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割 麦

割    麦

周宇芳||陕西

一年一度的芒种快到了,关中的田野里金色的麦浪随风起伏,一个个籽粒饱满的麦穗在风中摇曳,一根根麦芒直刺晴空,一派丰收的景象。

不久,收割机的轰鸣声便淹没了这片大地,夏忙短促而轻松。科技发达了,一切都是机械化,可过去全凭人力。

记忆划过天际,停留在1988年的夏日。

只记得那年的天气特别炎热。妈妈把村北那块麦地用自制的器具套播了早玉米,收了油菜,碾平了打麦的场地。等我放了忙假,夏收前的准备工作一切就绪,只等着开镰了。

自从点播玉米之后就没下过雨。妈妈看着骄阳,心急如焚,看着流到地头的麦黄水,犹犹豫豫浇了地。这下又祷告着千万别下雨,否则这块地将无法收割。

可天公不作美,第二天便大雨倾盆,一连下了三日。等雨过天晴后,麦黄了,雨后的麦穗口变松了,风一吹,有的麦粒已悄然落地。

“明天必须开镰了。”妈妈急促而又斩钉截铁的说。

我用脚踩了一下麦地,地里饱满的水分马上弄湿了我的布鞋。

回到家,我意外地发现哥哥回来了,这让我们娘俩喜出望外。

可哥哥满面愁容地说:“妈,儿子不孝,又不能帮你收麦了,明天我要去出差,军人的天职是服从,临走前回家看看。”

妈妈的脚步踉跄了两下,脸上的表情愣了一下,随即又无奈地笑着说:“没事,这不是还有你妹吗,家事没有国事重要,你忙你的吧。”

“妈,父亲去世好几了年,我也没帮你多少,让弟弟妹妹也吃苦了,这是五百块钱,忙不过来就雇人吧。”

“不用,忙天的钱我已经准备好了。今年麦子的长势不错,估计粜了麦子就能把余账还清了。你也该成家了,这两年拖累你了。”

无论妈妈怎么说,哥哥还是把钱留下了。但我也坚信,妈妈是不会雇人的,因为盖房子,妈妈一直在还债。

夕阳的余辉洒满了半边天,即将落山的太阳像一个巨大的火球挂在天边,满天的彩霞预示着明天是个好天气。

哥哥怀着愧疚和无奈的心情坐着军车走了。

父亲去世已经两年多了,我们娘四个相依为命。妈妈辛勤的耕耘着家里的七亩八分责任田,维持着艰难的岁月。常年的劳作透支了她的身体,又黑又瘦,让人心疼。好在哥哥已经工作,日子还不至于太困顿。

妈妈可没有时间细思量,说了声:“梅梅,快回家,我们先蒸馍,我还要磨镰……”

第二天天还没亮,我和妈妈就到了地头。

我用脚试了试,瞬间布鞋就湿了,鞋底沾满了泥。

“妈,这咋割?地里全是泥。”我犹豫着。

“没办法,等到地干了,这些麦子全都落在地里了。”妈妈把水壶和干粮放在地头,就义无反顾的进了地。

东方出现了鱼肚白,太阳也露出了一丝笑脸。夏日的清晨还有着丝丝凉意。

妈妈弯着腰,左手迅速地往外轻按一小片麦子,右手用镰刀唰唰的割着,割下的麦子斜倚在小腿处,妈妈带着小麦前行,继续收割,等到麦子多了,就迅速用麦秆打绳结,然后把腿上的小麦放上去。在一片嚓嚓声中,一个又一个半成型的麦捆等待我去完成。

妈妈的身后留下一片整齐的麦茬。我同时惊喜地发现,玉米出苗了,一个又一个娇嫩的玉米苗允吸着脚下充足的水分,张开怀抱迎接灿烂的晴空。

我无奈的跟着妈妈开镰了。弯着腰,左手扶着麦,右手用镰刀一下一下的向怀里用力的割着,一抱又一抱麦子完成了一个又一个麦捆。

天越来越热了,头上的草帽根本遮不住炎炎烈日。抬头看到的是万丈光芒和无数火舌向我扑来。脚下的水、泥和麦子的护叶黏在一起,不一会就形成了一个硕大的鞋底,用力一甩,一个“小船”便飞落在了金黄色的海湾里。

脱下鞋一看,脚已经泡的发白起皱了,鞋子也被镰刀划破了。

我和妈妈 一趟又一趟的割着。背上是炽热的阳光,脚下是潮湿的沼泽,面颊、脖子和脊背上的汗水汇合在一起,流进了这片正在收割的热土。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关中大地就像一个金色的海洋,无数个收割者像我和妈妈一样在麦浪里虎口夺食,挥汗如雨。

