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轮台 轮台
轮台 轮台
赵建平||河北
轮台,一作仑头,历史文化悠久,是古西域都护府所在地,是西域三十六国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
张骞通西域后,轮台成为古丝绸之路中道上的重镇和重要支撑点,汉唐文化、佛教文化、伊斯兰文化在此交织相汇,有众多的历史古迹和丰富多彩的民族风情。
轮台,还有汉轮台和唐轮台之说。汉代的轮台,就在今轮台县境内。唐代的轮台,在现在乌鲁木齐附近。总之都在西域,也就是今天的新疆。
作为历史文化和边塞诗词的爱好者,我对西域是充满向往的。写轮台,因为千年前的一份诏书和历代的边塞诗。写轮台,因为十年前的一部电视剧和一封信。写轮台,因为心中那片神奇的胡杨林。
刘彻的轮台罪己诏
宋代杨万里《读罪己诏》曰:“莫读轮台诏,令人泪点垂。”
汉武帝刘彻是我推崇的一位帝王,我不仅推崇他早年的文治武功,更推崇他晚年的悔过罪己。
汉武帝刘彻,在位50多年,堪称有汉一代颇具雄才大略的君主。尤其是对西域的控制,对匈奴的作战,派大将卫青、霍去病等3次发动对匈奴大规模战争,更值得称道。他在位期间,流传的“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成为中华民族的血性基因。
“轮台诏令”是汉武帝时中央政府在新疆轮台地方开荒、屯田,生产了很多粮食,维持了西域的驻军。汉武帝晚年时对自己的好大喜功非常后悔,于是他就轮台屯垦下了一个诏令:永罢轮台屯田。汉武帝也感到轮台这种屯田方式得不偿失:花了极大的代价,从内陆大量移民到轮台去,而造成的“生态恶化”的结果超过了预期的收益。
汉朝建立后,前几个皇帝吸取秦朝的教训,推行无为而治、与民休息的政策,经过几十年积累,到刘彻即位时,国库丰盈,国力进入全盛,这是武帝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条件。
可是积累架不住连年征战和肆意挥霍,过了20来年,国库即告空虚。武帝用亲信桑弘羊执掌全国财政,将盐铁实行垄断专卖,并出卖官职爵位、允许以钱赎罪,这样做使吏制进一步腐败。广大贫苦农民不堪官府和豪强的双重压榨,于武帝统治的中后期接连爆发起义,且愈演愈烈。到了武帝晚年,汉王朝上下已经怨声载道、危机四伏。
那么,汉武帝“其所以有亡秦之失,而免亡秦之祸”的原因又在哪里呢?很重要的一条,是他最后能够反省自己的错误,悬崖勒马,调整了政策。
武帝去世前两年,桑弘羊等人上奏建议派士卒到西域轮台去屯垦戍边,对此武帝下诏说:“前有司奏欲盖民赋三十,助边用,是重困老弱孤独也。而今又请奏遣卒田轮台。轮台西于车师千余里,前开陵侯击车师时,虽胜,烽其王,以辽远乏食,道死者尚数千人,况盖西乎!”
“朕即位以来,所为狂悻,使天下愁苦,不可追悔。自今事有伤百姓,靡费天下者,悉罢之!”
