性适宜到美容院做保养。
晚上8点至11点
组织胺分泌增加,此时最易出现过敏反应,微血管的抵抗力最弱,血压降低,人体容易水肿、流血及发炎,故不宜做整形手术及美容护理。
在医学界有过一个话题就是2017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三位美国遗传学家,杰弗理·霍尔、迈克尔·罗斯巴希、迈克尔·杨一事,因为他们发现了生物体昼夜节律的分子机制。所谓昼夜节律,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生物钟。我们知道,人体包括许多生命体都拥有一种特殊的内部时钟,这种时钟能够帮助他们预料并且适应每一天的节律。说到这一点,不得不佩服我们的祖先,他们在几千年前的中医理论里就提出了有关时间节律的看法,只是一直无人能在西方科技的理论中找到解释的途径,于是乎就有人把中医说成是伪科学,是玄学。现在好了,在几千年后的今天,终于有人从西方的分子生理学上证实了其存在性。在这里我们要再次感谢获奖者,因为正是他们的获奖,进一步证明了我们中医的神奇。
从他们的获奖介绍上了解到他们所研究的主要是生物体一天24小时的节律性。他们研究发现果蝇的昼夜节律基因并且分离出了这个基因。他们把这个基因编码的蛋白起名为“PER”。他们发现,在晚上PER蛋白会在果蝇体内积累,到了白天又会被分解。所以PER蛋白的浓度会循环震荡,周期为24小时,和昼夜节律相同。这三位新科诺贝尔奖得主的研究阐述了生物钟的理论基础(我们祖先几千年前就已表述过),奠定了生物钟研究的基础。目前,全世界的研究者已经发现了数十个与生物钟有关的基因,进一步解释了生物钟的机理和稳定性。
目前的研究认为,人体中数以千计甚至百万计的生物钟,组成了一个复杂的网络,它们各行其是,相互通话,相互协调,完全改变了人们对生物钟的认识。生物体时间节律的发现,会对以后的西方医学产生以下作用,时间节律性可使人类现代医学开发基因治疗药物,治疗一些精神性疾病,还可以启发人类研究出某些针对性疾病发生规律的治疗性药物,即在某个疾病发生的节律点高峰期应用药物治疗,改变服药时间,也可以改变药物在体内的释放时间,从而达到药物释放时间与疾病发病高峰期的重合点,达到治疗的高效性。
说完了人家的优点,再从我们祖国传统医学上的有关理论节选一部分内容来进一步证明一下时间节律对人体的影响。首先三位科学家研究发现的是一天之中24小时的时间节律性,我们进行中医针灸治疗的子午流注法就是一个很好的人体二十四小时节律性例证。还有一天十二时辰所属脏腑的传变循行,都表明了我们人身各个脏器在一天24小时的规律变化,几千年一来一直指导者中医临床医生进行治病防病工作。中医把一天二十四小时分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两小时,并且对应着相对应的脏腑,一天十二时辰循环传递如环,周流不息。附图如下
每个时辰人体的气血都运行于不同的脉络,无论是治疗疾病还是养身都需要遵照这个规则才能够事半功倍,简单说明如下:
子时(23点至1点),足少阳胆经最旺。胆汁需要新陈代谢,人在子时入眠,胆方能完成代谢。“胆有多清,脑有多清。”凡在子时前入睡者,晨醒后头脑清新、气色红润。反之,日久子时不入睡者面色青白,易生肝炎、胆囊炎、结石一类病症,其中一部分人还会因此“胆怯”。这个时辰养肝血(阴)最好
丑时(1点至3点),足厥阴肝经。“肝藏血。”人的思维和行动要靠肝血的支持,废旧的血液需要淘汰,新鲜血液需要产生,这种代谢通常在肝经最旺的丑时完成。如果丑时不入睡,肝还在输出能量支持人的思维和行动,就无法完成新陈代谢。黄帝内经讲:“卧则血归于肝”。所以丑时未入睡者,面色青灰,情志倦怠而躁,易生肝病。
寅时(3点至5点),手太阴肺经。“肺朝百脉。”肝在丑时把血液推陈出新之后,将新鲜血液提供给肺,通过肺送往全身。所以人在清晨面色红润,精神充沛。寅时,有肺病的人反映尤为强烈,剧咳或哮喘或发烧。
