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什么学古琴
古琴,是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在经历了三千多年岁月的万丈尘埃、人世的喧嚣纷扰之后,依旧清音泠泠,不改沉静古朴之本色。它曾经被历史遗忘过,曾经被俗世冷落过,但是现在,它再度受到人们的青睐,只是超然之态未变。
然后,对于古琴,既学者虽知其妙处而往往口不能言,未学者则心存疑窦:为什么有那么多人要学古琴?其魅力何在?
作为一个古琴爱好者,我愿意谈一谈个人的一些浅见,仅供大家参考。
一、琴可养心,去浮戒躁
现代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社会的日益进步,使得大家面临的诱惑也越来越多。与此同时,无论工作、学习还是生活,人们所要承受的压力则越来越大。于是,有人面对光怪陆离的社会迷失了本心,有人在高强度的重压之下愈发缺少自信……
这个时候,如果我们能够领略到古琴和雅高贵的音色、悠远沉静的琴声,自可以远离浮躁和喧嚣,回归无上自然。对于抚琴者而言,更可以使得心灵澄静无染,情怡而慧生。
二、提升修养,雅意天成
古语说,腹有诗书气自华,我想还应该加上一句:心怀丝桐雅更生。
“琴棋书画”,本属古代文人四艺,而琴更是位居其首,可见琴在传统文化中其实一直就具备着至高无上且无可替代的地位。事实上,古琴也的确承载了我国诸多传统文化的元素。我们在学琴的同时,还可以领会到意境深远的古典诗词,譬如“呦呦鹿鸣,食野之芩。我有嘉宾,鼓瑟鼓琴”,譬如“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等等。我们也可以了解到一些耐人寻味的历史典故,从伯牙子期的故事里感受知己难觅的真诚,从人琴俱亡的故事里感受王子猷王子敬二人的兄弟情深。我们甚至还可以从古琴的中正平和中领略到儒释道之文化精髓、从古琴的弦外之音里参透中国艺术的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意境之美。
一个人,一张琴,手起之时,弦动之际,则琴音悠然,不绝如缕。这一刻,你就是那天地至雅之人!
三、养生除抑,正心修身
北宋文坛领袖欧阳修在他的《送杨寘序》中说:予尝有幽沈之疾,退而闲居,不能治也。既而学琴于友人孙道滋,受宫声数引,久而乐之,不知疾之在其体也。
这里的幽沈之疾,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忧郁症。这段话实际上就是讲述欧阳修在罹患忧郁症后,向琴师孙道滋学习弹琴,在不知不觉中彻底痊愈的一段经历。而杨寘,是欧阳修一位很有才华的朋友,却因考试屡次失败而消沉抑郁,欧阳修以琴相赠,以自己切身体会,告诉他“欲平其心以养其疾,于琴亦将有得焉”。可见琴在养生方面确实有一定功效。
《白虎通·礼乐篇》载:“琴者禁也,所以禁止淫邪,正人心也。”《琴史·释弦》一书,亦从琴的五音与五脏的密切关系上深入分析了古琴养生的理论,以及古代天子贵琴的原因。实际上,古人是非常注重内修于身的,而在他们看来,正心修身之后再操琴,就可以通达幽冥,感格神灵,而通达造化,更可助益于内修。我们今天身处繁杂的社会环境中,其实比古人更需要正心修身,而古琴自然也就成了我们走在修行途中的圣器了。
琴,可弹可拨,勾剔摘打,吟猱绰注,都自有一番韵味。但,唯有有一定的修养和阅历的人,方能弹出动人的琴曲,方可听出其中况味。这也正是古琴之所以吸引我们的魅力所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