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掌故」轰动沈城的“六・十”学潮

轰动沈城的“六・十”学潮

1925年5月15日,上海日本纱厂资本家枪杀工人顾正红,打伤工人十余人以后,5月30日,上海学生两千多在租界宣传声援工人斗争,英国巡捕竟逮捕一百多人;万余名群众激愤了,在公共租界南京路巡捕房门前集合,要求释放被捕者,横行霸道的英国巡捕又开枪射击,死十几人,伤数十人,还拘捕了数十人。这就是骇人听闻的“五卅惨案”。这个消息传到奉天时,全城百姓同仇敌忾,青年学生更为义愤。党的地下工作者任国桢同志,因势利导,组织学生掀起了一场轰动沈城的“六・十”学潮。

1925年6月5日,沈阳的学生便行动起来了。在奉天基督教青年会(阎宝航任总干事)协助下,奉天医专、满洲医大、文会中学、坤光女中、南满中学、省一师等大中学校,分别派代表齐集在奉天医专,聆听了上海学联代表吴晓天的情况介绍,人人咬牙切齿,当即决定成立《奉天学生联合会》,选出了以奉天医专学生毕天民为团长的学生代表团,议定了去省长公署请愿的要求;同时决定6月10日全市罢课,开展游行示威斗争。奉天省当局闻,吓得六神无主,6月9日,代理省长王永江忙责成教育长祁公亮召集各大中学校长开“紧急会议”令各校“防止学生轻举妄动,致惹事端”。当晚各校便火速传达了王永江的“指令”。但义愤填膺的省城学生们,对此置若惘闻,仍按计划行动。

6月10日凌晨,文会中学的同学们外着蓝布长衫,内穿校服,三三两两地来到军署街:满洲医大、南满中学的学生也相继到达。当省立一师同学们的双列纵队直奔省公署时,文会的学生立即脱去外衫,排成队列,朝省长公署进发;不久,奉天医专、坤光女中都整队前来。一时,两千多人汇集在奉天省长公署前的广场上,同学们手执小旗,频频挥动,“打倒英、日帝国主义!”“抵制日货!”“为死难同胞报仇!”的口号,此起彼伏,声震云霄。奉天省当局,如临大敌,调集百余名士兵在广场的东、西、南三面架起6挺机枪,对准人群;为数更多、身着灰服的士兵,手持马枪、手枪,把学生团团围住。这时,教育厅长祁公亮慌里张地爬到椅子上,历声历色地命令教育厅领导的第一师范学生“立即解散”。“嘘!”同学们以火山爆发似的吼声,把他轰了下去。宪兵司令陈兴亚又钻出来,声称“沪案复杂,有国际背景”,以后果严重等恫吓之词,威胁学生,同样被惊天动地的口号声、叱责声撵走了。迫不得已,奉天省当局允诺学生派代表谈判。

这时,奉天医专代表毕天民、文会代表连珊、坤光代表王文石等5人挺身而出,进入省长公署。代理省长王永江以“病”为由躲起来了,由政务厅长王镜寰接待。同学们提出了成立“五卅”修案后援会、允许向群众宣传案真相、发起募捐救济死难家属、抵制日货等7项要求。王对谈判毫无诚意,大耍推拖俩伎俩。学生代表把实况向在广场上秩序井然地静候的同学们介绍后,人人气愤,席地而坐,决心得不到满意回答,誓不返校。毕夫民等5位代表再度到省长公署,王永江才假惺惺地致歉后接见了代表,经过五个多小时的唇枪舌战,直到下午3时光景,王永江才勉强接受了学生的部分要求,表示立即向北平的张作霖报告,作出全面答复,决不食言。各校同学才整队返校。

张作霖接电后,怒不可遏,既不愿接受学生要求,又于社会舆论不敢对学生动武,便下令各校提前考试,立即放暑假,企图彻底瓦解学生的斗争力量。当天晚上,医大、文会、坤光、省一师等校就被七十多名警察包围了,不许学生出入,威逼参加考试。各校被隔离了,互无联系,不约而同地采取了临时对策:多数学生考试时只交白卷,少数学生连教室也不进去。文会中学学生会长潘连珊悄悄地要徐克书同学设法外出研究对策,徐化装成厨师挑对酱油桶溜出校门,把挑子放在大西门里路南的《兴盛酱园》,立刻坐三轮车到大南门青年会学生部请示后,便从酱园挑了半桶豆油、半桶大酱回校,然后暗暗通知同学们化整为零,把“六・十”精神带回家乡去,扩散到城各地去。

各校的“考试”草草收场,学校也断停伙了,学生们纷纷散去,“六・十”学潮告一段落。

这次学潮,成立了奉天学生联合会,出版了不定期的刊物《奉天学生》;暑假期间,由青年会出面办了暑期大学,阎宝航任校长,任国桢、吴晓天都去讲课,宣扬唯物史观,训练了一批学生、小学教员、店员……,播下了革命火种。这些活动,为沈阳地下党组织的建立,在思想上、组织上准备了十分有利的条件。

你若喜欢,请点个在看

(0)

相关推荐

  • 【奉天记忆:以官署王府命名的老街巷】

    老沈阳城平面呈棋盘式格局,明代将其分割为四块,系十字街状,至清代又划为九块,中央为金碧辉煌的盛京皇宫及十王亭(即今沈阳故宫),环绕周围的为八旗.唠起胡同,人称北京为胡同之最,其实老沈阳的胡同也是不逊其 ...