卯时(5点至7点),手阳明大肠经。“肺与大肠相表里。”肺将充足的新鲜血液布满全身,紧接着促进大肠经进入兴奋状态,完成吸收食物中水份与营养、排出渣滓的过程。因此,大便不正常者在此时需要辨证调理。
辰时(7点至9点),足阳明胃经。所以,人在 7点吃早饭最容易消化。如果胃火过盛,嘴唇干,重则唇裂或生疮,可以在7点清胃火。胃寒者7点养胃健脾。
已时(9点至11点),足太阴脾经。“脾主运化,脾统血。”脾是消化、吸收、排泄的总调度,又是人体血液的统领。“脾开窍于口,其华在唇。”脾的功能好,消化吸收好,血的质量好,所以嘴唇是红润的。否则唇白,或唇暗、唇紫。脾虚者 9点健脾;湿盛者9点利湿。
午时(11点至13点),手少阴心经。“心主神明,开窍于舌,其华在面。”心推动血液运行,养神、养气、养筋。人在午时能睡片刻,对于养心大有好处,可使下午乃至晚上精力充沛。心率过缓者 11点补心阳;心率过速者滋心阴
未时(13点至15点),手太阳小肠经。小肠分清浊,把水液归于膀胱,糟粕送人大肠,精华输送进脾。小肠经在未时对人一天的营养进行调整。饭后两肋胀痛者在此时降肝火、疏肝理气;
申时(15点至17点),足太阳膀胱经。膀胱贮藏水液和津液,水液排出体外,津液循环在体内。若膀胱有热可致膀胱咳,即咳而遗尿。申时人体温较热,阴虚的人尤为突出,在这个时间滋肾阴可调此证。
酉时(17点至19点),足少阴肾经。“肾藏生殖之精和五脏六腑之精。肾为先天之根。”经过申时的人体泻火排毒,肾在酉时进入贮藏精华的时辰。肾阳虚者酉时补肾阳最为有效。
戌时(19点至21点),手厥阴心包经。“心包为心之外膜,附有脉络,气血通行之道。邪不能容,容之心伤。”心包是心的保护组织,又是气血通道。心包戌时兴旺可清除心脏周围外邪,使心脏处于完好状态。心发冷者戌时补肾阳;心闷热者戌时滋心阴
亥时(21点至23点),手少阳三焦经。三焦是六腑中最大的腑,有主持诸气、疏通水道的作用。亥时三焦通百脉。人如果在亥时睡眠,百脉可休养生息,对身体十分有益。可惜现代人能做到的很少,亥时百脉皆通,所以可以用任何一种进行调理
中医有关一天二十四小时子午流注以及相对应人体脏腑关系,在临床上对我们中医医生辨病下药有很大帮助。临床上我们在辩证论治以后,可以根据疾病发生的脏腑定位以及其所对应的时辰传递规律,就可以决定我们在何时用药比较合适,从而做到有病治病,无病防病。比如如果一个人的肝胆有病,那我们就在肝胆经主时之前,晚上8-9点钟用药比较好,因为我们口服治疗药物后,经过1-2个时辰的消化吸收,正好在肝胆经所主之时发挥药物的最大治疗效果。中医认为,一般那个脏腑有病,他就会在他所对应的时辰或季节(一年所属的季节,即年节律)发病,此时也就是最好的治疗时机。中医治疗虚寒性呼吸道疾病采用的冬病夏治就是一个很好的治疗疾病方法。
除了上面说的中医一天二十四小时节律问题,我们的祖先另外还提出了年节律观点。中医认为一年可以分为五个属季,分别属于阴阳五行的金木水火土,这五个属性之间有一定的相传规律,其中木属春,夏属火,长夏属土,秋属金,冬属水,他们之间的传递规律为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为一个圆周,首尾相连,一年一个周期,周而复始,生生不息。每个季节又对应着相应的脏腑及其发病的规律。这一点同一天的二十四小时节律基本相一致。中医周易上还有许多时间节律内容,在这就不再多述,今天我们主要讲中医临床上治疗疾病有关的时间节律问题。
