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万亩刺槐林
万亩刺槐林
在豫北平原,新乡市平原示范区韩董庄镇美丽的黄河之滨,有一处理想的旅游避暑胜地——万亩刺槐林。
你要问这个林子存在多久了,连林子边上张双井村里年龄最大的老人也说不准,只是说他记事的时候就有。解放后万亩刺槐林被划归原阳县国有林场所有。林中的树木大都是刺槐,刺槐又叫洋槐,属蝶形花科落叶乔木。这些形态各异的刺槐树,伐了长,长了伐,也不知过了多少年,至今仍旧枝叶茂盛郁郁葱葱地生长于连绵起伏的沙丘之上,沙丘之间。那沙丘高的比二层楼房还要高。
关于这些沙丘的来历,还得从一则“沙压胙城”神话传说谈起。相传在清雍正五年(公元1727年)七月间,与原阳县相邻的延津县胙城(原来为县)的集市上突然来了一个白胡子疯疯癫癫的道士,只见这道士一手拎着个竹篮,竹篮内放着一只活鸭、几颗大枣和几个桃子;另一只手拎着一把菜刀,在胙城的集市上沿街叫喊“杀鸭,枣桃”。当时胙城集市上大多数人都嘲笑这个道士说他又疯又傻,不用理他,但是也有人把“杀鸭”理解为“沙压”即要起风沙的意思、“枣桃”理解为“早逃”,是告诉大家一场灾难即将来袭,赶快逃走的意思,于是这部分人急忙拉家带口纷纷逃命去了。
夜半时分东北大风骤起,并且越刮越大,飞沙走石,黄沙漫漫铺天盖地而来,风裹泥沙一直刮了三天三夜,那些白天还嘲笑道士是疯子的人眨眼间全部被掩埋于黄沙之下。风沙停歇之后原来的胙城县已被掩为平地,从此胙城县也不复存在了。而万亩刺槐林的位置正好位于当年那场东北大风的风口上,劲风至此,风势锐减,于是黄沙沉积,就形成了今天的万亩沙丘。后来又经过漫长岁月的雕琢便有了今天的万亩刺槐林。
刺槐林是有灵性的,经过冬的孕育,春的勃发,便有了夏日的辉煌。每到春末夏初槐花盛开时节,千树万树的槐花竞相开放,白的似珍珠,红的赛玛瑙,黄的如美玉,一串串一层层或隐或现与绿叶之间,弥你满眼美不胜收。更有灵性的是槐花那特有的香味儿,宛如一组组动听的音符,不经意间从茂密的树丛中流出,悄悄地包围着你,涤荡你的心扉。一年一度,每到此时放蜂人便会如期而至,他们在林子里或林子周围安营扎寨,蜂房更是满布沙岗,成群的蜜蜂小精灵来往穿梭于槐林之间,嗡嗡嘤嘤地辛苦劳作,日夜不停地酿造着甜蜜。这个时候你若漫步槐林,一定会品尝到原汁原味甘甜可口、润肺止咳、清热补中、解毒润燥的纯正槐花蜜。
2002年12月,三十头麋鹿从北京入住万亩刺槐林。麋鹿属于鹿科,又名大卫神父鹿,因为它头脸像马、角像鹿、蹄似牛、尾像驴,所以别名又称四不像。麋鹿原产于中国长江中下游沼泽地带,以青草和水草为食物,有时到海中衔食海藻。麋鹿是我国国家濒危物种、一级保护动物,也是世界珍稀动物。曾一度在中国消失长达百年时间,1985年,麋鹿从欧洲重回故土,繁育在北京南海子。目前,国内已有北京、江苏大丰、湖北石首和我们河南原阳四处麋鹿繁育基地,据不完全统计全国麋鹿总数量也不过约三千头。与此同时,鸵鸟也来了。这些珍稀动物的到来,更加增添了林子的灵性,想一睹麋鹿、鸵鸟芳容的人们从四面八方蜂拥而来。万亩刺槐林一时名声大噪。
如今,郑州黄河公铁两用大桥从万亩刺槐林上空飞架而过,寂寞的刺槐林重新融入了现代的气息。坐在飞奔的高铁上,端起相机,在动车跨过黄河飞越万亩刺槐林的瞬间,一不小心便可以捕捉到麋鹿、鸵鸟的踪迹。
刺槐林又是广阔的,有沙丘,有绿树,期间还遍布着许多大小不一的湖泊,水系与黄河相通,水质良好。茂密的树木、和煦的阳光、柔柔的沙滩,清澈的湖水,可洗浴可垂钓可泛舟湖上,轻弹一曲高山流水,邀上三五个朋友,烹制一条条新鲜的美味,真的是一处理想的旅游避暑胜地呢!
