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说慈母败儿,《水浒传》告诉我们,慈父败儿败得更彻底/于小燕(原创)

我读《水浒传》之十九人说慈母败儿,《水浒传》告诉我们,慈父败儿败得更彻底于小燕王进见九纹龙史进的时候,史进才十八九岁,换了现在,正是读书的时候。宋朝重文轻武,宋真宗赵恒曾经写过一首劝学诗,传布天下: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出门无车毋须恨,书中有马多如簇。娶妻无媒毋须恨,书中有女颜如玉。男儿欲遂平生志,勤向窗前读六经。你想,只要是知道的人,谁不心动?读了这首诗的人,那个不心情激动难安?更不要说那些做父母的,不说叫孩子考个官做、光耀门庭了,谁不想让孩子读书改变命运,“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呢?史家虽然是农户,但家里富裕,我想史进的母亲一定是想儿子读书。可惜孩子不听,父亲又惯着他。那么退而求其次,家里本身是农户,好好务农,在北宋那个时代,也过的是好日子。儿子还是不听,只爱使枪弄棒,把母亲气死了。是不是这位做母亲的心眼太小呢?不是。我觉得,气死史进母亲的,不光史进一个人,还有史进父亲。孩子不听话,不学好,史进父亲不管。妻子来管,他还拦着,挡着,惯使着。比如说小时候,妻子说:“进儿,来读书。”史进说:“不嘛,我不读。”妻子便要劝,史进父亲说:“孩子还小,叫玩去。走,进儿,跟我上街转走。”再大些,妻子叫史进学,史进不学,转身叫父亲,“爹爹,妈妈又要叫我学。”史进父亲说:“你妈一个妇道人家,头发长见识短,她懂什么?走,爹带你看打拳的去!”孩子大了,总要学一身将来安身立命的本事,最不济,是农民,就要学会庄稼地里的活。妻子叫史进学,史进不愿学,妻子便骂着叫儿子学,史进的父亲说:“哎呀,他不学就算了。你为什么这么烦?”不说不跟妻子同心管教儿子,反而逆着妻子,顺着儿子,给儿子到处请枪棒教头,教习武艺。而且他给儿子寻的那些师父,都可能是混饭吃的,八个师父教下来,史进连王进的一棒都接不住。本身在那个时代,妇女就没有话语权,这个,作为男性的史进,也在一天天的成长中就知道了。但对母亲,古代人是很孝道的。母亲在孩子的心中,一般都地位极高,很有威信。丈夫越尊重妻子,妻子在孩子心中,越是神圣不可侵犯,对母亲越尊重。这样,即使丈夫不管教孩子,妻子行使教育的责任,孩子也会恭恭敬敬地听。就说史进的父亲,假如他在妻子管教孩子的时候,不说给与支持,哪怕就是不参与,也是好的。他不管教,但是不干涉妻子教育孩子,说到底,也是支持。但是像史进父亲这样,为人之父,不说自己教育孩子,妻子教育孩子,他还挡在孩子的前面,拿男人的地位压制着妻子,使妻子在孩子面前,一步步地失去了做母亲的威严。才会导致孩子大了,“母亲说他不得,怄气死了”的局面。要说在一个母亲看来,儿子能够学一身本事,应该是好。虽说军人在宋时社会地位低,但学武从军也是一条出路。我觉得史进母亲反对儿子弄枪使棍,一定有原因。人说,“知子莫若母”,史进为人心狠手辣,眼里容不得一粒沙,只要有人稍微对他不起,他二话不说就杀了。这些,必然从小时就露出端倪,他母亲察觉了,所以就一心想叫儿子从事农业,住在乡村,用乡村淳朴的乡情和清凌凌的风月淡漠儿子胸中的那些暴戾之气,叫他远离那些打打杀杀。假如史进的父亲同意妻子的看法,事情就会向良性发展。或者假如史进的父亲是个严厉的父亲,自小承担了教育孩子的责任,那么史进的妈妈就必然是一个慈母,一家人父严母慈子孝,和睦欢乐,又怎么会被史进气死呢?正如作者在写到林娘子时说的:“丈夫心事有亲朋,谈笑酣歌散郁蒸。只有女人愁闷处,深闺无语病难兴。”史进的母亲眼看孩子要学成一个土匪样,如何不焦心?又眼看丈夫帮着儿子往那没有前程的路上走,自己说又不听,如何不被气死?其实我们看到,史大郎原是个很好的孩子,脾气倔些,但并不坏,如果有严父慈母管他,再有良师益友教他,他一定会成为一个孝顺的儿子,正直的青年,社会的良木。结果史太公由着他发展,最后自己也被气死。你说一个二十岁的壮实青年,死了娘老子,再也无人管束,一天又耍枪弄棒,无所事事,会发生什么?当然是交一些朋友了。人说:交个好朋友,喝一口好水;交不上个好朋友,喝一口凉水。他结交了少华山的强盗,结果弄得,连娘老子给他留下的庄院、财产都烧了,无家可归,最后上了梁山,招安后,征方腊时中箭而死。正应了一句老话:“惯子如杀子”啊!如果喜欢,就关注我吧文/于小燕,甘肃酒泉人,喜欢书香,忙时种地,闲时写作,在《中国社区报》、《中国审计报》、《检察日报》、《燕赵晚报》、《小小说选刊》等报刊杂志发表小小说、散文、诗歌三十多万字。个人微信号:jqyxy6,个人公众号:酒泉于小燕的农家生活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