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坚守与传承(二)

坚守与传承(二)

宼九杰||河北

忙碌的人们不知不觉感受到了夏天不期而至,春天精心播下的种子发芽破土而出,昼生夜长苗肥叶壮。暑热升腾中全家人放下所有的事起早贪黑开始了繁忙的锄地,西梁山洼树林里的多锄鸟连续不断的叫声催促着人们在盛夏雨季到来之前锄完所有的庄稼地,接下来期盼丰沛的雨水借助阳光的热量和土地的肥力促使庄稼拔节、抽穗、灌浆。人力付出的同时感恩大自然无私的馈赠,勤劳的父辈把该做的全部做完,然后把五谷的幼苗交给时间,在时间中等待秋天南风吹麦黄,遍地谷飘香。

在等待庄稼成熟中,全家人从土地的忙碌中抽开身,不停歇的修补院墙,修缮房子,修建牛舍,修整谷场......老人时常说“三春没有一秋忙”如果错过这个季节,不把这些活计干完,等忙完秋收转眼就到了冬天。如果今年不及时做好维修加固,严冬到来只能等到来年修房补屋了,那样整个严冬更加难捱。

那时候山前梁后、三里五村没有识字人,丈量土地、购地粜粮、书写春联、平时的家书走很远的山路都来请大爷帮忙。一本《三国演义》一遍一遍重复着看,记得我读初中时用笔记本手抄《唐诗三百首》,大爷如获至宝的拿回家一遍遍看了近一年,还给我时嘱咐我好好保存,想看再来拿。直到病故那本半白话文的《三国演义》还完好的放在他的行李旁。从大阁街搬家时带到坝上一大包古装书,这些书一直珍藏在家里,大爷视为自己的财富。文化大革命破四旧他把这些书藏了几个地方都感觉不安全。他住的院子前边是一条终年流淌的小河,隔河就是村子的南山,上山不远的半山腰有一个方正的砬洞,在大娘的提议下,老两口趁着月色偷偷把这包书送到那个砬洞里放好,这才感觉万无一失。文化大革命大爷和二大爷挨批斗,我家的阶级成份被定为上中农,原因是解放前我们家有自己的土地,雇佣长工和短工。文化大革命高潮逐渐低落,大爷偷偷去南山找回他的书时,发现放书的地方只剩下一堆纸屑。藏书时老两口一时着急犯了糊涂,没考虑到那里住着老鼠、松鼠之类的小动物。深受迫害连续几年天天被批斗的大爷看到送来完好的古装书成为随风飘落的纸屑,老人的心情失落到了极点。大娘说看见大爷呆呆的坐在山脚很久不肯回家,怪自己给他出的这个主意促成这样的结果,大娘心里十分愧疚。

深秋忽然之间就隐退了,繁花绿草装点的群山仿佛一夜之间退成黑褐色,田野一派凋零。大自然早已让呼啸的北风给忙绿的人们捎来第一个口信,寒冬将不期而至,一场封山大雪很快会给大地万物换上冬装。前山树林里躲起来的动物偷偷看着村子里的动静,枝头上几只寒鸟相互低啾,仿佛对熬过这个冬天充满惆怅和迷茫。缺衣少穿,心事凝重,又是一个漫长而寒冷的冬天即将到来。

父亲说我二大爷六七岁时就在大阁街繁华的小旗杆走街串巷卖花生、芝麻糖等各种食品。他聪明、嘴甜,老人和妇女都喜欢他,每次出去不到半天时间就把从杂食铺批来的东西卖完,小小年纪就替大人分担起养家糊口的担子。从丰宁大阁街举家搬迁到坝上后,他协助奶奶承担起当家做主的角色,家里的重要事情都是奶奶和他商量决定,许多事奶奶放手让他去处理。

父亲他们哥仨相互称呼大当家、二当家和三当家。我记事起父亲称大爷是大当家的,称二大爷二当家的,他们哥俩叫我父亲三当家的。二大爷中等个,圆圆的眼睛,他在村子里人缘好,主要原因是他能说会道。大娘总说二当家的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买卖牛马等大牲畜在旁边走几圈就说出这头牲畜值多少钱,交易中讲价公道。一般牛马常见病他都会治,主要手法是针灸。他出门总是骑一头毛驴,坝上坝下有他很多要好的朋友,朋友有为难事找到他,他都尽力帮助办好、办圆满为止。二大爷去世后,坝上要好的朋友还来我家,父亲说这些远道而来的客人都是你二大爷多年的至交。那时候物资匮乏,许多吃的东西和各种生活用品二大爷都能从外地掏换回来。

