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那年农家美女不敢娶

那年农家美女不敢娶

王成川||江苏

按语:受冬歌《兰姐》一文启发写下此文。

当今社会青年男女婚姻自由,不受任何外来条件的限制,只要两情相悦,一旦瓜熟蒂落,水到渠成就能男取女嫁,有情人即成眷属。可是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壁垒森严的城乡户籍制度差别在城乡人口之间划下了一道深深的鸿沟。城市户口的男青年到了可以成婚的年令,不敢取农家女为妻,因生下的小孩只能入农村户口。而农村户口世世代代只能是农村人,一辈子脸朝黄土背朝天,要想跳出农门转变或城市户口,只有通过考上中专大学和当兵提干两条窄窄的独木桥才能融入城市户口行列。

上世纪六十年代末期,我所在工作的大成桥供销社位于丹阳县最东的界牌乡,先后从县城分配下来工作的青年人有八九个,有的已年近而立之年仍旧是个单干户。迟迟沒有成家的原因是,人在农村工作城里女孩不愿下嫁;找个农村姑娘结婚吧,生下的孩子就只能入农村户口,今后世世代代都成为农村人实在心里不甘,于是硬着头皮想熬到调进县城再找个城里姑娘成家。我那时刚二十岁出头,在男青年中年令最小,也自愿加入了大龄男青年的行列。有次乡党委书记徐元海和秘书彭葆华在我柜台前买茶叶,指着我笑对陪同的社主任说:“这位小青年长得好秀气啊”!自此,对婚姻懵懵懂懂的我从此交上了令人烦恼的“桃花运”。先是一位部门负责人让我帮他送点东西到家里去,他妻子热情的留我在家吃了午饭,并让女儿一起作陪,而后他妻子又送了双布鞋子给我。说实话,女孩一双大眼温婉清澈,身材修长健实耐看,同事也帮着在傍敲打边鼓,拿我打趣,无奈我沒有半点勇气敢逾越农村户口这座沉重的大山。

按照当地的俗话说,你越是怕什么,就越是会来什么。这不,顶头上司老经理把我叫了去开门见山的说:“有一户人家相中你了,家里有三间楼房,姑娘已经来看过你好几次了,我见过了很漂亮的,无论是家庭条件和姑娘本人,都比我结婚那时强多了,我怕过了这个村就没这家店了,已替你答应下来了,定个时间与人家姑娘见个面好了”。天生怕见领导的我听了这种强势不容置疑的话后,呆如木鸡似的坐在那里不敢吭一声,问急了才回一句,我想等调到城里再说此事。面红耳赤的经理气得边走边说“半天才放一个闷屁,你在做梦吧?想调城里工作的人多着呢,什么时候能轮到你?不要想这空头心思了”。此后,老经理认为我不可理喻,好一阵子都不待见我。

那年月领导比较重视职员的工作表现,做事踏实的我被选派到县商业局财务培训班学习,半年后以优异的成绩学成回来后,担任了会计和付款员两份工作。那时有一肤白甜美的女孩不时来看望办公室负责人,见了我都微微一笑点个头,有时也坐下来聊几句,后得知她是办公室负责人的侄女。几经往来,有热心者来征求我的意见:此姑娘为家里独女,和你同姓,家里房屋家具一应俱全,你过去什么都不要带,现成皇帝登基,只管享受就是了。在这诸多别人求之不得的利好条件下,我仍然婉转的说岀了要等调到县城后再谈婚事的想法。

经过农村供销社八年的实干和等待,七十年代初我的工作有了转机。在一次全县财务工作互查中,我坚持财务管理制度,严把费用开支关,一人干两人工作的情况受到了县商业局财务负责人一我恩师的肯定。尔后,当局里缺一搞计划统计工作的人员,我有幸被选调到这个工作岗位上。实现了调到县城工作的梦想后,谈婚成家也顺理成章,水到渠成。

实际上,在那个年代男女青年找对象不仅受城乡户籍的限制,家庭成份也是一个重要因素。与地富反坏右沾边的家庭子女一般都不敢靠,有这种污点在身,遇到入党、提干、当兵甚至评奖都受影响。另外,工作的性质也是必须考虑的一个实际问题,那时城里参加工作的人员性质分全民、集体、小集体、街道办企业、合同工、临时工等多种形式,这些都是每个人身份待遇、社会地位的明显标志。

城乡户籍的鸿沟使城市户口的男青年不敢取农村户口的农家女为妻,于是很多农家女千方百计找部队提干的农村小伙子,或嫁给城郊结合部的男青年,有的很平常的城郊男青年都能找到一位漂亮的媳妇,因为城郊结合部的土地经常被城市发展需要征用,而土地征用工一转身就成了城市户口,终身享受到城市人口分配工作等一些例同等待遇。

转眼瞬间,当年的界牌乡已发展成闻名全国的灯具城,老百姓都住上了水上乐园般的楼房,很多姑娘们眼界高了,一般没有作为的城里男青年已入不了她们的法眼了。

这巨变,不正是祖国飞速发展的有力佐证吗?