下面再说说伤寒论上提到的时间节律性问题,这一点北京中医药大学的郝万山教授讲的很好。他认为伤寒论上讲的“伤寒十三日不解,胸胁满而呕,日哺所发潮热”。所指的十三日约为2个七日节律,外感病的病程一般都有明显的7日节律关系。伤寒论上有关太阳病就是以7日为一个节律点周期的。伤寒论有文字讲述“太阳病,头痛至7日以上自愈者,以行其经尽故也”。意思就是说,得了太阳表证,不治疗,如果体质好的话,经过7日节律点一到,也就会好了。相当现在病毒感冒医生让你喝水不吃药,扛过7天就会好的原因。如果体质不好,或者治疗不彻底就会发生病邪进一步内传阳明经,出现口渴,前额头疼,大便干的症状,如果这个7天周期还不好,就会进一步内传入少阳胆经,出现胆经及三焦经的病变,依次类推如果病还不好,还会向里传入三阴经,即太阴脾经出现泄泻,腹胀中满,少阴肾经的四肢发冷,嗜睡症状,以及厥阴肝经的巅顶头痛,口吐涎沫,心烦泻下臭秽之物等症状。一般病在三阳经时比较容易治疗,如果传入三阴经治疗上就比较棘手,恢复也比较慢。因此临床上我们一定要把握好疾病的7日节律这一规律,发病后及时治疗和预防疾病,最好是在疾病刚入所属归经之时进行治疗,同时依据其下传的方向,提前培养下传之经的脏腑正气,防止疾病下一步内传,阻断其下传的机会,这样就能起到很好的有病治病无病防病的理想效果,做到少花钱,多治病。
依据伤寒论上的六经传变规律,以及一天二十四小时的脏腑流注图,临床我们一般遇到三阳经病变,经常会在前半天阳气上升阶段进行治疗为好,三阴经病变一般在下午接近傍晚时分下药治疗好一点。一些公司正在瞄准外周生物钟来开发药物。以肺举例来说,肺在夜间活性降低,哮喘病在夜间更易发作,生物钟紊乱引发的最致命的症状之一就是夜间哮喘。有研究表明,如果人们在睡觉前服用降压药缬沙坦,比醒来时服用效果提高60%,还能降低糖尿病的发病风险。所以有研究者认为,夜间给药是促进大众健康经济有效的方式。
时间是影响药物效率的一个重要但却被低估的因素,目前有一个新兴的领域叫“时间治疗学”。我们的细胞中存在着一种时钟,调控着药物的新陈代谢,因此一些药物适合在夜间给药,一些适合在白天给药。时间疗法遵循患者的生理节律,从而减弱了治疗的毒性,并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时间疗法已经被用于癌症治疗领域。一旦细胞癌变,癌细胞的生物钟要么昼夜颠倒,要么完全紊乱。科学家们在一项针对老鼠的实验中发现,清晨接受癌症药物治疗的老鼠,没有下午接受治疗的老鼠存活率高。在针对人类的研究中也发现,许多治疗癌症的常用药物随着给药时间的不同以及患者生物钟的不同,药效也不一样。在合适的时间服药,药物对肿瘤的杀伤力会大一些,而对身体的伤害会小一些。
在风湿性关节炎领域,针对时间疗法的研究也在进行。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症状通常在早晨更严重,在这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免疫系统T细胞攻击自身所致。这些细胞都有自己的生物钟,它们的炎症反应随时间变化而变化。一些风湿性关节炎的药物疗法相对来说毒性较大,产生严重的副作用,比如肝损害、掉头发等等。如果能确定最佳给药时间,药物就可以在有需要时才对免疫系统进行抑制,降低副作用。
关于7日节律这一规律,反应在自然界的其他生物体上也有表现。比如鸡蛋3个7天孵出小鸡,兔子4个7天产下小兔,人的孕期为40个7天等等,这都是7天节律的表现。西方对于流行病的防控也体现了7日节律的特点,传染病高发只是的隔离日期为14或21天,也是以7天为一个节律点来定的。西医中白血病的骨髓移植后的新生白细胞也有明显的7日节律,器官移植也一样有日节律规律。这一切的例子都符合我们祖先的中医7日节律规律。
现代医学研究认为,对于人类而言,生物钟紊乱也会引发很多问题,最常见的就是倒时差。得过时差综合征的人们充分理解,若想使生物钟与头脑达成一致该有多痛苦。时差综合征的一个症状是尽管非常疲惫,但晚上还是会失眠,此外还会导致注意力减退、协调能力变差、认知能力降低、情绪波动、胃口变差等问题。研究发现,生物钟失调甚至会导致生殖周期紊乱,以及多种生殖系统相关的疾病,在跨时区飞行的女乘务员中超过30%的人出现月经失调。