大娘说二大爷非常勤快,一年四季无论农忙农闲都是天不亮就起来。干农活更是一个好把式,作物轮茬,选种育种,不同农作物的播种和收获日期、每块农田地力的肥瘦了解和掌握的清清楚楚,摊场垛垛,打谷扬场,盘炕垒墙各种活计都是行家里手。在奶奶的带动下,老哥仨齐心协力使我们家逐渐富裕起来,其中二大爷操了很多心。

解放后成立互助组、合作社,二大爷以精通农业、畜牧业实践经验的强项,发挥了积极的带动作用,把互助组、合作社、高级社办得有声有色,调动了村子里人们的劳动积极性,小村子成了典型标杆,各地组织人来参观学习,取经推广。作为牛圈子区友爱社副主任的他被评为热河省劳动模范,出席省劳动模范表彰大会,时任热河省主席沈越亲自签署证书,亲自为他颁发了奖状和奖品。

大爷和二大爷鼓励我们用功读书,不能因为没有文化而虚度一生,他们思想意识超前,在那个年代深刻懂得文化知识对一个人、对一个家庭的重要,他们对我们的影响重大深远。

解放战争和土地改革时期,父亲积极参加当地政府组织和发动的工作,抬担架、救伤员、运粮食、送情报,所有任务都全力以赴完成,在区小队里成为骨干。父亲说土地改革那年的冬天格外寒冷,呼啸的白毛风肆虐着小村子,暴风雪填平了远近的河槽沟坎,每天跳出窗外挖开一夜深深的积雪才能打开屋门。为了不影响开春种地,上级派来的土改工作队顶着呼啸的北风,进村入户开始了土地改革前期工作,父亲和村子里的几个人以熟知和了解每条沟、每道坡上的每块土地肥沃贫瘠的优势,协助和支持了土改工作队的工作,使村子的土改工作顺利完成,得到工作队的肯定和表扬。

母亲说1948年秋天解放新保安,当时的县政府指示全县各区公所挑选青壮劳动力成立担架队支援前线,父亲和一位姓刘大叔应招到坝上指定地点集结。晚年的母亲想起来就调侃父亲没出息,说父亲走的时候哭起来。父亲和刘大叔两个人是从村子东边后山马架子沟梁走的,看着小儿子爬过山顶渐渐模糊的身影,奶奶也哭了。

每次母亲说起这件事时都勾起父亲的回忆,解放新保安是平津战役中最重要的张家口战役的一个战场,主战场是在张家口围歼傅作义军团。人民解放军在新保安同国民党35军团展开了殊死战斗。父亲他们集结后星夜兼程赶到目的地时战斗已打响,父亲说在战场上听说华北军区第三兵团杨得志司令员的队伍也参加了张家口战役。父亲说解放新保安战斗开始时非常惨烈,担架队顶着枪林弹雨不分昼夜抢救伤员,亲身经历了残酷的战争。和父亲一同去的刘大叔个子很高,饭量大,每天都吃不饱,每顿饭每人分两个玉米面窝头,父亲比刘大叔年长几岁,他只吃一个窝头把另一个留给刘大叔吃。两个勤劳朴实的青年农民在战场上看到年轻鲜活的生命转眼就消失了,父亲说那时候就想这次很难活着回来了。新保安战役结束,父亲和刘大叔在回家的路上结拜了生死弟兄。刘大叔提起和父亲出生入死的经历,眼里闪着泪花,他说在一个漆黑的夜晚战斗仍在继续,在一片废墟里顺着呻吟声找到一名身负重伤的解放军小战士,俩个人抬着伤员深一脚浅一脚地向后方跑,一道闪光划过夜幕向他们这个方向奔来,父亲高声喊快趴下,没回过神来的刘大叔急忙躲在一棵大树下,随着震耳欲聋的巨响一颗炮弹在不远处爆炸。担架队当场就有人牺牲了。刘大叔说如果不是父亲的机敏自己当时就完了,弹片打在树上,树枝落在刘大叔的身上。刘大叔说我父亲把省下的粮食留给自己才能吃半饱,刘大叔和父亲两个憨厚朴实的庄稼人在血雨腥风中结下了生死真情。每年过年刘大叔都早早的到我家给我父亲和母亲拜年,年年如此,直到两个人先后病故。

