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儿时的年

儿时的年

小时候总盼着过年,一天天盼啊盼,一学期是那么长,长得从天热等到天凉。就盼着穿棉袄,穿棉鞋,小时候天很冷,等手脚冻得冰凉,冻得生疼,就快到过年了。吃一碗臊子面,喝一碗香肉汤,满桌的好饭好菜囫囵吞咽下去,没来得及细细咀嚼就吃饱了,只知道味道很香很香。

从农历腊月二十三把灶王爷送上天,这小年一过人们就开始忙活着过年了。俗话说“过了二十三,人都胡流乱”,就是说小年一过人们就忙着置办年货了。天天往街上跑,一趟一趟赶集,一样一样买回来,存放好。过年时孩子们最热闹,最大的乐趣就是吃和玩,还有挑灯笼。不用帮大人干活,不用写作业,只是疯玩疯跑。“娃娃爱过年,大人怕花钱”,那时条件有限,还真是这样的。过了小年,我就等着过大年,每天都要问一遍过年还有几天?母亲就说给你都说八遍了,怎么还问过年有几天?现在想想每天问也没错,因为每天等待过年的时间不一样嘛!

“三十晚,熬馋眼”。大年三十晚上,也就是除夕之夜,大人们忙着准备年夜饭,孩子们坐在烧得滚烫的热炕上,把被子揭到一边,在炕上玩,光光的炕席冒着热气。我们个个伸长了脖子,看着锅里,闻着香气,垂涎欲滴。这时母亲就会问一句:“咋的?喉咙眼手上来了?”(方言等不及了),我们就嗯嗯地点头。我坐在炕上正在给妹妹织新年袜子,热得两个手心的满满的汗,快要织好了,赶着织好,就等明天早上大年初一穿呢。

年夜饭终于好了,母亲把菜一盘一盘摆在朱红色的木质大方盘里,端到炕上,孩子们随即围过来,我也急忙放下手中的活坐过来。父亲拿起锡铁酒壶,把温好的酒倒在白瓷蓝花的酒盅里摆好,一家人坐在炕上,父亲说:“过年了,娃娃们都长得乖乖的。”说完看看母亲又说:“咱们也好好的。”他把一杯酒递给母亲:“来,你也喝点。”不等他们把酒喝完,孩子们就拿起了筷子,夹一大片肉塞进嘴里,鼓着圆圆的腮帮嚼着,嘴半张着,撑得合不拢,手里的筷子却又夹起一大片肉,透亮的往下滴着油。开始吃时不停地夹肉夹菜,吃到中间就夹得慢了,吃得肚子都圆了,再到后来就夹得更慢了,已经饱得实在吃不下了,还要夹着菜往嘴里送,懒懒地嚼着,不想往下咽。

父母正吃在兴头上,我们几个孩子就已经停了筷子,实在吃不下了。母亲笑着问一句:“都吃到哪了?”我们就指指喉咙,嘴里边还嚼着。我们急切地盼望他们赶快吃完,给我们发年钱(压岁钱)。等着,等着,他们终于吃完了,母亲端走了木盘,我们一齐围过来,端端正正地坐在席子中间,看着父亲,等候发年钱。父亲说:“孩子妈,你也来。”父亲从席角下拿出早已准备好的年钱,从母亲发起,每人一块银元,上面的老人头好像在笑,父亲指着银元说:“老人头有睁眼的,有闭眼的,睁眼的是民国三年的,闭眼的是民国十年的,两种价钱不一样,但都很值钱,今晚你们把银元放在枕头底下,明天早上装在兜里,等过了初三再给你妈收着。”我们那时太小,不知道银元的贵重,没有一点兴奋,还不想要,因为它买不了甩炮和鸭子下蛋,也买不了糖和瓜子,我们就想要一角两角的毛毛钱,一分二分五分的分分钱。父亲似乎看出来了,笑着说:“都拿上吧,拿上就有钱了。”说着就再给我们一些分分毛毛的零钱,全是新的。我们把银元放在手里搓来搓去,把它立在炕席上玩,左手食指和拇指按着,右手中指一弹,银元就在席上滴溜溜地转,越转越快,转成一个圆球,我们就一把扣住,看看是哪面。玩着玩着不知什么时候就横七竖八地倒在炕上睡着了,根本没有等到夜里十二点放鞭炮,烧松柏。

