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鸣耳聋用哪两个穴位?乳房肿物用哪个穴位?

导言:今天学习听宫和足临泣的用法。

听 宫 
对于听宫穴,贺老多年来一直在进行深入的研究和观察。
听宫穴,归经为手太阳经,其位居头侧部,《针灸甲乙经》认为该穴还为“手足少阳、手太阳之会”。
因此,在临床上常用其治疗太阳经和少阳经的病变。
治疗范围除耳疾以外,还有目疾、癫狂、失音等病证。
《针灸大成》言其主“癫狂、眩仆、喑不能言”等。贺老不仅喜用听宫穴,而且更善用听宫穴,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在临床实践中,贺老曾用本穴治疗中风、肢体震颤、落枕、肢端肿胀、耳鸣耳聋、癫证等多种病证。
经云:“太阳主开”,“听宫此其输也”。凡外邪侵袭,多从太阳经始,调理太阳经可祛表邪,散风寒,治疗由于受风寒所导致的颈项强直疼痛。
太阳为开,开则肉节渎而暴病起,故暴病者取之太阳,如中风——中脏腑,其发生多由风、火、痰三者因素引起,病变涉及心、肝、脾、肾等脏腑,涉及上、中、下三焦,主要病机为气血不通,经脉不畅。
太阳主筋,太阳经气通达,则周身经脉得以充润。
听宫穴可通行全身气血经脉,故可以治疗半身不遂,也可以配合列缺、条口、环跳等穴共同治疗,以增强通经活络之力。
另外,听宫穴具有益聪开窍,通经活络之功,从经脉流注上来看,太阳与少阴相交相贯,互为络属,故可调于前而治于后,调于阴而治于阳。
治疗耳聋、耳鸣时,可配合应用筑宾穴。
筑宾为肾经穴位,为阴维郄穴,郄穴为经气汇聚之处,善于治疗突发病、急性病,肾开窍于耳,阴维主一身之阴,故筑宾有补肾益阴之效,对耳部疾患有很好疗效。
【典型病例】
一、王某,男,53岁。左上肢不会动2个月。
2个月前突然呕吐,腹泻,头痛,说话不清,左上肢肿胀不会动。既往有高血压病史。
舌体偏左,舌苔白,中间黄。脉沉弦。
辨证:阴虚阳亢,肝风内动。治以滋阴潜阳,平肝熄风。
取穴:听宫。
5诊后左手肿胀消退,治疗10次后诸症减轻。
二、李某,男,47岁。语言謇涩、肢体无力10天。
10天前下楼时突然左身失灵,说话不清,口眼歪斜,伴呕吐2次。无大小便失禁。舌苔白腻,脉沉细。
辨证:中气不足,风中于络。治以化瘀通络。
取穴:听宫为主穴,配列缺、条口。
治疗5次后,说话清楚,精神好转,走路也较为平稳。
三、刘某,男,40岁。
主诉:右项背疼痛已经7天,于10月15日晨起时感到右侧肩项部疼痛不适,头颈不能转侧,食欲不佳,睡眠差,二便正常。面黄,舌苔薄白,舌质淡,脉沉缓。
辨证:卫外不固,风寒阻络。治法:疏风定痛。
取穴:听宫。
针2次后痊愈。
付某,男,1岁10个月。
1年前因感染细菌性疾患,注射庆大霉素之后,听力逐渐下降,以致两耳无所闻。伴有性情急躁。纳食可,眠安,二便调。
望诊:舌淡红,苔薄白。切诊:脉细数。
辨证:药物中毒,经脉闭塞。
取穴:听宫、筑宾。
刺法:毫针点刺,不留针。
1诊后,听力有所改善。6诊后,家长教他说话,能跟着学。9诊后,听力基本恢复,对低微的声音也有反应。
足临泣 

足临泣是足少阳胆经的穴位,常用于治疗目赤肿痛、胁肋疼痛、月经不调、瘰疬等症。
足临泣是八脉交会穴之一,通于带脉。
妇女的经、孕、产、乳与冲、任、督关系密切,而带脉“起于季胁,回身一周”,约束全身纵行的经脉,带脉出自督脉、行于腰腹,腰腹是冲、任、督三脉脉气所发之处,因冲任督皆起于胞中,所以带脉与冲、任、督三脉的关系极为密切,故亦能影响乳汁的分泌,可以治疗溢乳、乳痈等。
贺老单取足临泣治疗溢乳,取穴独特,疗效显著,明显优于其他治疗方法。
溢乳是指乳汁不经婴儿吸吮而自然流出,其病机为气血虚弱,阳明胃气不固或肝经郁热,疏泄失常,迫使乳汁外溢。足临泣疏泄肝胆,从而调节乳汁的分泌。
【典型病例】
一、陈某,女,30岁,工作单位:电管局。2002年5月29日初诊。
患者自2000年3月发现月经量少,每次持续2天,伴溢乳,挤压乳房时乳汁便从乳内溢出,色白,无乳房疼痛,到协和医院就诊,查泌乳素正常,作乳房红外线扫描,除发现双侧轻度乳腺增生外,未见其他异常,行头部MRI检查,未见异常,考虑为内分泌失调,未予药物治疗。
2000年曾发现血压高,近2年体重增加近10kg。
取足临泣,仅治疗1次后,溢乳量已明显减少。
二、张某,女,23岁。右侧乳房肿块3月余。
3月前,洗澡时发现右侧乳房有肿块2个,如枣大。近来工作紧张,常有胸部不适感.,乳房胀痛,尤以月经前明显,有时气急胸闷。纳可,眠安,二便调。外院诊断为“乳房纤维腺瘤”,因惧怕手术而就诊。
查体:乳房内可摸到肿块2个,约1.5cmx2cm大小,表面光滑,可移动。望诊:乳房外观无异常。舌淡红,苔薄白。切诊:脉细。
辨证:肝郁气滞,气血凝结。治则:疏肝解郁,行气活血。
取穴:足临泣。
刺法:以毫针刺,施泻法,留针30分钟。隔日治疗1次。患者针后,自觉胸部舒畅针刺3次后,肿块减小。共治疗10次,肿块消失。
注:具体治疗与用药请遵医嘱!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