父亲晚年时,国家民政部普查参加过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参战援战人员,落实国家优抚政策,需要有所在部队或援战组织出具的证明。父亲和我说解放新保安战役结束后,部队发给他一张上面用毛笔写着字的毛边纸,盖着人民解放军印章。母亲说这张纸盖着红印章的毛边纸父亲拿回来一直在家里保存着,父亲沉思良久说:“改革开放前人们的生活都很艰难我们都坚持过来了,现在生活逐渐好起来,不需要政府来照顾我了,再说战争年代多少人为全国解放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我和他们比真算不了什么!”父亲放弃了这次机会,付出不求回报,而且无怨无悔,我看到了父亲的胸襟,我看到了父亲的家国情怀。

在人民解放战争中,一个识字不多的青年农民,像全国千千万万的热血青年一样为新中国的解放事业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回乡后父亲很快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中共党员,这让父亲一生感到十分光荣和无比的自豪。

父辈那朴实、善良的基因在我们血液里流淌,他们那坚毅的脊梁是我们人生的起点,他们用勤劳的双手为我们创造了幸福,留给我们心灵永远的温暖,父辈们的品格为我们人生树立了价值取向,最可贵的是他们用自强不息的坚守在家乡缔造了家庭的辉煌。点点滴滴,日积月累为儿女盘下了诚信和善良的风水,头顶这片风水使我们在各自的人生道路上受益终生。

家乡那亘古不变的山山水水留下了他们的足迹,时过境迁,但是父辈忠厚、勤奋的故事永远留在了这方养育他们的土地。

时光匆匆,所有的感慨和遗憾都湮灭在岁月的长河中,都铭刻在我们的心上,所有值得珍惜的往事都成为永恒,唯有自强不息的意志品质和诚信善良的坚守永远传承。

图片/网络

作者简介

寇九杰,河北省承德市丰宁满族自治县人,从事基层文化工作多年,喜爱文学创作,发表过小说、散文、诗歌等文学作品。参加丰宁满族自治县县志编纂工作并获奖。为当地党委、组织部、直属机关工委举办纪念"七一"建党主题晚会创作的诗歌作品《我爱你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我爱你伟大的祖国!》获得原创奖。

长|按|二|维|码|关|注

用诗和远方,陪你一路成长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冬歌文苑工作室

主       编:冬   歌

执行主编:蔡泗明

责任编辑:吴秀明

邮箱183074113@qq.com

征 稿

征稿要求:散文、杂文、小说、诗歌等,一般在四千字以内。必须原创,必须首发,欢迎自带插图和配乐,15天内未收到用稿信息的可转投其它自媒体。文责自负。

稿件请用word附件形式发至:183074113@qq.com,并注明姓名、笔名、微信号、作者简介及照片。从即日起,给作者发放稿酬,文章刊出一周后通过微信发放,请加主编微信hyd196711。稿费全部来自赞赏,20元以上(含)的80%发给作者本人,其余留为平台维护。七天内阅读量超过一千的,另奖励20元;超过两千的奖励50元。

原创作品在本公众号刊发后,视为作者自动授权,本公众号有权择优稿件汇集公开出版。其他网络平台转载本公众号作品,需注明出处,否则,视为侵权。

(0)

相关推荐

  • 【018】首届“感恩父母 让爱传承”有奖征文大赛陈希瑞作品

    我的父亲母亲 陈希瑞(山东) 在我最早的记忆里,大约是上世纪七十年代.那时候,祖父病逝于六二年秋天,那年我刚刚出生,祖母尚健在,父亲在生产队当会计,时常不在家,只有祖母跟母亲操持着这个家,把我们五男五 ...

  • 【“春节的味道”散文有奖征文】过年/赵煜

    久居城里,我曾无数次站在城市的出口回望那条通向故乡的路.当北风卷着雪花,零星的鞭炮声在空中炸响,置办年货的乡亲浩浩荡荡的涌进城市,当那勤劳的双手点着一搭子钞票购置着所需的商品,当那被野风吹得有些粗糙的 ...

  • 【114】首届“感恩父母 让爱传承”全国散文、诗歌有奖征文大赛修学义作品

    永远的麦收,永远的父亲 修学义(山东) 芒种前后的鲁东地区,清晨的空气里弥漫着一股潮漉漉的湿气,微风轻拂,宜人的凉爽让人感觉春天的脚步还没有走远.这个时节的田野麦浪起伏,中午炽热的阳光火炉般把大地一蒸 ...

  • 当代散文‖【三日】◆杜秀香

    作者简介 杜秀香,济南市作家协会会员,人清丽,文优雅,擅倾听,懂生活,善舞文墨于笔端,幽思乡情与众共.出版散文集<小满>. 三 日 星期一的清晨,突然响起的电话铃声打破了一屋子的宁静,也打 ...