“当今务在禁苛暴,止擅赋,力本农,修马复令,以补缺,毋乏武备而已。”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所谓“轮台罪己诏”。
至此汉朝的统治方针发生转变,回到了与民休息、重视发展经济的轨道,从而避免了像秦朝那样迅速败亡的结局。
与秦始皇至死拒绝认错的为政态度不同,汉武帝后来能够“罪己”,及时转弯,在千秋青史上留下了较好的名声。而他之所以这样做,还是因为秦朝亡国的前车之鉴不远。后人常把“轮台罪己诏”说成是中国皇帝第一个正式的自我批评文件。
其实执政者“罪己”的政治传统在中国存在得还要早。《左传·庄公十一年》记载:“禹汤罪己,其兴也勃;桀纣罪人,其亡也忽焉。”只是当时的历史文献没有像汉代那么丰富、详尽地留传下来,因此说汉武帝是第一个正式下“罪己诏”的皇帝也不算错,后来这个传统一直被沿用。
虽然,正如苏轼所言,执政者“罪己”的目的是为了“收人心”,但这仍不失为是一种在政治上比较高明的做法。如果君主能够反其常态而“罪己”,说明起码他认识到了两点,一是无论当朝的舆论如何被掌控,百姓心中总有一杆秤;二是得人心者得天下,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所以即便天子也须得道,考虑民意,不可过分胡来。这应当被看作是中华传统文化中值得肯定的东西。
岑陆的轮台边塞诗
写轮台的边塞诗很多,最为著名的当属唐代伟大边塞诗人岑参。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戍楼西望烟尘黑,汉兵屯在轮台北。”“谢君贤主将,岂忘轮台边。”“交河城边飞鸟绝,轮台路上马蹄滑。”“知君惯度祁连城,岂能愁见轮台月。”
轮台入岑诗的频率怕是比任何人都要多,他对轮台爱得深沉。尤其是《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因为“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以及需要背诵全文的关系,更是为人所熟知。诗中的景象,读之犹如身临其境。
岑参缘何佳作颇多,读来如身临其境?因为他本人就在轮台戍边,有过六年塞外生活,对边塞风光、军旅生活、异域文化风俗有切身感受,并且满怀建功立业的壮志豪情,所以对塞外风物的描绘气势雄浑,处处透露着盛唐气象,因此奠定了他作为伟大边塞诗人的地位。
岑参自出塞以后,在安西、北庭的新天地里,在鞍马风尘的战斗生活里,他的诗境空前开扩了,爱好新奇事物的特点在他的创作里有了进一步的发展,雄奇瑰丽的浪漫色彩,成为他边塞诗词的主要风格。
如《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是岑参边塞诗中杰出代表作之一。《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也是写唐军出征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可以说是和前两诗鼎足而三的杰作。
岑参的诗歌读来让人热血沸腾、斗志昂扬。我曾经在连队组织“诵读边塞诗词、争做四有新人、投身强军伟业”活动,带着战士们一起诵读边塞诗,岑参的诗作便是首选和重中之重。
他充满激情地歌颂了边防将士的战斗精神,如《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写了将士们勇往直前、转战沙场雪海的壮烈场面。“四边伐鼓雪海涌,三军大呼阴山动”,将士们奋不顾身,充满了忠勇爱国的精神。
岑参叙写了祖国西陲的壮丽山川,对千变万化的边疆景色,给以生动夸张的艺术描绘,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写的是边塞风雪,却给人以春意无边的感觉。岑参的诗想象丰富,意境新奇,气势磅礴,风格奇峭,词采瑰丽,具有浪漫主义特色。爱国诗人陆游曾称赞说,“以为太白、子美之后一人而已”。
然而,岑参去世之后不到30年,大唐就失去了西域,退回到了中原地区。他的轮台变成了一个历史的符号,再也不能脚踏实地,可记忆而不可达。而陆游的轮台,就是这么一个符号。
