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笔行书字与字之间如何布势?一一谋篇第一课,气韵必畅通
在品鉴古代名帖时,人们常借用“字组”的概念来赏析。所谓“字组”,指相邻诸字因映带关系形成的集合体。在字组内部,字字之间虽有大小、粗细、疏密等许多变化,但气韵的流畅性是一以贯之的。由此思考,在今天横式的硬笔行草书中,字与字之间该如何布势才能保持气韵的流畅?
邻里之间如何做到和睦相处?万全之策恐怕是互相不打交道,各过各的日子。没有利益上的纠纷,邻里之间一般会相安无事。但是,不打交道的邻居恐怕很少,相互打扰在所难免。怎么办?互谦互让是必要的。“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见了面,你问候一句,他回敬一声,大家都觉得心里暖暖的,毕竟,远亲不如近邻。甚至,关系好的邻居会展开合作,实现双赢。
字与字之间的关系何尝不是邻里关系?下面,以双音节词为例,简要说明之。
各自安好,气韵畅通。首先是各自安好。日常书写,不必设计太多的讲究,首先应让单字精彩呈现。每个字以主笔、疏密、重心、正斜等要素考量之,用笔到位,结构恰当。其次是气韵畅通。保持各字中心一线,上下分量均衡。以外宫线为笔画伸展最远点,防止参差不齐。更不要把胳膊腿延伸到邻居的宫格(穿插式书法作品另当别论)。前后字同质笔画倾角一致,遥相呼应。力求前后字风格统一。
例词“人生”,两个字均以正立形,各自安好。“人”之末笔与“生”之首笔为一组相对的弯笔,二者左右呼应,平中泛趣。两个字正如普通邻居,和谐相处。
人生
例词“行书”,融入草法,体态活泼;曲直结合,动感强烈;前大后小,形成对比。两个字风格一致,气韵贯通。
行书
远同一致,近同变化。所谓“远同一致”,即远处的同质笔画应遥相呼应。通常情况,保持多字中的同质笔画方向一致,有助于形成章法上的和谐感。所谓近同变化,即相邻的同质笔画要有所变化,避免雷同。雷同破坏美感,不利于气韵流畅。
除了笔画,相邻字的结体也尽量避免雷同。可在大小、宽窄、正斜、疏密等方面灵活处理,以求气韵畅通。
例词“引申”,两个字的主笔竖保持“远同一致”,有利于维护整体的和谐感,但左垂露右悬针,写法有别,避免雷同。其他例词中,“生”之三横,“表”之三横都属于“近同变化”,即相邻同质笔画应有变化。
引申
笔断意连,连而顺畅。上下字中的首尾笔画既可以笔断意连,也可以牵丝相连。二者都是追求气韵畅通的重要途径。需要注意,前字末笔和后字首笔距离较近同时方向吻合时可实施实连,其他情形就不要强迫连接了。
例词“代表”,“代”末点与“表”首横笔虽断,意却连,使两字俨然一体,气韵畅通。恰如邻里之间你招手,我应答,和睦相处。
代表
例词“有时”,以牵丝实连之,较之虚连,两个字的结构关系更密切。加上“有”动“时”静,“有”斜“时”正,打破了雷同,有效实现了气韵上的高度畅通。正如邻里携手互助,实现双赢。
有时
体态语言,倾而顾盼。好比邻里之间,字与字之间也需要“心有灵犀一点通”的默契配合。即便没有明显的笔画呼应关系,体态上的倾斜,俯仰、聚合等隐性语言也是巧妙的呼应关系,而且是高级的呼应关系。在字流中,绝大多数字之间的呼应关系是隐性的体态呼应,从而实现气韵的流畅。
例词“中心”,“中”的主笔竖向右倾斜,属于体态上的隐性呼应。此时无声胜有声,一切尽在不言中。加上两个字一大一小,一长一扁,雷同感全无,结构美陡增。
中心
实际书写时,我们通常综合运用多种办法来处理字与字之间的关系,以达到气韵畅通的目的。例如“佳文”两字,首先要“各自安好”,保质保量完成每个字;其次要“避免雷同”,“佳”右旁四横写法有别;第三是“笔断意连”,“佳”末笔上倾呼应“文”;最后是“体态顾盼”,两字体态配合默契。
佳文
综上所述,处理字与字之间的关系法则是:以多种呼应关系为手段,实现气韵畅通的最终目标。由此引申,无论两字关系还是多字关系,追求气韵畅通都是最基本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