正月初一早上天还没亮,鞭炮声就阵阵响起,噼里啪啦,一家比一家早。我们睡的迷迷糊糊,听到鞭炮声就赶紧爬起来,糊里糊涂地跳下炕,穿上鞋子往外跑,冲出大门,朝着有鞭炮声的方向跑去,等鞭炮声一停就一拥而上,在地上用手摸着捡鞭炮。捡鞭炮哥哥最有经验了,他不弯腰,用脚在地上蹭来蹭去,踩到硬的小棒就叫我去捡,果然就是鞭炮。我们从上到下跑遍了整个村子,捡的鞭炮把衣兜塞得满满的,鼓鼓囊囊。回到家时天还没亮,从兜里一把一把掏出捡来的鞭炮堆在地上,像个小山似的。我们兴奋极了,迫不及待地放鞭炮,点着了炮眼子就扔得远远的,一个个鞭炮带着火星在空中划出一道红色的弧线,噼噼啪啪地响起,接连不断。

臊子面的香味从厨房里飘出来直钻嗓子眼,我们扔下鞭炮跑进厨房,端起一大碗薄劲光煎稀旺,热气腾腾的臊子面,连吸带喝哗啦就吃下去,扔下碗穿上新衣服,一溜风就出了门,满村子去玩。跳沙包,踢毽子,滚铁蛋,比上树,比青蛙跳,比小狗小猫叫。滚铁蛋时一人手里拿一个铁蛋蛋,有比核桃大的,也有比核桃小的;有实心的,有空心的,还有双层相套的,就是一个大铁蛋里面套着一个小铁蛋,滚起来就当啷啷地响。小伙伴把一分二分五分的硬币排成一排用细土堆住,人排成单行队站在大约十米以外的地方,第一个人先蹲下拿着铁蛋瞄准一会,就滚过去,目标就是那一排硬币,铁蛋滚过,碰倒的就算赢到的。小伙伴很公平,每个人都要排一次第一,第二,第三名……,一玩就是一上午,赢上一分二分钱,就高兴得笑破了天。捡来的鞭炮不用花钱,一天到晚点着放,心里乐得像吃了蜜糖。大人喊着走亲戚,胡乱抓一把鞭炮进塞兜里急忙跑出去,一路上放炮,到了亲戚家还放炮,开席时手里还拿着炮。

家乡过年,大年三十是丰盛的年夜饭,初一初二初三早上必须吃臊子面,寓意好日子长长久久,初五是饺子或搅团,寓意要包住黏住福气财气运气,糊住穷窟窿。家乡过年讲究很多,初五不使剪,初六不扫院,初七不使针,初八不响铃……,其实就是劳碌了一年的人们给自己几天歇息的缘由,这也是从祖先那里流传下来的。初五一过,上辈的亲戚舅家舅爷家就陆续来送灯笼,各式各样的灯笼五颜六色,形态各异,很是好看。正月十二我们就急着开始挑灯笼,每天晚上换一个新灯笼,个个都要挑一挑。点了灯笼,绑在竹棍上,挑着满世界跑,比谁的灯笼大,看谁的火苗高,蜡烛换了一根又一根。

十五晚上灯笼最多,好像要和天上的月亮星星比亮光,星星们都像看见了灯笼似的,不停地眨着眼睛。正月十五晚上的年夜饭和大年三十一样,也很隆重,好菜好肉样样齐全。父亲说:“吃了今晚的年夜饭新年就过完了,明天就开始干活了。”我们知道干活都是大人的事情,小孩子只管蒙着头吃行了,吃饱了就睡觉了。

正月十五一过新年就算过完了,大人们又开始忙碌起来,孩子们也要上学了,我们又一天一天地盼着冬天,盼着过年……

插图/陈颖

作 者 简 介

成永青,笔名蓝洋;陕西省宝鸡市教师,现代作家文学特约作家;喜欢文学中的生活,喜欢生活中的文学。

用诗和远方,陪你一路成长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冬歌文苑工作室

名誉顾问:戢觉佑 李品刚

文学顾问:周庆荣 王树宾 白锦刚

总编:琅  琅

副总编:蔡泗明

监制:倪宝元 陈俊泽

编审:吴秀明 孟芹玲

主编:汤燕萍 孔秋莉

美编:陈 颖

稿件请用word附件形式发至:183074113@qq.com,并注明姓名、笔名、微信号、作者简介及照片。从即日起,给作者发放稿酬,文章刊出一周后通过微信发放,请加主编微信hyd196711。稿费全部来自赞赏,20元以上(含)的80%发给作者本人,其余留为平台维护。七天内阅读量超过一千的,另奖励20元;超过两千的奖励50元。

(0)

相关推荐

  • 中国诗歌报第四临屏创作室《年味》《回家》《父亲母亲》第二十四期精华

    <中国诗歌报>纸刊选稿基地 中国诗歌报★天安门文学 精华审核: 刘建光 本期临屏诗: 1. 年味 2.回家 3.父亲母亲 出题老师: 刘建光 本期临屏125首,精华38首 回  家 文/农 ...