大诗人陆游满怀着对国家的无限热爱,写下了《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然而,这一切都只能称为悲壮。南宋小朝廷偏安一隅,连黄河都看不到,又到哪里去“戍轮台”呢?北宋被金人屈辱的灭亡,南宋朝廷在江南苟延残喘,不思收复旧山河,诗人面对这种现状,只能无奈叹息。
陆游怀念的是那个强大的国家,他怀念的一定是封狼居胥,马踏贝加尔湖的西汉王朝,一定是勒石燕然山、逐虏金微山(阿尔泰山)的东汉王朝,以及岑参的盛唐;他写下“戍轮台”三个字的时候,脑海里一定闪过卫青、霍去病、窦宪、侯君集、苏定方等等汉唐名将的名字和他们的赫赫战功。
这就是陆游的轮台。他到死也没能看到王师北定中原日,南宋小朝廷终为蒙元所灭。这里的轮台是一个强大国家的符号,而不再像岑参的轮台那样,是一个具体的地名。
无论是岑参还是陆游,他们笔下的轮台或实或虚,但终有一点相同,那就是大国气象。岑参身处大国之中,诗作雄浑壮阔,陆游面对兵荒马乱,渴望光复故土。从他们的作品里我们能感受到,千百年来,中国人对于大国的追寻从未改变。
轮台既是地名又是一个符号,一个大国的符号。走向民族复兴新时代的中国,正由大变强。新疆各族人民如同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同心共筑中国梦,共享和平盛世好时光。我们坚信,我们的新时代,一定能够强过大汉、强过盛唐,一定能够开创一个震古烁今的盛世景象。
战友的轮台两书信
十年前,热播了一部电视剧《在那遥远的地方》,主要讲述了丁浩天、袁鹰、吕强、方扬等四个山东老乡,在昆仑军区当兵成长以及他们背后的故事。
十年前,恰巧我大学同学吕大伟的弟弟吕帅,就在新疆轮台某部服役。恰巧,剧中的丁浩天,现实中的吕帅和我,都是大学生士兵,并且都是山东人。恰巧,此时吕帅给我写了一封信,我给他回了一封信。两封信的内容在2009年9月29日《解放军报》“读者之友”版头条刊发,题目是《不妨和“丁浩天们”比一比》,军报邵薇编辑还加了编者按。
吕帅给我的信是这样写的:
我已经下连两个多月,基本上适应了部队的生活和连队的紧张节奏。我们这边就是环境比较苦、训练比较累,不过苦点累点,我也能适应。我来参军,从大了说是为了保家卫国,从小了说是为了圆军旅梦,锻炼自己。我懂最艰苦的地方最锻炼人的道理,可是,部队的实际情况比我想象的还要艰苦得多,我很怀念读大学的日子。最苦最累的时候,我常问自己:我的选择正确吗?最让人郁闷的是,虽然连队对我们大学生很重视,也经常组织一些文化活动,但我总感觉自己的知识在连队用不上,也发挥不了特长。
我最近写了首小诗:“流血流汗无所谓,只怕日日都重复。壮阔蓝图何日展,敢问前景在何处?”我想在部队干出点成绩,实现自己的价值,证明自己当初的选择没有错。可是,我总也理不出个头绪,只好向哥讨教了。
我给吕帅的回信是这样的:
你好!来信细读,详情尽悉。对你在信中提到的迷惑和苦恼,我感觉前段时间热播的电视剧《在那遥远的地方》可以给你启示。不知道你们连队是否组织你们观看过,如果有可能我建议你认真看看。我相信,主人公丁浩天的故事可以让你不再迷茫。
参军后,你对我说的最多的就是条件苦、训练苦、生活苦,这点我承认,边疆与内陆相比是要艰苦一些。但如果换个角度比较一下,你们连队的条件是边防部队里最艰苦的吗?如果与30年前的生活相比,我们现在算不算非常幸福?我没去过新疆,但我从媒体上得知,近几年,边防部队的工作和生活条件有了很大改善。当年,丁浩天他们在哨所吃的是夹生饭和脱水蔬菜,喝的是雪水,住的是简易砖瓦房。但明知道这样的条件,新兵连结束后,丁浩天和他的战友还积极要求上昆仑山,到最艰苦的地方去保卫祖国。是学丁浩天做个真正的军人,还是像吕强那样想当逃兵,你会怎么选择?
和你一样,我也是大学毕业后入伍,但我的感觉和你不同,我觉得基层连队是个人成长的好舞台,艰苦的地方是磨炼自己的最好砥石。丁浩天的成长也告诉我们这一点。30年前,高中毕业的丁浩天在哨卡就算高学历人才了。但他没有心浮气躁、恃才自傲,而是兢兢业业、踏踏实实,不论是站岗巡逻,还是担任炊事员,都以守卫哨卡为理想,以保卫边疆为光荣。后来,当部队加强备战时,已到机关工作的他舍弃了相对舒适的环境和工作,主动要求回边防连。我感觉,这才是我们应该学习的地方。吕帅,想成长为一棵参天大树,必须扎根脚下的土壤,任何的见异思迁、好高骛远都是成长的绊脚石。
