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琴曲中的春夏秋冬
古琴曲中的春夏秋冬
江雁
在古今文学作品中,一年四季,每个季节往往都代表着一种心境。春季象征着生机无限,夏天意味着积极向上,充满热情,秋日通常是令人感伤的,冬天虽然万物萧疏,但却又孕育着希望。
实际上,在音乐作品中,人们也常常会借自然风光来抒发个人情感。古代琴人,有时也是会将四季之景和个人境遇相结合,使自己的精神状态和四季风光融合在一起的。人们常说,小小一床琴,却能够集天籁、地籁与人籁于一体。由此可见,古琴,其实就是人们与自然天地在心灵上的沟通。
我们不妨借具体的琴曲,来说说古代琴人是如何通过琴曲来表现四时风光,抒发心中感想的。所谓“一年之计在于春”。这样一个万物复苏的时节,古琴曲中自然也不乏阳光和煦,鸟语花香。
比如说《桃源春晓》这首曲子,题材取自于东晋诗人陶渊明的诗文《桃花源记》,曲谱的后记也摘其序文大概:“晋太康中,武陵渔者操舟溪行迷失道,见桃花夹岸,落英缤纷,遂沿溪而入,得异境,桑麻村落,男女怡然。争来问讯,云是秦人避乱居此,不知有汉,无论魏晋,如日送归,他日觅之不可得矣,故有是曲。”听这首曲子,我们自然可以感受到绿了田野的春风在吹拂,可以感受到小溪清流、茅屋炊烟的宁静。从这样的琴声中,我们能够听到的,自是一种纯净朴质的精神境界,也是琴人内心的写照。
再有如《阳春》,《春景》等,都描写了浓浓的春意,有“万物知春和风淡荡之意”,“有群物融合之意。”
古琴曲中,秋季的悲凉似乎更受琴人们青睐。这和他们所处的年代是不无关系的。实际上,古代琴人很多本身就是文人,而不论文人还是琴人,他们的境遇大多是历经坎坷,饱经风霜的。因此,秋是的萧瑟之美,和他们落寞的心境可以说是高度契合。所以,写秋天的琴曲是非常普遍的。
比如最常见的《秋风词》,歌词中便明确写道:“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乌鸦棲复惊”,借描写秋夜的风清月冷,表达出刻骨的相思。
再比如说最早见于明代《松弦馆琴谱》的《秋江夜泊》,描写秋江入夜之时,船工努力驾船驶向渡口的情景。
据说这首曲子与唐代诗人张继的《枫桥夜泊》有关:“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诗句意境深远,千百年来广为人们所传诵,后人便根据这首诗的意境而写出这首琴曲。诗中的愁绪,是可以眼见的。但是究竟愁的是什么,诗人并没有明确交代。而琴曲中,也只是表现出深秋静夜停舟泊岸,或放舟中流,或摇曳不定,的变化。从情感上来说,应该说也是没有太多的起伏的。从我个人的理解看,琴人的心境倒是显得超脱自然,有一种物我两忘的感觉。
其他与秋季有关的琴曲,还有《洞庭秋思》、《汉宫秋月》、《宋玉悲秋》等,不胜枚举。
相较于春和秋的被欢迎被描述,夏和冬却是为琴人所冷落的。古代琴曲中,很难发现有哪首曲子是明确表现夏日和冬日景象的。《冬雪》写冬,却为今人所打琴曲。倘若一定要牵强一下,可能名曲《流水》中能让人感受到些许夏日的清凉,而《梅花三弄》里则反映出寒梅傲雪的冷冽。
也许,在历史的长河中,还有我们未曾发掘到的琴曲,或者抒写夏日葱茏,或者描绘冬日萧索,也未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