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放牛记
放牛记
刚从新兵连分到雷达连的那天,有一个场景让我感到十分新奇:夕阳西下,十几头或黑色或褐色膘肥体壮的黄牛排着队从山上慢悠悠地走下来,队伍末尾是一位戴着草帽手里甩着一根树枝的老兵。
班长告诉我,这是我们连队养的牛。连队养牛不是为了耕田犁地,而是用于改善伙食。当时部队伙食费不高,官兵们自己养猪种菜是常事,但养牛的连队很少。我们连队之所以养牛大概得益于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雷达连驻地位于琼北丘陵地带,营房四周有许多小山包。山坡上没有农作物,但土肥草绿,植被丰富,是难得的天然牧场。
养了牛,就得有人放牛。放牛没设专人,大家轮流,轮到谁,谁就当一天牛倌,有时连首长也当牛倌呢!
这样说来,总有一天也会轮到我放牛。我有点盼望又有点担心这一天的到来。
在我们老家,牛算得上是珍稀动物了。我们那人多地少,我所在的生产队人均才三分多地,难得有牛的用武之地。说来令人难以置信,我们竟然是四个生产队合养了一头牛,这怕是全国绝无仅有的吧?如此珍稀的牛,自然身价不菲,不到关键时候不会轻易出场,我记得只有种水稻平水田时才能见到牛的身影。每当此时,总引来一帮孩子的围观。那份新奇,那种又喜又怕的神情,与如今的孩子们逛动物园毫无二致。总想跟牛近距离接触,但当牛向田埂边走过来时,大家却又惊呼着一哄而散。别说孩子,其实大人们对牛也是敬而远之的。
终于轮到我放牛了。
我担心牛们欺生,也担心因缺乏经验出洋相让老兵们笑话。吃过早饭,当我来到牛屋时我似乎听到了自己的心跳,小心地将门打开后我赶紧闪到一边。十几头牛争先恐后地涌出门外,我赶紧挥动提前准备的一根树枝,以应对可能出现的混乱局面。好在牛们虽然没怎么理会我但也没有欺生,经过拥挤出门的短暂混乱后,牛们迅速排成一队,直奔山坡而去……
看这阵势,我恍然大悟:狮有狮王,猴有猴王,这牛群里面也有“领导”呢!至于这“领导”是怎么产生的、“领导”是在前面领队还是在后面压阵,我一直没弄明白。我不明白没关系,牛明白了就行。
牛们到了山坡上各自散开,先是专心致志地大快朵颐,边享用美食边幸福地甩动着尾巴。待到填饱了肚子后牛们便生出了休闲娱乐的心思。有的甩开蹄子撒欢,有的与同伴相依相偎耳鬓厮磨,有的竟寻衅滋事犄角相抵定要与对方见个高低。性格温和或老成持重的牛则静卧在草地,反刍回味着刚刚吞咽下去的美味,延续着幸福的味道……
此刻,作为牛倌的我完全放松了心情。在树荫下或坐或躺,看蜂飞蝶舞,听鸟鸣虫啼。间或捧一本书,享受着难得的自由时光。确实,与紧张有序的工作、训练相比,放牛倒真算得上是一桩美差。
经历了几次放牛,原先的紧张和担忧早已荡然无存,这使我更向往放牛的日子。
然而,没想到的麻烦还是让我遇上了。
那天下午,原本晴朗的天空忽然乌云翻滚雷声大作,只一会功夫,瓢泼大雨倾盆而下,我赶紧把牛群往回赶。
待牛们进了屋子,我习惯性地点一下数,确认一下是否全部回来。
1、2、3……13。
糟了!应该是14头,怎么少了一头?平时,我返回前也要点一次数的,但今天遇上大雨,就忽略了这道程序。
1、2、3……13。
我又点了一遍,还是13。
顿时,我的脑子一片空白,怎么会少了一头呢?
稍顷,我明白了,是那条瘸腿的牛掉队了。
前两年,连队的牛都关在山上一个已经废弃的防空洞里,那里阴暗潮湿且少见阳光,因此有两头牛居然得了关节病,这头掉队的瘸腿牛便是其中之一。为此,连队重新在山下找了一间旧营房用作牛屋。
雨依然在下,“噼哩啪啦”的雨点借着“轰隆隆”的雷声气焰嚣张地向我示威……
我有些害怕,但还是不顾一切地迎着暴雨冲了出去。
我必须要把那头牛找回来。
找牛的过程倒不复杂,它正不安地在一棵大树下徘徊。见到我走过去,昂起脑袋“哞哞”地叫了几声。
在赶着牛回营房的路上,雨终于停了。但我早已是全身湿透,别说衣服,就连军用胶鞋都被水灌满了,我只好脱下鞋子提在手上。
回到营房,正巧遇见军医,看着我的狼狈相,他吃了一惊,忙问我是咋回事。听我说了原委,军医瞪着眼睛狠狠地训了我一顿:“人重要还是牛重要?这么大的雨你为什么要急着去找牛?难道牛还能飞了不成?”
说罢,他催促我赶紧回宿舍换衣服。虽然挨了训,但我心里却是热乎乎的。
刚换好衣服,卫生员给我送来了两粒药片,并嘱咐我多喝点热水。至于是什么药片,卫生员没说我也没问。
四十多年过去了,在雷达连当牛倌的情景常常萦绕在脑际。在军艺文学系读书时,我以此为素材创作了题为《牛——14》的短篇小说发表于《春风》杂志,作品以浓郁的生活气息和独特的感悟受到了读者和评论家的好评。
插图/网络
作家简介
王树宾,江苏海门市人,曾在海军某部服役,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现居海南,海南省作家协会会员。在《解放军文艺》《青年文学》《海南日报》《新华日报》等杂志、报刊发表小说、散文作品约30余万字,并数次获奖。著有小说、散文集《寻找儿时的月亮》等三部专著。
长|按|二|维|码|关|注
用诗和远方,陪你一路成长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冬歌文苑工作室
名誉顾问:戢觉佑 李品刚
文学顾问:周庆荣 王树宾 白锦刚
法律顾问:王 鹏
总编:琅 琅
副总:蔡泗明 倪宝元
编审:孟芹玲 何爱红 孔秋莉
主编:石 瑛 赵春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