你问如何在连队实现自己的价值,我想,首先,像丁浩天那样坚定信念。在艰苦的条件下,丁浩天一直自觉学习毛主席著作,他是真心学习而不带任何功利性。他积极要求入党,虽遇到挫折仍不放弃。作为大学生士兵,你有知识上的优势,你可以在学习党的创新理论方面,比身边的战友早学一步,多学一些,学深一点。
其次,像丁浩天那样热爱祖国。在圣女峰哨卡,官兵之间多次有这样的对话:你们的背后是什么?祖国,人民!你们的职责是什么?保卫祖国,保卫人民!你们的誓言是什么?一切为了祖国,一切为了人民!丁浩天也说过,他最喜欢手握钢枪站在哨所国旗下的那种与祖国血脉相连、生死相依的感觉!他克服各种困难,用稀有的石块在茫茫雪原上堆成6个大字:“祖国在我心中”。何等感人,何等神圣!报效国家从来都不是空洞的,你能尽快适应环境、适应连队紧张的训练就是在报效国家。
再次,像丁浩天那样对周围的人充满关爱。丁浩天很沉稳,但他有一颗火热的心,对身边的每一个人都充满关爱。他帮老蔫班长读信写信,他给袁鹰采雪莲,他给阿迪江大叔送干粮……也正是因为这样,他赢得了首长的认可和战友的信赖。吕帅,送人玫瑰,手留余香。你在平时的生活中,也要懂得为别人着想,团结战友,帮助基础弱的战友学习文化知识。在别人进步的同时,你自己也会有收获。
最后,像丁浩天那样做一个坦荡的人。丁浩天有山东人特有的厚道、质朴。作为沂蒙山人,我们要坚守这个传统。还是那句老话: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思想上不欺瞒组织,训练中不偷奸耍滑,处事时不投机取巧。老实人不吃亏,丁浩天最终从一名普通战士成长为将军就说明了这一点。即使我们不能成为将军,也要像当年的丁浩天一样成为一个好兵!
还记得邵薇编辑在编者按里这样写到:记得有位名人曾说,人不该和别人比,应和自己比。他说的是种心态,不和别人比吃穿比名利,而和自己比成长比增进。的确,如此不仅可免攀比之苦,还可得自勉之乐。
限于所见所闻,囿于所思所想,我们常会对现状不满。但扪心自问,同为革命军人,我们对不同时空中的先辈和战友所经历和所付出的到底了解多少?可曾进行比较?
也许我们都承认,和先辈们的抛头颅、洒热血比起来,我们能看到每天崭新的朝阳已是幸福;和守防在高寒缺氧地区的战友比起来,我们能呼吸到充足的氧气已是奢侈……但是,当我们又感不满现状、又在计较得失的时候,这样的比较能不能平复我们的内心?
自古以来,别人可以衡量收支,但军人不能!
我想这就是军人的价值和精神,尤其是戍边军人的价值和精神。
军队是人民的军队,国防是全民的国防。记得有人曾问:国防值多少钱?我可以明确的告诉他:十四亿中国人的身家性命值多少钱,国防就值多少钱。
轮台县境内有一座塔里木胡杨公园,传说胡杨树千年不死,死后千年不倒,倒后一千年不朽。胡杨树扎根大漠戈壁,生长成一种撼人心魄的风景,造就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攻关、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胡杨精神”。
这些可爱可敬的戍边军人,不正是一株株伟岸挺拔的胡杨吗?
图片/作者提供
作者简介
赵建平 笔名:莒子,别号:公子剑,网名:闲云野鹤。齐鲁出生成长,荆楚求学深造,燕赵从军闯荡。携笔从戎十四载,转业河北审计厅。热爱文学,笔耕不辍,常有文章见诸报刊杂志和网络。
长|按|二|维|码|关|注
用诗和远方,陪你一路成长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冬歌文苑工作室
主 编:冬 歌
执行主编:蔡泗明
责任编辑:吴秀明
邮箱183074113@qq.com
征 稿
征稿要求:散文、杂文、小说、诗歌等,一般在四千字以内。必须原创,必须首发,欢迎自带插图和配乐,15天内未收到用稿信息的可转投其它自媒体。文责自负。
稿件请用word附件形式发至:183074113@qq.com,并注明姓名、笔名、微信号、作者简介及照片。从即日起,给作者发放稿酬,文章刊出一周后通过微信发放,请加主编微信hyd196711。稿费全部来自赞赏,20元以上(含)的80%发给作者本人,其余留为平台维护。七天内阅读量超过一千的,另奖励20元;超过两千的奖励50元。
原创作品在本公众号刊发后,视为作者自动授权,本公众号有权择优稿件汇集公开出版。其他网络平台转载本公众号作品,需注明出处,否则,视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