密林深处那些高低不平的沙丘,又为情侣们提供了一个天然约会的场所,一对对的情侣置身于沙丘的绿草之上,得刺槐树荫的庇护,呼吸着淡淡的花香,情侣们投怀送抱卿卿我我,或亲吻或撒娇或拥抱,时间静止了,世界仿佛都是幸福的。只有蜜蜂嘤嗡,槐花欢唱。但是一定要有导航哦,热恋中的人们常常脑子涨涨,加上林子深深容易迷了方向。
“落花并非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在广阔的刺槐林之间,随着岁月的更迭,落叶及槐花一茬又一茬静静地覆盖在连绵起伏的沙丘之上,这些落叶又为地上的小生物提供了天然的饲料,其中土元就是它的受益者。土元又名地鳖虫、土鳖。属于昆虫,身体扁,棕黑色,雄的有翅膀,雌的无翅。常在落叶下土层内活动。可入药,土鳖虫是一味中药,其性寒、味咸,有毒,能入心肝脾三经,具有逐瘀、破积、通络、理伤以及接骨续筋、消肿止痛、下乳通经等功效,并且有溶栓机制。土元以刺槐树叶为饲料,年年岁岁在这片树林里无声无息地生长繁衍。你穿行于树林间,偶尔俯下身去,用手轻拨沙土,不经意间就会收获一些土元,圆圆的胖胖的,憨态可掬。近些年林子附近的居民夏日晚上经常到林子里捉土元,一晚可以捉十几斤呢,野生土元收购的价格也比家养的要高出许多;树下的沃土,也给茵陈蒿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条件。现在的人们大都注重养生,天然的茵陈蒿更是城里人的最爱,俗话说“三月茵陈四月蒿,五月拔起当柴烧”,每到阳春三月,来刺槐林采食茵陈的人就络绎不绝,不说它的药用功能,但这一道“茵陈蒸菜”便是一种让人听了名字就流口水的人间美味。
刺槐林又蕴藏着无限商机,我常想如果能把刺槐林稍稍加以改造,挖些坑道,置些掩体,搭建些许小草棚子,开发成可以进行模拟枪战的大环境,这样学生们假日里可以广泛的在这儿开展夏令、冬令活动,既劳其筋骨,又曾其智慧;既有趣味,又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再加上麋鹿、避暑圣地那该有多大的商机啊。哪一项都可作一篇大文章。
好在,已经有独具慧眼的开发商看中了万亩刺槐林的商机,在万亩刺槐林背风向阳的南坡已经种上了上百亩优质的葡萄,纵深茂密的槐树林间也开始了有次序的开发,“鹿岛小镇”已经置身于万亩刺槐林之间了,万亩刺槐林的春天就要来到,让我们拭目以待。
怎么样,你动心了吗?
插图/作者提供
作者简介
王静文,笔名炎黄、故乡,河南新乡人,一名普通的基层公务员,业余时间喜欢写写画画,喜欢以诗歌表情达意,以诗歌叙述平凡,以诗歌铭记永恒,最擅长五言七言的创作,文章散见于《中国诗歌网》、《天崖诗刊》、《冬歌文苑》、《文海听涛艺术中心》、《白塔文学研究会》等网络平台。
长|按|二|维|码|关|注
用诗和远方,陪你一路成长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冬歌文苑工作室
主 编:冬 歌
执行主编:蔡泗明
责任编辑:吴秀明
邮箱183074113@qq.com
征 稿
征稿要求:散文、杂文、小说、诗歌等,一般在四千字以内。必须原创,必须首发,欢迎自带插图和配乐,15天内未收到用稿信息的可转投其它自媒体。文责自负。
稿件请用word附件形式发至:183074113@qq.com,并注明姓名、笔名、微信号、作者简介及照片。从即日起,给作者发放稿酬,文章刊出一周后通过微信发放,请加主编微信hyd196711。稿费全部来自赞赏,20元以上(含)的80%发给作者本人,其余留为平台维护。七天内阅读量超过一千的,另奖励20元;超过两千的奖励50元。
原创作品在本公众号刊发后,视为作者自动授权,本公众号有权择优稿件汇集公开出版。其他网络平台转载本公众号作品,需注明出处,否则,视为侵权。