  • 【年画】年画的魅力(五)

    通达文字 : 原著年画 : 来源于网络收集整理:原创小小年画,勾起我幼年的回想.时光流逝,岁月如梭.儿时看过的年画,深深地烙在我的脑子里.如今,我也是年过花甲的老人了,在不经意间,几十年就过去了.现在 ...

  • 【散文】请水

    请水  出门在外,很久没有喝到家乡的山泉. 家乡的山泉啊!给我带来了多少美好的回忆.上山放牛,渴了喝山泉:上坡干活,从不带水,渴了也喝山泉.父亲骄傲的说,咱们的泉水比娃哈哈矿泉水还要好.父亲更得意的是 ...

  • 过年,中国人的集体记忆

    提到过节,我们第一个想到的肯定是春节.春节是最大的节日,也是最热闹的节日. 我们这里过年从腊月二十三就拉开了序幕.俗语说"三祭灶四扫屋,五蒸馒头六杀猪,七八噼啪到年下".二十三是小 ...

  • 散文||儿时瓜儿香

    儿时瓜儿香 仲秋时节,大片成熟的庄稼散发出阵阵芳香.阳光把庄户人熏烤得黝黑,每个人的脸上都布满了汗水流淌过的痕迹.有的人头顶草帽,有的人脖子上挂着一块发黑的毛巾.渴了,就"咕噜咕噜" ...

  • 散文||儿时的年味浓【征文】

    儿时的年味浓 01 雪花是被我们闹化的 "过了腊八就是年!"天上雪花飘,地上我们闹,大雪覆盖田野,大雪覆盖不了我们的脚. 我们一群顽童,虽然穿着大人.哥哥.姐姐换下的不合体的棉衣, ...

  • 散文||儿时的年【征文】

     儿时的年 姜洛||上海 二月,一朵雪花把乡愁打疼,北方老家的大雪又纷扬入梦.童年的冬天只有白色,雪是小村的留白.雪覆盖了屋顶,落尽叶子的杨树.柳树上"长"出了银色的枝丫.路上的积 ...

  • 散文||儿时年味挥之不去的记忆【征文】

    儿时年味挥之不去的记忆 焦文刚||河北 小时候在过年前被大人抓住帮忙扫房子是有多么的不情愿:趁大人不注意,总要翻箱倒柜,把过年才能穿的新衣服偷偷试穿过把瘾:大人在灶台大锅边炸年货时不管多烫自己总要伸出 ...

  • 散文||儿时的年味儿【征文】

    儿时的年味儿 山涧小溪||河北 时间累积,成了岁月,而岁月这东西,就像一匹脱缰的野马,奔跑得飞快,有时甚至快得有点儿吓人.这不,只是眨眼的一瞬,又该过年了. 过年对于现在的人们来说,似乎越来越没啥意思 ...

  • 散文||儿时的乡下春节 【征文】

    儿时的乡下春节   李文龙||北京 春节是中国最古老.最盛大的一个传统节日.儿时的乡下春节,绝对是非常讲究.非常热闹的特殊日子. 随着岁月飞逝,虽然距今已有几十年了,但还是经常想起儿时在乡下过春节时的 ...

  • 散文||儿时的过大年【征文】

    儿时的过大年 腊月三十的早晨,父亲喊我们起来,换上母亲早已放在我们枕边的新衣服.接着洗脸,吃母亲做好的长寿檊豆面. 十三岁了,今年也该去上坟认认祖先了.父亲吃完饭便对我说. 这时母亲早已把一个红木盘放 ...

  • 散文||儿时的端午节

    儿时的端午节 小时候过端午节,就盼望吃好吃的.鸡蛋,糖糕,粽子,绿豆糕,还可以戴香包和手搓.香包是妈妈用丝绸花布缝的,有鸡鸭鹅兔,猫狗牛羊,鱼虾蛙蟹,十二生肖等动物:有瓜果李桃等时令水果:有黄瓜金瓜南 ...

  • 散文||儿时的回忆

    儿时的回忆 儿时的回忆,承载着很多美好.快乐与辛酸,只有将它珍藏在心灵的最深处,才是对我们失去青春的最好纪念. ---题记 时光匆匆如流水一般,一转眼,你便悄无声息地走了.当我已过花甲之年时,我才明白 ...

  • 散文||儿时的"忙年"记忆

    儿时的"忙年"记忆 袁福成||江苏 鼠年初一,为响应政府号召,配合疫情防控,便宅在家中足不出户.打开尘封多年的记忆闸门,儿时"忙年"的景象又一幕幕浮现在眼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