现代生活方式很少能与我们的生物钟保持一致。如今社会中,对人体生物钟产生最严重负面影响的工作就是倒班工作。倒班工作意味着,人们吃饭的时候,并不是身体最适宜消化的时间,相反胃在需要食物的时候,却吃不上饭;睡觉的时候,并不是体内生物钟希望的睡觉时间,工作的时候,是身体需要休息的时候;在大脑和眼睛希望处于黑暗的时候,它们却暴露在光线中;身体和大脑持续存在压力,因此不得不依靠诸如咖啡之类的东西来平衡疲惫感。有学说认为,持续的身体压力降低了机体抵御疾病的能力。持续几十年的流行病学研究表明,从事倒班工作的人比从事传统工作的人患病的概率更高,其他负面影响还包括睡眠障碍、抑郁、心脏病、消化系统疾病、糖尿病以及其他代谢类疾病。数据显示,在倒班工人中,乳腺癌的发生率高达36%~60%,夜间过度照明可抑制褪黑素的分泌,这可能是引起肿瘤高发病率的原因。
总之,我们日常生活中在遇到疾病治疗的时候,不管我们是依据西方医学的生物钟理论,还是遵从我们祖先自己的子午流注传经理论,都必须详细了解其内在的传遍规律之后,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治疗效果才会取到事半功倍。
月有阴晴圆缺。我们的身体也一样,它就像一个小小星球,一天之中随12个时辰、一月之中随日月盈亏、一年之中随24节气而潮动。中医谓时间医学,乃我们身体呼应着日月的运转,各器官在依序此消彼长,起承转合。如果我们顺应了身体的生物钟规律,摸准薄弱那一刻,拾遗补缺,身体就能被调校到最佳状态。
一天之中,每个时辰都有一个脏器主持,那就是它最活跃的时段。随时间消逝,它会逐渐减弱到低谷,即薄弱期,如此循环往复。
凌晨1~3时:为肝最强的时间,我们能做的就是睡眠,给肝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肝最弱的时间是13~17时。所以建议把辛苦工作尽量堆在上午。肝怕劳累,虽然一天中任何时候都应该注意休息,但13~17时这段时间更重要。如果必须工作,肝脏在体表开窍于眼睛,至少每隔一小时让眼睛休息5分钟。
有以下症状者,最需要养肝:眩晕、情绪易激动、烦躁不宁、性情抑郁沉闷、睡眠多梦,同时可能会胸肋隐痛、月经不调。
凌晨5~7时:这是肾最强的时间,肾最脆弱的时间是23时~凌晨1时。建议早睡,养养精神,别在男人最虚弱的时候一再刺激它。
有以下症状者,最需要养肾:头晕耳鸣、记忆力减退、性功能衰弱、手足软、腰膝酸软、易感风寒、不孕、早产。
7~9时:这是肺最强的时间,有什么运动最好放在这会儿做,在肺最有力的时候做有氧运动,例如慢跑,能强健肺功能。肺最脆弱的时间是21~23时。肺脏通常在此时示弱,我们晚上咳嗽得更厉害些,建议晚饭后口中含一片梨,到睡前刷牙时吐掉。
9~11时:这是脾最强的时间,脾弱的人可以把午饭时间提前到11时,因为此时脾气最旺,消化食物、吸收营养最得力。脾最脆弱的时间是19~23时,建议晚饭一小时后吃一个水果,甘味可以健脾。
有以下症状者,最需要养脾:腹胀、腹泻、倦怠、遗精、白带多、气短、懒言、韧带和肌肉松弛。
11~13时:这是心最强的时间,有需要耗神思考的工作,可以利用中午,此时心力最强。心最弱的时间是21时~凌晨1时。所以心脏先天较弱的人宜早睡不宜熬夜,建议睡前喝一杯胡萝卜汁或番茄汁,红色食物能养心。
有以下症状者,最需要养心:心悸、胸闷、失眠、健忘、神志不宁、烦躁,甚至心前区剧烈疼痛。
吾认为,人体养生中需顺应自然,此为天人合一之思想,人乃自然万物组成部分,故顺应天地万物变化之规律以养生,便成为养生学之基本法则。顺应自然规律养生,具体包括顺应四时、因地制宜等内容。大自然之变化莫过于阴阳离合引起的春夏秋冬,四时交替,呈有序性、节律性演变,这种变化,人的力量就改造不了,只有顺应这种变化规律而养生,叫做顺应四时。顺应四时养生的主旨,就是根据这种同步变化规律,安排起居劳逸,练形调神,进食进补。
《伤寒论》第9条:“太阳病,欲解时,从巳至未上。”
六经欲解时应该归属于时间医学,譬如《内经》里讲过,病时间时甚者,取之输(“井荥输经合”的“输”)。