当天下午,即将中考的弟弟回来了,立即就加入了夏忙的洪流。不过妈妈让他第二天必须返校,中考临近,耽搁不得。

地很湿很软,架子车根本无法进地。弟弟便一趟又一趟地从地里抱起麦捆跑到地头,放到架子车上。十六岁的弟弟不再像当年那样孱弱,现如今的他已是一米七的个头,鼻子坚挺,目光刚毅,身体强健,酷似当年的父亲。他两只胳膊各夹两捆麦在湿软的泥地上健步如飞,妈妈一声声的叮咛着:“小心地上的玉米苗。”

又一趟割下来,我和妈妈在地头歇了歇,弟弟也拉了一次回来了,我们娘三坐在麦捆上,喝着水,吃着咸菜夹馍。夕阳的余晖照在我们身上,显得如此和谐、温馨。

“姐,累不累?”

“当然累了,父母在黄土地里劳作了一辈子,太辛苦了!你也知道,父亲在世时就希望我们三人能出人头地。不知你最近复习的咋样?”

“姐,没问题,我一定会考上的。我都想好了,就报镇上的高中,农忙时可以帮妈妈,你们都不用这么辛苦了。”

“臭小子长大了,知道心疼人了。”妈妈欣慰的笑了。湿刘海弯曲的贴在她的前额,虽然疲惫,却掩藏不住丰收的喜悦。

“我可没你那些玉米苗金贵,你一个劲的喊着小心玉米,怎么不说让我别摔着。”弟弟笑着调侃道。

“唉,”妈妈叹了一口气说,“这些玉米是咱们家今年的希望,你们是妈妈这辈子的希望。等玉米卖了钱,要供你们上学,妈还想攒钱给你哥娶媳妇。”

是啊,是脚下的这片土地养育了我们!

第二天下午,我们终于收完了这块麦子。妈妈回家给弟弟烙锅盔,我和弟弟往回拉麦。弟弟拉着麦车总是走在后边,一次又一次地用脚帮我推车子。

太阳又一次要落山了,把夕阳柔和的光芒洒向了田野,我们终于装好了最后一车麦子。回过头来,看到麦茬里横七竖八的“小泥船”,内心感到无比的酸楚。好在一行行鲜嫩碧绿的玉米给这块地带来了无限生机,给我们家又一次带来了希望。

傍晚时分,弟弟背着锅盔一步三回头的走向学校。夏忙仅仅才是个开始,他对我们娘俩的实力充满了不自信。

灾难浓缩了亲情。父亲去世了,妈妈更加呵护自己的孩子。我们兄妹三人也尽自己所能守护着妈妈,因为妈妈在家就在!

2019.5.28

插图/网络

作者简介

周宇芳,退休女教师,曾是《红袖添香》小说网站的签约作家,后来由于生病,长期搁笔。现在重焕写作激情,激扬文字,抒写生活。

长|按|二|维|码|关|注

用诗和远方,陪你一路成长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冬歌文苑工作室

顾问:王树宾  戢觉佑  李品刚

总编:冬   歌

副总编:蔡泗明

执行主编:倪宝元

执行主编:吴秀明

(0)

相关推荐

  • 付蔚丨​又到了收麦的季节

    长期以来养成了早起的习惯.五点多钟,我一般都会走在通往人民公园的小路上.路两边是勤劳的农户家的庄稼地,通常春夏两季是小麦,秋季是玉米或红薯,还有零星的几块菜地.不知不觉又到了夏天,昨天还是金黄的麦穗, ...

  • (小小说)麦儿熟了 文/刘凤云

    麦熟一晌,杏熟一时.这句老话,一点不差. "昨儿瞅着麦稍还泛青呢,今儿一早麦穗都齐刷刷黄哩."娘从麦地回来,急的心焦似火--电视里的天气预报说,后天有大雨.    爹也知道要下大雨 ...

  • 董文浩:家乡的麦子熟了

    六月的风,送来垣上麦香的味道,这是风儿在给我报信哩.这个时候,家乡的麦子熟了,金灿灿的麦浪一波一波席卷而来,在我心里掀起一阵又一阵思乡的浪花. 乡下的老人,辛苦了一辈子,己干不动地里的农活了,十多年前 ...

  • 想起镰刀好恓惶

    骑车去田野转悠,发现麦田的麦芒变色了,由绿转白,过几天就会变黄吧.小时候,父亲从地里回来说,麦芒快黄呀,开始进入割麦子的准备工作.我们到了十来岁,就加入家里割麦子的队伍,父亲说,今年三丫头也能拿镰刀啦 ...