  • 人生三把火

    [作者简介] 河丁,43岁,职业经理人,子曰诗社会员,<西部散文选刊>原创版签约作者,<声工厂>签约作者,<聚力阅读>主编.现居上海.业余自由写作,已发表古体诗词. ...

  • 【上海奉贤 高春光】原创//瓜棚里的老人

       2019第335期        总第939期        瓜棚里的老人 为了在晌午之前赶回来,一大早,我就进城了. 夏天的早上,知了照样一个劲地叫着热,到了上午更是群英荟萃,吵闹得不可开交. ...

  • 山里的小村庄

    山里的小村庄 文/雨雪艳阳 父亲常去下乡的村庄里有我的同学.父亲说每次去,同学的父母都邀他去家里吃饭. 一次,我也跟着被邀去家里.一脚迈下去差点摔了,屋里黑黑的.大爷忙着招呼,大娘忙着炒菜.不一会儿菜 ...

  • 深山8旬老两口替大哥守护傻儿,拒绝儿女接下山,因最怕城里厕所

    "我这辈子别的啥都没怕过,到现在,就怕下山,不为别的,上厕所老是难呀--"河南省西部山区的一个村子,86岁的徐大爷数次拒绝去山下儿女家住,一方面是替已故的大哥守着痴傻的侄儿,另一方 ...

  • 散文||坚守与传承(一)

    坚守与传承(一) 寇九杰||河北 我的家乡地处内蒙古南缘,燕山北麓,沟壑纵横的接坝山区,土地贫瘠,无霜期短,受西伯利亚季风气候影响冬季漫长寒冷.聚落成村大约百余年,在解放前那个匪患战乱的年代,先后有颠 ...

  • 801期B|| 张妥系列散文:学校( 十二)在六十六中学6 /杨莉诵读

    美丽诗文 | 精品连播 | 美丽杂谈 | 艺术空间 | 经典赏 上期结尾: 母亲看到后,对我说:每天都是新挤的羊奶,怎么会变质呢?再说,变质也不可能这样快呀. 于是,母亲又看了看瓶子,说:这是今天送奶 ...

  • 大医传承二 第32讲 犀角地黄汤 再说泄心汤

    学习日志大医传承二第32讲犀角地黄汤再说泄心汤 文章重要观点或知识. 1.犀角地黄汤 时欲漱口不欲咽,大便黑而易,有淤血也,犀角地黄汤主之. 犀角.地黄.白芍.牡丹皮 化淤血并不是犀角的能力,是牡丹皮 ...

  • 潘秀兰【散文】回忆父爱二三事

    凉城文苑期待你的关注 美             文             品             读             回忆父爱二三事 文//潘秀兰(河北三河) 我老爸疼爱小女儿,众人皆 ...

  • 郭生白-大医传承二-18-悸气、茯苓桂枝甘草汤、水逆、急性咽炎

    [免责声明]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第十八讲 :悸气.茯苓桂枝甘草汤.水逆.急性咽炎 简介:他出身名医世家,家中四代行医:他临床六十余年,通读中医经典:他博采众家之所长,勤求古训.他, ...

  • 大医传承二 第25讲 温经汤

    学习日志大医传承二第25讲温经汤 文章重要观点或知识. 1.[女性,44岁,胃疼,胀,大便不成形,然后,师父开的是柴胡30克,芍药35克,枳实30克,桂枝30克,甘草15克,四逆散加桂枝,] 四逆散加 ...

  • 大医传承二 第24

    学习日志大医传承二第24-1讲排脓汤排脓散 文章重要观点或知识. 1.排脓汤方---对外周围组织的排脓 甘草28克,桔梗42克,生姜14克,大枣10个,水800毫升,煮取200毫升,温服100毫升,日 ...

  • 大医传承二 第23讲 大黄牡丹皮汤(肠痈)

    学习日志大医传承二第23讲大黄牡丹皮汤(肠痈) 文章重要观点或知识. 1.大黄牡丹皮汤 大黄56克.牡丹皮14克.桃仁50个.瓜子仁30克.芒硝10克,水6升煮取200毫升入硝再煎,顿服,当下血. 肠 ...

  • 大医传承二 第22讲 热入血室

    学习日志大医传承二第22讲热入血室 文章重要观点或知识. 1.热入血室: 妇人中风,发热恶寒,经水适来,得之七八日,热除.脉迟.身凉.胸胁下满,如结胸状,谵语者,此为热入血室.当刺期门,随其实而泻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