插图/网络

作 者 简 介

王成川,江苏丹阳市人,从机关秘书,公司法人代表到部门领导一路走来,如今已步入机关退体干部行列,用写作增强思维能力,让文字丰富精神乐园。

用诗和远方,陪你一路成长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冬歌文苑工作室

顾问:王树宾  戢觉佑  李品刚

总编:冬   歌

副总编:蔡泗明

执行主编:倪宝元

执行主编:吴秀明

稿件请用word附件形式发至:183074113@qq.com,并注明姓名、笔名、微信号、作者简介及照片。从即日起,给作者发放稿酬,文章刊出一周后通过微信发放,请加主编微信hyd196711。稿费全部来自赞赏,20元以上(含)的80%发给作者本人,其余留为平台维护。七天内阅读量超过一千的,另奖励20元;超过两千的奖励50元。

(0)

相关推荐

  • 人身损害案件统一适用城镇标准计算赔偿金额开始试点!

    导读:在人身损害案件当中,涉及到计算赔偿金额时,总会涉及到损害方是城镇户口还是农村户口的问题,因此计算的赔偿标准也就形成了城镇标准和农村标准,两个标准计算出的赔偿金可谓是天壤之别.近日,统一适用城镇标 ...

  • 【四季散语】陈立俊︱唠唠户口"农转非”

    唠唠户口"农转非" 文/陈立俊 户口制度是国家人员管理,非常有效非常重要的抓手.据说全球只有中国.朝鲜.越南等三四个国家有户口管理制度.我国的户口管理,是最完善最严格的,有着中国特 ...

  • 散文||那年,乡村学校的日子

    那年,乡村学校的日子 江亮||湖北 一树繁花风轻过,满是往事眼前来.在这春暖花开的日子,我沐浴着风,任风儿轻抚我的脸庞.不经意间,思绪回到远方,回到我开启教育生涯的地方. 那个地方在家乡,那所学校很平 ...

  • 散文||那年春节回家的山路上【征文】

    那年春节回家的山路上 冯淮南||北京 1969年春节快要到了,我们决定回家过年. 那时候,我们从蚌埠下放到定远县一个两县交界处的山区里,翻过一个山头就是滁县地界.我们是1968年11月13日下放的,到 ...

  • 散文||那年,那味【征文】

    那年,那味 1988年,正值23岁,青春的荷尔蒙在不断发酵.年底,终于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腊月二十三,已是农历小年,学校初三年段刚刚放假,到出纳处领取工资和补课津贴,匆匆收拾行李回家. 回到家,和父母 ...

  • 散文||那年,我25岁

    那年,我25岁 张同菊||河北 端午假期,出去小游.同去的一个朋友的儿子,满脸孩子气,一路上话语不多,和我们也几乎没什么交流.原以为他就是刚读大学,顶多二十来岁.一问才知道,我们眼中的这"孩 ...

  • 徐文华的散文 | 那年,我去北京探亲

    那年,是1969年,我15岁.放暑假时我爸爸让我一个人去北京看看在京的亲戚,看看他和母亲生活过的地方,看看曾在徐家帮佣过的"老杨头"爷爷. 我对父母说这么远的地方,你们放心让我一个 ...

  • 【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征文】 杨晓燕丨散文/那年,那月,那小村

    作者简介 杨晓燕,系吕梁市岚县城关学校教师.工作之余爱好写作,喜欢穿行于文字中,领悟生活的真善美,传递正能量.常有散文.诗作发表于杂志及网络. 那年,那月,那小村 作者:杨晓燕 大姐在美国定居多年,常 ...

  • 【浙江】阿敏丨散文/那年,我们正青春

    作家新干线 作者简介: 阿敏:祖籍浙江诸暨,现居山西垣曲.爱好文学,崇尚文字.不为成名成家,只想在舜乡文学的天空,留下一只笨鸟展翅的身姿. 那年,我们正青春 阿敏 天亮了,任务终于完成了,连续二十八天 ...

  • 散文 ‖ 那年的北京之旅

    天津散文·微刊 天津散文研究会的文学交流窗口 展示精良散文.选拔优秀作品的专业平台 那年的北京之旅 天津 贾旭 您骑自行车到过北京吗? 这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的青年中是一个比较时髦的话题.因为当时赴京的主 ...

  • 散文 ‖ 那年秋天的故事

    早年的农村,生活越苦涩越煎熬,人们越是使强用狠地活着. 我插队务农的村子位于秦岭北麓青华山下.村里有这么一户人家,上有老下有小六口人,中间扛山的夫妻俩,男的面相偏丑,女的模样出众.男的做过几天赤脚医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