讲是这么讲,临床上真正实践后你会发现事实也并不尽然,有的人用了立马见效,有的人用了却无效。
客观来讲,无论是六经欲解时,抑或十二经气血流注,还是子午流注和灵龟八法,这些都是中医传统的理论假说演绎工具。气血是循环往复的,重点是关注气血在不同时辰的流注部位及盛衰规律,而规律是人身上体现出来的,那自然也要回归到最传统朴实的辨证论治上去。
对于子午流注、六经欲解时这些现成理论,我们也不能把它当成绝对真理。根据作息时间、生活环境、起居节律、人物情志、体质问题等,它是会变的,这和上次课讲的“穴位转移”是一个道理。古人一般以推算一日十二时辰中十二脏腑经络气血运行为主,来指导人们生养,指导医工诊治。子午流注理论对针刺经络理论、灸焫经络理论、砭石经络理论、导引按跷经络理论、脏象经络理论、中药归经理论等影响都比较大。六经欲解时也类似于针灸中的子午流注,也是古人用来指导用药服药的一种顺势思维的规律性概括抑或推演。
但是后世的发展误区是逐渐忽视了人体气血运行的生理功能研究,没有科学测定天地环境与人体气血运行的相关关系、回归关系,简单化、格式化子午流注抑或六经欲解时的推算方法,使其由传统的从人到生理病理的逻辑推演过渡到电脑程序推算,那就丢掉了中医辨证施治的精髓,导致后世逐渐开启了一场“舞文弄墨,脱离临床”的天马行空式论文体系的“新”时代,最原始朴素的东西,却被我们一股脑儿搞得不伦不类,扯过来扯过去,也没拿出多少实质性成果来。
姚梅龄先生对于“六经欲解时”的理解值得借鉴。他认为六经欲解时类似于六经的生理旺时。因而在疾病转归上,在生理之气旺的时候,正气一鼓作气战胜了邪气,那疾病就痊愈了。所以说单纯的太阳病如果要好了,在一天当中什么时候最容易好?就是从巳至未上。
但在临床上大多表现出来的是症状加剧,这是因为虽然这一段时间经气较旺,但并不能完全祛除邪气,从而出现了正邪交争、互不相让的情况,所以症状会加剧,也就是说正气也没有完全打胜,邪气也没有完全退尽,那就导致经气旺时正邪相抟的症状更加显著。
所以有伤寒注家说“得旺时而甚”。大家要注意,这时候可千万不要像西医一样,以为症状加重了,见炎消炎,见烧退烧,一股脑儿地往上造抗生素。这一捯饬可不要紧,那种顺势自愈的倾向又被人为地干扰破坏,又把疾病给打回去了。所以张仲景讲六经病得旺时而愈,实际上还有一层理解,便是“得旺时而剧”。对于六经欲解时的临床意义也值得我们反复思考与体会,更需要大量的病例积累与观察,这应该也是中医临床中瞑眩反应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核心本质还是正邪交争导致邪气外托。
《伤寒论》第328条:“厥阴病,欲解时,从丑至卯上。”
“丑至卯上”是哪个时间段呢?
大致上是凌晨1 点至早上的7点,而与它在六经气化上互为表里阴阳的少阳病的欲解时是“寅至辰上”,大体上是凌晨3 点到早上的9 点,二者有明显的时间段交叉重叠,这种重叠也在暗示着它们在治则治法上有共性。
对于厥阴病的预后判断大家还可以看看332 条——期之旦日夜半愈,这里仅仅讲的是病情向愈,实际上从六经旺时的角度来看,甲子夜半少阳起,少阳之时阳始生,患者在这个时间段也会出现“夜半阳气还”所伴随的正邪交争剧烈的现象,患者的病情可能会“加重”,这实际上是好事。倘若“阳气退”而致“有阴无阳”的话,患者连这种调动机体自我排邪的能力都没有,那预后转归也就不甚理想了。
我在临床上应用柴胡剂治疗少阳、厥阴区块的咳嗽是屡试不爽的,这种患者多见于感冒后期(尤其是输液后)表解但伴随部分余邪入里伏于半表里,咳嗽尤以夜半剧烈,甚则痛引胁下或心胸,同时病程持续较长,咳嗽自觉有痰但难以外排,这个时候我的基础方一般都会以小柴胡汤打底,根据患者兼证的不同以及六经体质的特殊性,灵活合用苓桂剂、麻杏石甘汤、四逆汤、真武汤、小陷胸汤、小青龙汤等,效果出奇得好,这是我亲身实践过的。
本头条号有很多内容只对粉丝开放,如有需要,请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