  • 长篇小说连载三:明天会更好

    第三章  惹祸的猪 肖颦 张美红家的麦子终于割完了,可自家的麦子一棵还没动呢.第二天,郭秀又摸着黑起了个大早,她得去找张美红,该割她家的麦子了. 郭秀提着镰刀走到乔顺子家大门前,轻轻拍几下门,叫了声& ...

  • 布谷声声麦儿熟

    我家原有几亩地,地里种小麦或玉米,夏季收小麦,秋季收玉米,一年两收,循环不止. 五月末六月初,麦子接近成熟,田野里金黄的麦浪,随风起伏,一幅丰收在望的景象.此时,布谷鸟来了,在麦浪的上空,振翅飞翔,边 ...

  • ​回 家(上)

    回 家(上) (一)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孙女那纯真稚嫩的童音从客厅飘来,搅动了我昨晚梦回山村的乡愁. 不错的,我从7.8岁离开家乡到城市,一晃60多年过去了.虽已 ...

  • 柳艳英 || 难忘麦收季

    ☀本刊栏目:一代中师生|教师文学|教育教学 1979年农历五月十三,我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上面已有两个哥哥和一个姐姐,我的到来使父母有了两男两女,父母很是高兴.那时正是麦收的大忙季节,我真的是来添乱的 ...

  • 第510篇:聊点麦收的事

    聊点麦收的事. 农村长大的孩子,得说是70后.80后的这一批孩子,对接下来聊的内容,并不陌生. 上个世纪80-90年代,每年芒种时节,学校都会放忙假,让孩子们回家帮大人做些力所能及的事,顺便完成学校安 ...

  • 乡情散文:麦黄吃杏子

    乡情散文:麦黄吃杏子 文:张宗龙 麦子黄了,杏子熟了,那酸酸甜甜的杏子勾起了我幸福的童年回忆. 小时候村里的土地金贵,沟沟洼洼都种满了庄稼,难得见一棵果树,至今我们村周围十里八村的都没有成片的果园.在 ...

  • 割 麦 ‖ 赵娟娟

    作者 赵娟娟 1 七月几乎是一年中最重要的日子,对于土生土长.靠天吃饭的农民来说. 在经历了一个酷寒而又漫长的的冬天,一场场的风爽雨雪的洗礼后,在太阳炙烤着大地的七月,终于,颗粒饱满,金地金黄的麦子走 ...

  • 散文丨麦熟

    作者简介 作者,青远,本名赵青,河北沧州人,诗观:从旅途中寻找灵感. -作品欣赏- <麦熟> 小时候的麦熟,学校还要放几天假好让我们帮助家里干些活.那时候,不像现在一样非常的繁琐.首先,在 ...

  • 顾洁迈散文《麦 子》

    麦   子 麦子,普通的庄稼.它既无姹紫嫣红的花朵,也无秀丽多姿的枝叶.它的形象,只有纤细的茎秆,狭窄的叶子,质朴的果实,针般的芒刺. 也许这一原因,古往今来,扣动诗人和画家灵感的往往是那鲜花.芳草. ...

  • 文学欣赏•《割 麦》作者 黄明山

    割  麦     作者 黄明山 你看一大片一大片麦子 黄得多整齐 默默地  我们弯下腰 这是展望之后最美的姿势   我们让麦穗高过头顶 手里的镰刀 还带着昨夜的星光 现在与麦杆交谈 肯定有许多情趣   ...

  • 【河南】《智泉流韵》主编郭进拴原创散文《麦积山探宝记》

     麦积山探宝记     向往麦积山的心,是在收到中国作家羲皇故里采风活动的通知后被牵挂住的.     麦积山在什么地方?麦积山究竟有什么好看的.好玩的?     中国作家世纪论坛组织委员会.中国作协文 ...

  • 散文||小 麦

    小    麦 王宝华||山东 久居办公室,没有一点绿色,生活似乎却少点什么,于是,拿来一把小麦洒在苦菜花旁边的花盆里. 没想到不用几天花盆里便郁郁葱葱了,清晨它们会迎着阳光吐露着水珠,晶莹剔透,像一颗 ...

  • 马建民【散文】“麦稍黄,女看娘”

    文//马建民 立夏过后,田里的冬小麦进入成熟期.尤其是小满到芒种这段时间,眼看着麦梢颜色越来越黄.灌饱了浆.上足了面的麦粒,像是急着要从麦穗上跳出来似的. 繁忙的夏收就要开始了.在我们陕西关中地区,有 ...

  • 陈忠实散文:割草·搂麦

    出生在农家屋院里的男孩子,从小小年纪就帮父母干农活了.我却记不准自己究竟是从几岁开始动手干活的,按乡村人归结的普遍规律,说男娃子一顿能吃完一个馍馍,就是好帮手了.我据此判断,当在我六.七岁的时候.我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