  • 沈阳“网红”城市书房都藏在哪儿?这里有最全地图

    城市书房,这个名字听起来就那么充满暖意. 从书店到"书房"的演绎,是一个城市文化发展的变迁.近年来,沈阳市以及各个区都相继建立起了城市书房.全市普遍的.均线较高的文化需求,是对城市 ...

  • 商埠记忆 | 「植树代桩」——为沈城留下一片绿荫

    清末时期,奉天筹办商埠,划城西边墙外一万余亩为商埠地,沿界边设立标桩,以示界限. 商埠地界标为石制,长条形.沈阳市档案馆现保存一段界标残碑,正面刻「奉天商埠界」,碑顶部刻编号--「第五十五号」.据考证 ...

  • 【沈阳之最:连奉堂浴池】

    沈阳连奉堂浴池位于沈阳城内正阳街与盛京路交汇处的西南角,它在百年前曾是沈阳市规模最大的一家浴池. 连奉堂浴池,始建于1915年,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由张省三.王明山等人合资创办的.其总号在大连,张 ...

  • 第722期:安立佳副省长就学校申建医学职业本科大学到校专题调研

         为加快落实韩俊省长7月6日到学校调研重要指示精神,推动学校申建医学职业本科大学,7月22日,安立佳副省长在省政府副秘书长苏衡,省教育厅党组书记王忠.一级巡视员战高峰的陪同下到我校进行专题调研 ...

  • 今天,我们开学了!

    我们开学啦 理想照亮未来 踏着清晨第一缕阳光,我们迎来了充满喜悦和希望的新学期,平静了一个多月的校园,突然之间焕发了生机,充满了朝气.孩子们,回来吧!老师们早已准备好--想你所想,做你所想. 走进校园 ...

  • 「沈阳掌故」六十年前的一场抗捐风潮

    六十年前,沈阳发生了一场大规模的反捐抗税斗争. 1928年11月28日,奉天警察厅长白子敬以"增加警饷,扩充警额,维持地方治安"为由,决定省城(奉天,今沈阳)的商户要缴纳" ...

  • 「沈阳掌故」“中和福”茶庄重放光彩

    中和福茶庄坐落在沈阳繁华的中街路北.在门面顶部正中,以饱满的楷书书有朱红色的大"茶"字,整个门脸装修得格外醒目而又古朴. 据<盛京时报>记载:它始建于清光绪八年(188 ...

  • 「沈阳掌故」吉顺大楼缺个“角”

    走到沈阳中街路北百货公司第二商店营业大楼(过去是吉顺丝房大楼),有心人会发现这座大楼的西半部有四个大橱窗,东半部却只有两个,很不对称,俗话说"缺个角".这一角之缺,恰恰反映了旧社会 ...

  • 「沈阳掌故」名扬海外的吉顺丝房

    沈阳第二百货商店旧址,原名吉顺丝房.旧沈阳百货店,皆名丝房,其来源在于最早开业的百货商号,是由经营桄丝作坊发展而来,故取丝房之名.在沈阳的许多大型丝房中,规模最大.驰名最远的首推吉顺丝房. 吉顺丝房是 ...

  • 「沈阳掌故」五金行业的变迁​

    沈阳五金行业的历史比较久,早在1831年(清道光十一年)就有了铁炉业,主要生产刀.剑.农具和人民生活所用的菜刀.斧头.剪子等,以产销合一的方式经营.1880年(清光绪六年)城内已有6户铁炉业和5户摊床 ...

  • 「沈阳掌故」欧阳予倩与沈阳话剧

    欧阳予情(1899-1962)是我国著名的表演艺术家.戏剧家,多年留学日本,参加了"春柳社".回国后,他积极提倡新剧运动,演京剧.话剧,并做过电影导演.新中国成立后,欧阳予倩担任中 ...

  • 「沈阳掌故」刘凯平的光辉一生

    <奉天通志>记载,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老火车头"牌牙粉曾独占沈阳市场,畅销东北各地.这个名牌,是当时一个年轻人刘凯平开创的. 刘凯平 刘凯平,辽宁义县人.1913年来到 ...

  • 「沈阳掌故」杜重远的战斗历程

    杜重远,奉天怀德县人(今属吉林省).早在奉天两级师范附属中学读书时,他就常常不顾学校禁令,积极联络同学进行抗日爱国活动.1915年,袁世凯政府与日本帝国主义签订卖国的"二十一条", ...

  • 「沈阳掌故」抗日到底的黄显声将军

    看过<红岩>的人,都会记得有一位黄将军吧!他经常给狱中出版的<挺进报>提供消息,教"小萝ト头"读书识字.这位令人尊敬的人物原型,就是东北军抗日爱国将领黄显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